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胸科醫院麻醉護理工作規范化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總結胸科醫院麻醉護理工作經驗,包括麻醉評估中心、麻醉誘導室建立與管理,手術麻醉配合,麻醉復蘇室工作,麻醉儀器設備維護與管理,麻醉藥品與耗材管理,麻醉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為促進胸科麻醉護理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胸科麻醉;麻醉護理;管理規范;麻醉質量
隨著舒適化醫療需求的增加,門診或住院有創診療幾乎都需要麻醉參與。《關于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的意見》[1]指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開設麻醉科門診,開展住院手術、日間手術、門診和住院患者有創診療操作前的麻醉評估;增設麻醉科護士;加強麻醉科護理服務。但麻醉專業人力資源缺乏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作為麻醉師工作的有力補充,麻醉護理單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2-3]。目前關于麻醉護理,特別是亞專科麻醉護理尚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如何通過規范化管理,提高麻醉質量,降低圍術期麻醉風險,讓專科麻醉護理形成特色和規范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院作為專科醫院,胸科麻醉護理有一定的特點,現將麻醉護理工作經驗進行總結,為胸科麻醉專科化臨床管理提供參考。
1一般資料
我院胸外科專業為全國重點專科,年胸科手術量1.8萬例以上。2015~2019年全身麻醉量從9296例增至19781例,麻醉醫生從25人增加至34人,麻醉護士從11人增加至21人;目前麻醉專科分為胸外科麻醉、心血管麻醉、麻醉與鎮痛門診、評估中心、介入治療、無痛氣管鏡與胃鏡等亞專業設置。麻醉護士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至少擁有2~3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工作崗位除以上亞專業的區域配合外,還包括麻醉復蘇室(3個單元25張床位,全部配備呼吸機)、誘導準備室、麻醉術后隨訪及科研隨訪等。
2麻醉護理管理
2.1麻醉評估中心建立與管理
我院于2018年10月建立麻醉科評估門診,負責所有手術及有創診療患者的術前麻醉評估。運行發現,若單日手術量超過80例,則很難完成術前麻醉評估工作,另外住院患者去門診評估流程不合理。針對這一問題,2020年6月在緊鄰手術室外的輔助區域劃撥專門地點建設術前麻醉評估中心。其診室門口等候區有6張座位及排隊叫號系統,診室為內外診室套間設計。外診室約30m2,設置1個身高體質量測量點,配備6張座椅、宣教屏、護士工作臺、多功能監護儀及移動簽字電腦車;內診室為醫生問診區和知情談話簽字處,約8m2,配置計算機和電子簽字板。根據國外文獻報道的經驗,護理人員的參與,在麻醉評估中心建設中起重要作用[4]。麻醉評估中心護理工作主要包括:專職麻醉護士負責評估叫號和預檢、預評估,監測血壓、血氧、心率等指標并做好登記,然后用電子化的術前評估量表進行逐項詢問,包括臨床主要診斷,有無手術史、麻醉史等,告知患者及家屬擬行的手術麻醉方法及手術麻醉可能存在的麻醉風險,將評估列表發送至內診室的醫生系統。麻醉護士還通過評估中心的宣教屏輔導患者了解麻醉相關知識,減輕其對手術及麻醉的緊張情緒。
2.2麻醉誘導室建立與管理
胸科麻醉患者術中需要建立有創動靜脈監測,為實現快通道麻醉和加速外科康復的目的,建立麻醉誘導室完成以上操作。麻醉誘導室的護理工作包括監護儀、麻醉呼吸機、心臟除顫儀、搶救車、緊急插管盤等設備的檢查和準備;為患者建立外周靜脈通路補液;協助麻醉師完成神經阻滯、中心靜脈穿刺等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協調減少等待時間等。其中尤其需要注意CT定位穿刺患者,因其可能存在氣胸、出血、疼痛、胸膜反應等風險,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麻醉護理安全及質量,保障患者安全進入手術室。
2.3手術麻醉配合
根據臨床麻醉實際需要,通常需要安排麻醉護士進入手術室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輔助工作,我院執行1名護士配合2間鄰近手術室的模式。主要工作包括麻醉物資準備、術中監護及藥品核對與文檔整理。麻醉護士根據當日手術量合理安排配合的手術房間及不同的胸科手術,準備麻醉耗材,特別是胸科麻醉亞專業相關的一些特殊耗材,需根據患者特性,如性別、年齡、體質量等準備不同型號的雙腔氣管導管及單腔管,二腔或三腔中心靜脈穿刺包,壓力換能器及鼻溫測量,必要時準備好保溫機器;協助擺放麻醉體位及配合麻醉師完成相關操作,進行文檔整理工作;同麻醉師雙向監督精神類麻醉藥抽取;術中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為手術順利完成保駕護航。我院于2018年開始啟用智能藥車系統,由藥劑科臨床藥師進行補藥清點和管理,可以在取藥同時實現計費、出入庫、核對等電子化同步操作,并與醫院信息系統對接,共享藥品信息,分類管理藥品。麻醉護士打印患者信息二維碼,核對空藥瓶入袋封裝并放入智能藥車系統回收箱;根據麻醉質控中心要求,精神類麻醉藥余液處理工作實行視頻監控下雙人核對,使用登記本雙人簽名留存。
