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化學教學優(yōu)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化學課程是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因此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針對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化學教學實際狀況,分析了高職院校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初中到高職階段的銜接過渡、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學手段和評價的優(yōu)化策略多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提升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化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化學教學;優(yōu)化策略
化學是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主要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是制藥類、醫(yī)學護理類、環(huán)境科學類等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相關理論以及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并且運用學到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技能,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涉及化學的實際問題。因此化學是醫(yī)藥類專業(yè)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時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例如化學理論知識本身較難理解、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等,使得化學教學的效果不佳。本文針對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反思,初步探索了如何提升化學教學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的重要作用。
1化學教學現狀
1.1學生化學基礎較弱雖然學生初中時就已經學過化學,但是初中化學只是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元素符號、化學物質,學習了簡單的化學反應,并且根據中考考試制度,化學作為一門副科的分數占比相對于其他主科來說較低,使得學生對化學的學習重視程度不高,化學學習熱情不夠,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浮于表面,不懂得融會貫通。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入學成績相較于高中生來說偏低一些,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基礎較薄弱。
1.2沒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將現成的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職業(yè)院校的化學教材大都是本科化學教材的刪減版,沒有在充分認真了解本專業(yè)學生的現有化學知識和經驗、化學學習要求、化學應用能力等基礎上來設計教材,使得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應用的認識不強。由于高職教育受到課程標準的制約,往往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時,會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制定一套統(tǒng)一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沒有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這極大地限制了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1.3教學模式不夠多元化
在目前的化學教學中,受到課時數量、考試及格率等因素的限制,教師主要采用課堂講授法和練習法,教學模式也較單一,沒有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多種教學手段,比如適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置問題進行探究,實驗演示,利用多媒體工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等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得化學課堂不夠有激情,化學知識也變得晦澀難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2重視初中化學與高職化學之間的銜接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的基礎教育課程,高職學生接觸這門課程一般是在一年級,對于新生來說化學也并不陌生,因為他們初中就已經接觸過化學,但由于初中階段化學學習內容不多,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化學、認識化學,教材涵蓋的知識點也較少,學習時間也較短,而高職化學教材與初中化學教材之間卻有著巨大的差距,如果在學習高職化學之前沒有進行有效的過渡銜接,會給化學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
2.1增加內容的過渡
初中化學主要學習了一些常用的化學元素和物質的性質用途,大都是從宏觀角度學習,而較少地涉及到微觀世界。高職化學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除了學習更深層次的宏觀內容外,更多的是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的微觀結構原理,從而來解釋一些宏觀化學現象。因此在學習相關內容之前,教師應當設計內容銜接教案,并勻出一定的課堂時間進行講解,把學生的思路打通理順,學生學起來效率才能更高。教師應該增加宏觀內容到微觀內容的銜接,從物質的分類到各種物質的反應,設計將宏觀和微觀相互結合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從宏觀視角嘗試理解微觀視角,增強學生的微觀分析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習效果[1]。
2.2加強方法銜接
初中階段是讓學生了解認識客觀物質、化學概念,內容較少,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更多地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但是進入高職以來,化學學習的內容面廣且難以理解,如果學生僅依靠表面記憶的方法很難將化學學好。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初中化學與高職化學的差異,學會發(fā)現規(guī)律、歸納總結、科學記憶。面對更繁重的學習任務,應該轉變學習方式,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前根據教師要求做好預習,課后勤加練習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初中化學教師多采用講授法,但高職化學內容多,將每個知識點都精講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講授法的基礎上結合情境教學、問題探究等方法,不要把問題答案或結論直接告訴學生,應當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探究問題,最終得出結論。教學中注重引導,傳授方法,若學生遇到相似的問題就能舉一反三,提高教學效果。
