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體育產業在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加強,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間的關系日益密切。本文通過梳理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沿著體育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路徑這條主線進行分析,試圖總結一些經驗以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從而對體育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研究發現: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包括: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總值;體育產業影響區域就業問題;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結構;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稅收狀況。
關鍵詞:體育產業;區域經濟;源起;路徑
1.前言
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出臺,體育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經濟轉型升級出現新推動力。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出臺后,體育產業再次成為舉國關注的話題。有別于過去國家的體育戰略,46號文件聚焦“產業”、“全民健身”、“體育消費”等概念,政府的目標清晰且堅決。體育產業在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將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試圖從體育產業是如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展開分析,并希望能夠為體育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
2.源起:體育產業的發源與發展
學者一般認為,體育產業源起于英國。作為現代體育產業經營的大部分運動項目來源于英國人創立并大力傳播的“戶外運動”,如足球、賽馬、橄欖球、拳擊、高爾夫等。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推進和世界市場的開辟,這些運動項目被傳播到美國和歐亞許多國家,這在客觀上為體育在世界范圍內的職業化和商業化做了準備。史料記載,1750年在英國的紐馬克特(Newmarket)由一批貴族贊助成立了“賽馬俱樂部”(TheJockeyClub),該俱樂部是世界上第一個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經營、具有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模式的商業化和職業化的體育俱樂部,“賽馬俱樂部”的模式很快被應用于英國的板球、拳擊等其他運動項目,并進一步在歐美國家流行。英國創立的俱樂部制度成為體育產業基本制度形式,因此,英國被公認為體育產業的發源地。進入19世紀之后,英國的“賽馬俱樂部”模式在美國流行開來,然而,美國人很快發現英國的“賽馬俱樂部”模式很難取得成功:因為美國沒有貴族傳統,沒有貴族的贊助,俱樂部也就難以生存。一些俱樂部經過討論決定后以商業化的模式開展運營。1871年,一部分棒球俱樂部成立了全美棒球協會,那些給俱樂都頂尖球員薪水的俱樂部都可以加入該協會。1876年,美國棒球沙皇威廉赫爾伯特接手全美棒球協會,并將其改名為全美棒球聯盟,他開始逐步建立各項規則,并有計劃、分步驟的開拓棒球市場,以壟斷方式經營,取得了成功。進而,這種聯盟模式被迅速應用于籃球、橄欖球、冰球等運動項目。因此,后來出現NBA、NFL、MLB、NHL、MLS等體育產業奇跡。
3.路徑:體育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3.1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總值
體育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區域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上。就國家作為一個區域而言,2012年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3135.95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0.6%,而2012年美國體育產業總產值為435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比重為2.7%。美國相比中國,體育產業對其區域經濟總值的影響要大。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體育制造業、體育建筑業占份額較大。受益于第二產業的發展帶動,體育制造業、體育建筑業成為中國體育產業高速增長的主要源泉。但從區域經濟總值比例變化狀況看,體育制造業、體育建筑業產業增加值在整個體育產業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額呈逐年下降趨勢。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滯后、基礎薄弱等問題的存在,二十幾年努力仍然改變不了體育制造業、體育建筑業占據體育產業主導的格局。但2008年后,特別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之后,中國體育服務業發展的良好勢頭正逐步影響整個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作為經濟發展升級的持續動力,增加著區域經濟總值。
3.2體育產業影響區域就業問題
體育產業按照規劃屬于第三產業,鑒于第三產業的服務特性,體育產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而其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體育產業的產業關聯性相當強,突出表現為其發展帶動了國民經濟眾多其他部門的發展,這些部門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勞動力。大量社會勞動力的需求影響區域的就業供需。以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狀況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體育產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體育產業可以帶動就業,給大量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據相關統計,2012年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75.62萬人。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解決中國就業問題突出的困境。
3.3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結構
體育產業具有拉動其他相關聯產業發展的功能,美國經濟學家郝希曼將這種關聯解釋為兩種狀態:第一種為前向關聯,它是指一產業部門的產品在其他產業中可被利用而形成的產業聯系;第二種為后向關聯,它是指一產業在其生產中需要投入其他產業的產品所引起的產業聯系。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關聯,衍生出許多體育產業的子產業,正如許多關于體育產業分類中體育用品業、體育建筑業等的出現。體育產業的發展影響區域經濟的結構,就體育產業內部來說,體育產業核心產業和外圍產業的分類,體育產業產值結構的變動,這些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北京市伴隨著奧運會的舉辦體育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體育產業的發展影響著中國的區域內經濟結構。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經濟結構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產業集聚和產業規模的擴大。中國為了發揮體育產業聚集效應、規模效應,于2011年11月22日印發了《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是指經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在體育產業方面具備相當基礎、規模和特色的地區,或在體育產業某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的機構。截至2018年1月,中國在深圳、成都溫江等7個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基礎上共認定36家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很好的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影響區域經濟結構向更加合理化、高級化方向發展。
3.4體育產業影響區域稅收狀況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規模不容易發展壯大且發育速度緩慢。國家通過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措施來促進體育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促進區域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降低體育產業發展成本、降低體育產業的經營風險,促進就業,鼓勵出口,增加產業收益等發揮著主導作用。在稅收領域,中國國家對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進行了減免和優惠,為相關大型體育賽事專門出臺了具體稅收政策,代表性文件有由財政部、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分別在2003、2005、2006年發)布的《關于第29屆奧運會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關于第6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稅收政策的通知》、《關于第29屆奧運會稅收政策的補充通知》。從表面上看,對該類賽事的補貼是國家和政府放棄了相應的稅收利益,使國家的財稅收入減少;而真實情況是,通過舉辦一些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稅收優惠反而起到了刺激和引導社會投資的效果,進而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了新的稅源特別是第三產業,從而增加地方和國家的財稅收入。例如,由于成功舉辦2007年長春亞洲冬季運動會,長春市全口徑地稅收入773582萬元,地方稅收收入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完成年計劃的106.19%,超收45082萬元,同比增收186644萬元,增長31.8%。為了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北京市實施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累計優惠減免金額達10.6億元,而北京市該年地方稅收共計1578億元,相比2007年增收211.9億元,增長15.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稅收達1360億元,同比增收179.3億元,增長15.2%,占稅收總額比重的86.2%。可見,體育產業的發展受益于區域的稅收也將反向影響區域的稅收狀況。體育產業可以增加區域內的稅收、帶動相關產業稅收狀況,促進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區域內體育產業發展越好,對區域稅收的影響就越大。
參考文獻:
[1]倪臘貴,田恩慶,基于統計數據的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及其效益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0(3):91-95.
[2]張瑞林,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研究[J].體育學刊,2011,18(2):21-26.
[3]楊倩,我國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稅收政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1):27-30.
[4]宋昱.中國體育產業集聚與集群演化實證分析(1994-2010年)[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31(3):66-74.
[5]吳超林,楊曉生,體育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9.
[6]于美娜,論發展體育產業與增加社會就業的關系[J].體育科研,2006,27(4):41-43.
[7]楊京鐘,呂慶華,易劍東.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3):5-8.
作者:陶嵩 單位:深圳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