2.4麻醉復蘇室工作
麻醉復蘇室監護可以降低胸科患者全麻恢復期急性胸腔大出血、心臟驟停等意外事件的風險,提高胸科麻醉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舒適、順利度過復蘇期[5]。我院復蘇室分為3個單元共25張床位,每個床位均配備呼吸機、持續氣道正壓氣囊、監護儀、有創動脈壓、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所有監測數據均連接中央站。嚴格制定入室交接患者程序和轉出離室標準,排除蘇醒期護理安全隱患及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做好應急預案。麻醉護士需要掌握雙腔氣管導管的通氣管理,注意管腔切換、吸痰操作、肺復張、氣道壓力高、呼吸機參數設置等難度較高問題的處理;蘇醒室內患者至少進行1次血氣分析,在醫生監督下拔除氣管導管及做好拔管后管理[6]。此外,做好與病房或監護室的交接工作及電子病歷蘇醒單記錄,防止數據丟失。
2.5麻醉儀器維護與管理
儀器維護也是胸科麻醉護理的重要環節。設立管理負責制,專人管理制度,詳細記錄儀器品牌、入科時間、維護人員聯系方式等信息,統一管理,及時維護,定時檢修,定期消毒。新入儀器做到全員培訓,掌握使用方法。做好電子鎮痛泵發放回收以及鎮痛數據回收任務,規避使用中的突發意外狀況[7]。此外,支氣管鏡消毒與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由于胸科手術需要單肺通氣,術中每例患者需要利用支氣管鏡進行檢查和確認雙腔氣管導管位置,必須及時消毒支氣管鏡。目前每個房間配備1臺支氣管鏡,采用1名護士帶領1名衛生員的模式進行標準化消毒管理,每天對20余臺支氣管鏡進行收集消毒和回補使用,每天使用頻次在80~100次。
2.6麻醉物品及耗材管理
院內物流延伸服務(Sup-plyProcessingandDistribution,SPD)模式,是指將醫院內醫療物資的供應、庫存、加工、配送等工作進行集中一體化運行,從而提升醫療物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種供應鏈優化服務。我院醫藥SPD供應鏈由上海某公司提供物資配送和倉儲,每天由麻醉護士負責從耗材倉儲中申領和分發。麻醉耗材的特點是高值耗材少,但品類多,胸科麻醉耗材中雙腔管、深靜脈導管、壓力換能器、漂浮導管等雖未列入高值耗材,但價值仍然不低,需要入專柜,麻醉護士專卡刷卡取物管理。SPD耗材柜實施麻醉護士責任制,每天監督麻醉耗材及時入柜,按需取用,按需收費,定期查詢有效期,手術結束后未用耗材及時放回耗材柜。總務管理做好耗材文檔信息與資料等管理工作。
2.7麻醉護士培養管理
隨著現代麻醉學科發展范疇的擴大及麻醉護理專業的發展,麻醉護士還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如科研隨訪工作需要護士負責臨床入組數據收集和隨訪整理,類似于臨床研究協調員的工作。因此,需加強對麻醉護士的培養。定期開展科室內培訓及業務學習,每月例會考核總結本月工作中不足之處。將護理人員按層級、職稱、學歷、工作年限及綜合能力等因素分組培養,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制定教學與科研任務計劃,安排專人負責臨床教學與研究的具體措施,資料管理,定期整理歸檔。
3小結
麻醉護士的工作呈現出一個多元化的角色,對麻醉護理工作的規范化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對麻醉醫護合理分工,各行其責,如何將信息化管理與規范化管理融合,確保胸科麻醉圍術期安全,降低圍術期麻醉護理風險,促進胸科麻醉護理發展,需要更多實踐的積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等.關于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的意見[EB/OL].
[2]張偉英,陳秀琴,李景田,等.麻醉護理現狀調查與專業構建思路[J].護理學雜志,2009,24(6):61-64.
[3]吳怡霖,徐海英,王志萍,等.我國麻醉護理單元設置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6):4362-4365.
[4]趙雪嬌,許敏,胡嘉樂,等.國外護士參與麻醉前評估門診研究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9):1289-1292.
[5]錢國芳.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31):343-344.
[6]王樹欣,韓文軍,薄祿龍,等.全麻蘇醒期患者去氧飽和的防范策略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34(5):104-107.
[7]郝艷妮,姚瑤,李琳.電子追蹤系統在麻醉科儀器設備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25(9):29-30.
作者:郭嘉琪 孫靈 吳鏡湘 單位:上海市胸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