3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化學理論知識較為抽象且晦澀難懂,加上高職學生入學成績不理想,學習缺乏主動性,給化學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阻礙。但是化學與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講授課本知識,應當放開眼界,基于化學與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將化學知識理論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1借助社會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通過選擇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素材、現象和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從而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例如對于醫(yī)藥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在講到“溶液溶度”的內容時,可以列舉醫(yī)院中常用于注射的生理鹽水(9g/L),葡萄糖溶液(0.278mol/L)等,適當引入社會上的醫(yī)療事故案例,告訴學生這些打入身體的注射液一定要準確無誤,醫(yī)藥專業(yè)人員在配制溶液時也要嚴謹細致,否則就是對生命的輕視。讓學生理解溶液濃度的概念和以及學好“溶液濃度和溶液配制”知識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舉辦班級知識競賽,增強學習互動
醫(yī)藥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較活躍,對于各種競賽活動熱情高漲,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類似“用化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的競賽活動,教師充分挖掘與化學知識緊密聯系的社會素材來設置問題,請學生利用學習的化學知識來解答。設立獎項等級,與學生平時成績掛鉤,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掀起化學學習的熱潮。
3.3適當引入思政元素,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醫(yī)藥類專業(yè)的學生將來就業(yè)的方向大都是制藥行業(yè)或者醫(yī)院,是和生命息息相關的專業(yè),因此這類專業(yè)的學生需要有更高的專業(yè)技能,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決定行動,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化學專業(yè)素質,需要在化學教學中引入思想教育,思想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就相應增強。因此,教師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課程當中,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適時地引入思政的元素,讓學生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增強教育的效果。化學課程在醫(yī)藥類職業(yè)院校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實驗科學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為后續(xù)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化學課程開設在醫(yī)藥類高職學生入學的初期,而此時剛入校不久的學生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還處在重要的發(fā)展時期,不夠成熟,因此在《無機化學》這門課程中適時地融入思政教育,不僅會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起到引領作用,還會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思維,達到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
4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平臺
醫(yī)藥類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醫(yī)藥類專業(yè)技術人員,因此,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yè)知識還需要練習提升操作技術,并且高職院校的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所以,要充分利用實驗課程來提升教學效果。合理安排實驗內容,設置一些與理論知識緊密聯系的典型實驗,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并驗證假設。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方向的確定,實驗過程中加強示范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實驗結束后,布置任務讓同學們整理實驗結果,討論思考題并解答,完成實驗報告。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驗,例如氯化鈉的精制和性質檢驗,可以借助微課來開展教學[2]。化學實驗課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學生實驗操作的課程,但由于學生基礎較弱,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解理論知識,演示實驗操作,從而壓縮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因此,可以選用微課的形式,在上課之前,教師先把實驗演示一遍并進行錄制,將錄制的視頻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預習,了解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和操作的規(guī)范,實驗課上教師只需要將視頻中的重難點、易錯點再強調一遍,剩余的大部分時間就留給學生進行實驗了。將微課應用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實驗內容及操作方法展示給學生,簡單清晰,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極大縮短了理論教學時間,增加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5優(yōu)化教學評價
醫(yī)藥類專業(yè)的學生考核評價方式不應只限于傳統(tǒng)的考試,而是既要體現專業(yè)知識又要體現技術能力。改變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不合理性,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課堂表現、作業(yè)檢查、平時測驗等按比例合理分配,將實驗考核成績融入到評價體系中,讓學生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實驗技術操作。教學評價過程中,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將這個評價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從而對高職院校化學教學工作提供指導性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
6結束語
化學是醫(yī)藥類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習這門課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學習夯實基礎,還能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以后的生活工作積累經驗。化學課程的重要地位也對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優(yōu)化,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初中化學與高職化學內容的過渡,加強兩個階段教學方法的銜接入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課堂教學中通過借助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入思政元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舉辦班級知識競賽,增強學生的參與互動感,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平臺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合理利用教學評價的手段進一步優(yōu)化化學教學。
參考文獻
[1]謝兵.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策略初探[J].教育天地,2020(6):120-121.
[2]馮金.新時代微課在高職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J].科技風,2020(18):12
作者:史淑文 單位:江蘇省徐州醫(yī)藥高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