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認證與經濟發展適應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人才支撐。正確認識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特點,厘清北京地區產業結構狀況,對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從政策、組織、專業等方面進行合理優化,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區域經濟;適應性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研究與實踐帶動了工程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為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人才支撐。近年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專業與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這一舉措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如何,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圍繞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不是適應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一問題開展研究,通過查閱北京地區產業結構、就業人數等方面的數據,結合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數據,開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由專門的專業認證委員會或第三方機構,對各高校工學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專門的評估,評估結束后,給予專業認證結論。高校與經濟的關系問題,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實際操作的實踐問題。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四大職能。一方面,地方高校在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地方高校提供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高等工程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設置與調整是建立在一定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每年高校都會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等方面調整或申辦新的專業,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儲備人才。從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來講,以往認證的專業大多是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學科,這些專業經過國家或地方的支持,從辦學條件、課程體系、師資隊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建設。隨著專業認證的不斷深入,也許今后認證的專業不再是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學科,但專業認證本身就是一種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重大舉措,有利于規范和提高辦學水平,這可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奠定基礎,必定能為國家或地方輸送大量高質量人才。隨著國家或地方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也在不斷變化,在后續的專業認證中,應該體現出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走勢,對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進行認證,以保證所需人才的質量。
2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結果與分析
隨著國家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不斷深入,首都各相關高校積極參與專業認證,以專業認證為契機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數據,從2006~2014年,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共涉及15所高校、22個專業,并呈現出以下特點。(1)從認證年度分布來看,2006~2014年專業認證共涉及高校和專業頻次為64個,2006年專業認證涉及高校和專業的頻次為3個,2007和2008年為2個,2009年為3個,2010年為9個,2011年為6個,2012年為7個,2013年和2014年為16個。從每年認證涉及的高校和專業頻次來看穩步提高,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比前幾年涉及高校和專業的頻次有了顯著提高,增長為16個。(2)從認證學校分布來看,15所高校中有11所為部屬高校,占73%,4所為市屬高校,占27%;從學校出現的頻次來看,部屬高校為56次,市屬高校為8次,分別占88%和12%,其中北京理工大學出現頻次最多(11次),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次之,分別為8次和7次,出現次數最少的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僅出現1次,市屬高校中北京工業大學出現次數最多,為4次。從這兩方面來看,部屬高校出現的個數和頻次占很大比例,市屬高校僅有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出現在專業認證高校中。(3)從認證專業來看,在涉及到的22個專業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出現的頻次最多,為9次,其次為安全工程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為8次,出現頻次最少的涉及9個專業,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冶金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中,工學門類下設專業類31個,169種專業,認證的22個專業占工學專業總數的13%,認證的專業類涉及14個,占工學專業類的45%,其中,出現頻次最多的專業類為機械類,為12次,其次為化工與制藥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分別為9次和8次,出現最少的為地質類和水利類??傮w來說,首都專業認證覆蓋的專業類比較廣,覆蓋的專業相對較少。(4)從認證結論來看,“通過認證”出現的頻次為53,占總數的83%,“同意延長有效期”出現的頻次為11,占總數的17%,“同意延長有效期”的專業全部是2006~2009年通過認證的專業。這說明首次“通過認證”的專業越來越多,并且“通過認證”的專業得到了很好的建設與發展,質量保持了認證的標準和要求,到期的專業得到順利延期。
3首都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和產業結構狀況
3.1三次產業生產總值與比重
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它揭示了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與依存程度,也就是產業之間的關聯性。通過查閱北京市統計局統計數據,北京地區2008~2013年間的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及所占比重的數據和三次產業總值占GDP比重,如表1、表2、表3所示。從統計數據來看,6年間第一、二、三產業的生產總值穩步上升,第二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約為99%,并且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最大,約為76%,是第二產業比重的3倍多;北京地區第一產業總值占GDP比重總體穩定,第二產業基本呈下降趨勢,而第三產業大體呈上升趨勢。總體可以看出,北京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GDP生產總值比重歷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北京地區越來越呈現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
