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管理對心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研究在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風險以及有效的預防風險的對策,切實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方法對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結合具體的風險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護理對策,對風險進行應急處理,強化對風險的監控。結果心內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護患關系得到了改善,護理質量得以提升,病患也能早日康復出院。下文就簡要展開對這一問題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心內科;風險管理;護理質量;影響
0引言
在醫院各科室中,心內科是對危重病患者進行救治的重要科室之一,存在著相對較高的風險。因為心內科病患一旦發病,均比較急,而且病情還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加大工作量,一旦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也會造成醫患糾紛。因此要想提高心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的概率,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最終實現心內科護理差錯的減少以及事故的發生,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下面就展開對心內科疾病護理中風險管理問題的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搜集整理某醫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這一年間共收治的心內科患者共計130例,其中男患者72例,女患者58例,患者的年齡在31~75歲,數據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1.2.1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是防范事故發生的基礎,也是確保護理質量的一大前提。根據心內科患者的病況,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有安全管理、對意外的處理以及發生突發事件的搶救對策,對發生風險的呈報以及考核評比等內容。
1.2.2不斷提高心內科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深入掌握風險管理的內容,掌握護理的核心技巧,保持好隨時處理緊急問題的狀態,同時科室還應當對相關的風險管理的內容進行培訓,針對護理工作中產生的種種問題應當進行及時的總結,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準,對患者的搶救工作實現流程化和規范化。1.2.3醫院或者科室可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相應的風險護理的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加強對護理人員知識面的拓寬,結合心內科風險因素的成因,強化護理人員對風險問題的分析,切實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
1.2.4加強對護患關系的改善,強化病患與護理人員雙方間的溝通,預防和避免風險事件。護理工作中的溝通技巧是非常關鍵的,護理人員對此一定要掌握好,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安慰,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2]。
2結果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與實施風險管理前相比較,在護理差錯率和患者投訴率上,實施風險管理后都有明顯的降低,護理的表揚率得以顯著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患者的滿意度、護理服務的規范性、護理服務的態度以及心內科病區的管理質量都有顯著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實施風險護理后,心內科護理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得以增強,其業務能力提升明顯,對于各種風險事件的處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強,護患間的溝通更加的順暢有效,最終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的概率。
3討論
在醫院各科室中,心內科臨床中發生各種風險事件的概率較多,因為心內科患者的病情普遍較重,而且病癥還會反復發作且迅速變化,因此很容易出現各種風險事件。有些護理人員因為自身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在護理過程中對于一些護理流程的執行不夠嚴格,加強自身的技術因素和主觀因素等,會造成非常嚴重失誤的發生,繼而造成風險事件的存在。有些護理人員沒有意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發生誤會時沒有采取合適的處理對策,造成糾紛的產生。因此,加強在心內科臨床護理中的風險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簡要討論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和實施風險管理后的影響。
3.1存在的風險因素。
3.1.1護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責任性不夠。在醫療活動中,護士是最直接的實施者,護理質量的高低與否與其有著最直接的聯系。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和護理活動中的種種規章制度是保證優質服務的根本。如果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沒有很強的責任心,就會造成各種責任風險的存在。例如針對危重病人的床頭交接班很倉促,沒有仔細進行三查七對,不夠細致認真的醫囑查對;沒有按規定進行巡視,在夜班值班時沒有戴口罩進行無菌操作等等,都是造成護理過程中差錯時間發生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的工作是按醫囑被動式的,忽視了對患者病情觀察等無形工作,因此對于患者病情沒有預見性,由此很容易導致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
3.1.2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待提升且應急能力還較弱。心內科患者的病情變化幅度較大,當前醫療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復雜程度也逐漸提升,很多護理人員年齡相對較小且缺乏相應的經驗,不熟練的專業技術操作以及對于最新的理論掌握不夠及時,也就無法為患者提供必需的護理。再加上很多護理人員對搶救儀器,例如監護儀、呼吸機等的操作欠熟練,對于一些惡性心律失常無法進行及時的識別,最終對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3.1.3護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和與病患及其家屬有效溝通的能力。由于很多護理人員淡薄的法律意識,造成其對護理記錄不夠準確及時,且記錄過程中存在著字跡潦草、任意涂改的情況,因此很容易造成護理糾紛的發生。再就是由于護理人員與病患家屬的溝通不夠順暢有效,對于患者的病情以及護理行為沒有告知或者告知的技巧不當,最終造成護理糾紛。
3.1.4心內科病患的高風險性。在心內科中常會有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肌梗死等各種猝死狀況。部分醫療措施例如溶栓也存在著較高的風險,病人無法適應生活習慣的改變,其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有些病人年老體衰,會有墜床、跌倒等風險事件的發生。
3.2風險管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
當前人們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對健康方面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患者對于高質量的護理更加的期待,心內科臨床護理中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加,要想有效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就需要醫護人員提高風險意識,提升其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能力、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切實防范風險的發生。科室也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及相應的培訓,提高其處理緊急事件的水準和能力,減少投訴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幫助其早日康復出院[3]。
4結論
總之,心內科臨床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確保護理工作更加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安全服務,降低護理差錯率,改善醫患關系均有著積極的意義,患者滿意度的提升與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也十分的明顯。
參考文獻
[1]李亞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11):166-168.
[2]周浩凌.心內科護理糾紛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6(12):223-225.
[3]陳曉雯.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23):237-239.
作者:李紅艷 單位:湖北省南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