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管理專業通識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和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工程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也從傳統的技術性教育逐漸向管理和技術綜合類轉化。本文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工程管理專業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工程管理;通識課程體系;應用型人才
一、工程管理專業通識課堂教學的不足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在工程管理專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方式的不足。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仍然采取“填鴨式”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單純采取直接講授或者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導致學生上課時無法集中精力,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抵觸,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教學內容設置缺陷。大一和大二階段,學生以通識課為主,而通識課的教學主要以理論課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缺乏實踐課程的支持。學生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會感受到枯燥,而且在以后的實踐中也缺少經驗。三是考核方式缺乏進步。目前,國內各高等院校的學科考察考核方式主要以考察理論知識的閉卷考試為主,成績包括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卷面成績占比60%-70%。這種的考核方式,只考察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對知識的實踐應用缺乏理解。
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基礎性:通識課程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它與專業課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為更好的培養人才奠定基礎。適應性:與學校實際相適應,準確定位通識教育課程,合理設置可行性的通識課程;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相適應、科學匹配、有機聯系。普遍性:通識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或者某些專業類的學生,是每個學生都應接受的教育,這恰恰與培養專業性、精英性人才培養目標所不同。規定性:教育行政部門規定開設的“思政課”“大學英語”“形勢與政策”“計算及應用基礎”等應按規定開設并設置相應的課時。
三、工程管理專業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可采取的措施
(一)改變教學方式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各種網絡課程的形式開始出現,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很多優良的教學資料。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采取多種方式教學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上課之前,通過視頻、微課等方式讓學生預習課程,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有問題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反復練習和鞏固。課下,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缺陷,補充有效的題目進行練習,鞏固知識點的理解。
(二)重整課程選擇
通識課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了解歷史、理解社會和認識世界提供多種思維方式和廣闊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均衡的知識結構。依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通識教育課程還應包含通識選修課程。比如:歷史與文化、文學與藝術、經濟與社會、溝通與領導、科學與研究、技術與設計、知識產權教育、邏輯類課程、科學技術與科學精神、生態保護與生命關懷、社會認知與公民精神等。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理論知識教學中,直接講授法是教師普遍采取的教學方式,該種教學方式簡單粗暴,便于教師執行,但是對學生來說,缺乏主觀能動性,缺乏教育學的互動。因此,增加教學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教師上課的枯燥和學生聽課的無聊。教師可采用情境法、示范與演示法、實地考察法、案例學習指導法、引入相關人員參與教學法、角色扮演和模擬活動的指導法等多種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
(四)增加實踐練習
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培養,不僅限于增強理論知識,還要提升實踐能力。專業通識課雖然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但是必須與實踐練習相結合,以保證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狀態。實踐活動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和多種手段進行,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實習實踐。教師可以采用模擬課堂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工程項目,學生自主選擇進行管理,提供合理的管理方案和計劃。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編寫管理程序,學生通過軟件程序建立工程項目,進行實際演練操作。最后,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對抗,利用學生強烈的勝負欲,積極參與到項目管理中。
(五)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評價方式以理論測驗為主,其中閉卷測驗是主要的測驗方式。對于工程類的專業課程,僅僅考察理論知識是不足以判定學生對課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工程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擇業的主要途徑是工地、工廠、礦山等工程施工行業,實踐能力才是對學生評價的關鍵因素。教師應該推行考教分離,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平時的考察力度,增加考核的目標和內容。學生成績不只由卷面分和平時分組成,還應增加課堂表現、實際操作水平、課外積累等多個方面的考評方案。
四、結語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工程管理專業通識課程的教學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以便更有利于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社會工作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對課程體系的構建給予高度重視,并在教學中積極主動的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吳堅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04)
[2]初建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7(03).
[3]張超,楊改學.基于PBL的翻轉課堂模式在軟件教學中的應用—以“非線性編輯與視頻特技”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03).
作者:李紅睿 馬軍霞 楊翠 單位:河北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