3.2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
產業結構偏離度是當前測度產業結構效益的一種有效、直接的方法。通過分析產業結構偏離度的趨勢,可以進一步分析產業結構與就業之間的關系。某產業結構偏離度=該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該產業的就業人數比重-1,公式清楚地描述了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當結構偏離度為0時,該產業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能在總量上達到均衡狀態;當結構偏離度>0時,說明該產業應該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當結構偏離度<0時,說明該產業已存在大量的隱身失業。根據北京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得出北京2008~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折線圖(見圖1)。根據北京2008~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走勢可以得出: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相比,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更趨于穩定狀態,且2008~2013年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均<0,說明此產業中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應該向其他產業轉移勞動力;相比之下,2008~2013年第二及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均>0,說明第二及第三產業可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4首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的適應性
上文對北京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體現出了首都經濟的基本走勢。產業結構的指標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各行業所需人才與高校的專業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本部分對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專業與所屬產業領域對應關系進行了研究,其對應關系如下。第二產業:安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采礦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工程、冶金工程、資源勘查工程、自動化。第三產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通信工程。從目前首都高校所認證的22個專業來看,有7個專業為第三產業領域,占所認證專業的32%,其余15個專業為第二產業領域,占所認證專業的68%。從認證專業分布的產業領域來看,第三產業領域相關專業認證率不高,相比之下,第二產業領域的相關專業的認證率相對較高。從認證專業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來看,總體適應了經濟的發展,認證專業全部都是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相關專業,但第三產業相關的認證專業相對較少,出現的頻次也較少,這與首都經濟發展適應性還存在一定距離。
5與首都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優化策略
專業認證政策優化。國家和政府要在符合首都經濟發展的規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適時對專業認證方向有所調整,如制定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下的相關專業認證政策等。同時,給予認證專業一定的自主權和建設經費支持,鼓勵專業認證單位在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的設置及建設上進行創新。除了政策及資金的支持,國家和地方還要對認證單位及擬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進行跟蹤和指導,做好專業認證的支持服務。例如對通過認證的專業要進一步跟蹤,以鞏固專業認證的成果,促進認證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對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提供專業認證咨詢和指導,安排相關專家開展培訓服務。專業認證組織體系優化。目前,國家已經成立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而北京市教育管理部門和各認證高校還沒有設立工程教育認證的專門機構?,F在一些首都高校的一個或幾個專業正在進行認證或已通過認證,每個認證專業之間基本上是孤立的,交流與合作還比較少?;诂F狀,一方面完善縱向的組織體系,建立市級、高校、專業三級認證組織機構;另一方面要完善橫向的組織機構,高校或認證專業可嘗試建立專業認證的聯盟,以加強專業認證相關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商討專業認證的發展,帶動工程教育專業整體的發展。認證專業與經濟發展適應優化。根據首都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其發展趨勢,對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適時調整。根據對三次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和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的統計總結得出:第三產業產值逐漸增加,第二及第三產業可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而所認證的專業中,大部分是屬于第二產業領域的,符合以往的經濟形勢,隨著第三產業的逐步發展,北京的第三產業已經占有絕對優勢,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滿足第三產業的高質量人才需求,應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相關專業的專業認證,以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形成良好對接,更好地促進首都經濟的發展。另外,從已經通過認證的高校來說,市屬高校通過認證的專業相對還比較少,應該進一步鼓勵和加強市屬高校專業認證工作,帶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倪凱,等.發達國家高等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及其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
[2]張彥通,李茂國,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構:撬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支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11.
[3]吳文輝.特色專業建設與專業認證對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65~166.
[4]陳江.2010年北京三次產業發展預測與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3(3):55.
[5]秦彥.關于構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建議[J].中國電力教育,2008(22):3.
[6]韓曉燕,張彥通,王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7]魏銀霞.高等工程教育與產業結合的長效機制研究[J].商業時代,2010(17):99~100.
[8]盧岳一末.轉型期我國三次產業結構變化與就業結構變化的關聯效應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9.
作者:安哲鋒1 祖丹丹1 蘭玉2 單位:1北京工業大學 2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