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微生物學課程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課程思政是施行專業課程改革和立德樹人功能的新理念模式。現以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動物微生物課程為載體,分析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動物微生物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性和有效構建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進行探索,希望能為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探索課程思政,提升育人功能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動物微生物;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是以各專業課程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樹人功能貫穿滲透于教育教學各環節,施行“三全育人”全過程。對實現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和構建學生正確三觀價值引領,助力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形塑愛國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動物微生物是高職畜牧與動物醫學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通用能力課程,是根據農林牧漁大類畜牧與獸醫相關崗位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設置的,如何在動物微生物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實現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協同育人,培養農科類專業人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1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動物微生物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性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承擔著輸送振興中華的人才培養責任,是實現中國夢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課程思政的實質是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1],核心在立德樹人,可見,要增強高校“三全育人”實效性,就必須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依據新時代要求開發更具鮮明特征的立德樹人專業課特色,把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與德育知識融匯整合。動物微生物課程主要內容是研究與動物疾病或人畜共患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是對動物疾病診治、動物疫病防疫和相關專業核心課程服務的。在動物微生物課程中施行課程思政,不僅能夠構建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大國三農情懷,也能夠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價值引領,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具有重要意義[2],同時也是高校思政工作全面落到實處的重要展現,實現了專業課堂教學由單純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灌輸到思政的“鹽”融入專業課程“水”的真正轉變。
2高職院校動物微生物學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
2.1深入挖掘微生物學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動物微生物學課程中隱藏的思政元素需要任課教師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標準在課程教學知識結構中去深入挖掘,并趣味生動地引入課堂教學,發揮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立德樹人”的功效。如在講述微生物學發展簡史時,除了指出微生物發現者呂文·虎克外,更要突出列舉我國科學家在微生物學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如伍連德勇擔責任抗鼠疫;方定一甘于奉獻抗小鵝瘟;湯飛凡以身試菌證明沙眼病的病原是衣原體;鐘南山、李蘭娟等科學家不怕犧牲,樂于奉獻,造福人類抗擊新冠病毒等事跡。通過案例與國家的大計方針相結合,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個人責任感和使命感,還能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研究精神[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具有內化職業道德過硬的專業技能與素養。如在講到病原微生物傳染和傳播特點時,可以列舉學生熟悉的病原:2003年的非典;2018年的非洲豬瘟;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等,除了告誡學生在工作中注意安全防護,遵守生產操作和疫病防控標準外,更重要的是要延伸到生物安全無小事,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尊重科學和體現大國擔當;如何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和激發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情懷。
2.2找準“育人要素”自然融入動物微生物學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第一人。要想真正落實課程思政,需要每位任課教師結合所授課程來具體落實。在課程標準設計和教學內容實施中,要與思想政治教師和教研室相關教師深入交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設計合適的思政知識廣度和深度。如在學習微生物變異與致病性意義時,除了表達微生物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應利用細菌戰、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等典型案例,激發學生塑造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昂揚的斗志。如在學習病原微生物與傳染相關內容時,除了描述病原微生物可以通過水、土壤和氣溶膠傳播外,還應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融入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宜居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呈現上,要根據微生物學課程的特殊性和主導性與思政教育完整的價值體系有機融合,把教師、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思考、教學方法和教學相關載體等多種信息要素整合重組[4],探索線上線下、情景展示、問題導向、引入短視頻等有效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布局完美暢通,育人潤物無聲,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有效性。讓學生自然接受且產生情感共鳴,要像鹽溶于水,切忌在專業課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不要焊接,更不得堆砌。
2.3健全學生成績考核評價創新驅動動物微生物
學課程思政教學教育改革動物微生物學課程的思政考核評價是檢驗思政教育在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5]。也是檢驗教學內容的完善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6]。具體措施應為:一是學校層面應健全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針對專任教師思政教育的評價反饋機制,思政與專業結合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參與課程思政建設;二是在學生評價方面,教師應依據動物微生物學課程結構特點,把傳統的結果評價轉變成融入思政教育過程的動態評價+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平時德育行為規范評價,理論考核融入一定比例的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考核內容,優化學科問題思政元素評價體系,為動物微生物學建設課程思政的長效發展激發充滿內生動力源的活力,以達到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效應的教學教育改革效果。
3小結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教育者當前面臨的新課題。作為農類專業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既要注重自身德育素養的提升,也要把德育教育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在教學材料選取上要融入典型的“中國元素”文化;在知識目標設計上,要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深化拓展;在素質目標構建上,要有效激發學生產生內生動力和情感共鳴,喜聞樂見相關知識。本文僅從動物微生物學專業教師的視角提出了課程思政教學教育改革的意義和實施路徑進行探索,望有助于啟迪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將專業課程知識技能與價值引領融合貫通,實現“課程思政”發揮實效,使專業課程更富生機和內涵,真正實現教學與育人相統一,提高整體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孟建宇,馮福應,瑪麗娜,等.基于線上線下的《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J].高教學刊,2021(14):166-167.
[2]徐漪沙,肖宇,李銳,等.《微生物學》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內容探討[J].教育現代化,2020,10(68):73-74.
[3]賀江,王伯華,鄧愛華,等.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策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47-48.
[4]婁淑華,馬超.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焦點目標、難點問題及著力方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9):188-196.
[5]文道群.探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觀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7,4(43):222-224.
[6]謝大靜.高職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0(18):80-83.
作者:李秀富 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