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高等教育形勢的要求,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務之一。本文以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為例,探討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及意義,剖析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視角,提出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工商管理;實踐教學
一、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及意義
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則是基于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而具備的工商管理實踐能力、工商管理創新能力和工商管理自主創業意識和創業潛能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是學生在掌握工商管理理論知識基礎上,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力;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創新素養以及創業意識、創業精神的創業潛能。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包括了智力、創新素養和創業潛能的培養,具體說來包括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創業潛在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現階段加強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訴求
創新創業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創新驅動型國家戰略目標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提升綜合素質教育的必然和根本。傳統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強調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培養普通就業崗位的競爭者;而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切入點的專業教育,將極大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創新改進能力意識和自主創業能力,完善人才綜合素質,可以培養就業崗位的創造者。因此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大學生自我發展和突破的需要。
(二)新時代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必需內容
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的教學活動總稱,與理論教學構成高等教育體系的兩大組成部分,主要通過讓學生有目的的參與或處理社會經濟活動,獲得知識的感性認識與理解,從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多方位參與企業實踐活動,提升對企業管理活動的認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3]高校現有的講座、論壇、參觀等實踐教學形式滯后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要求,無法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無法滿足社會企業人才需求。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則符合新時代實踐教學的任務與目的。
(三)實現國家創新型戰略的重要手段
創新創業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戰略,也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創新型國家建設是依靠創新創業活動推動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因此,一定程度上,擁有創新技術與創新創業型人才數量越多,在國際現代化競爭中優勢越大。大學生是國家人才儲備的搖籃,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有效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手段。
二、目前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理念守舊
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側重理論教學,認為管理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優秀管理人才培養的根本,培養學生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實踐教學僅僅是輔助作用。[4]雖然最近幾年各大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改革,但理論教學課時設置比例高,集中實踐課時設置比例低,實踐課時少,實踐教學效果不大,其中創新創業課程比例更少。而且大部分實踐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之上,以體驗式、參觀式為主,內容松散缺乏系統,更缺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感覺收獲不大,達不到創新創業培養的教學要求與目的。
(二)實踐教學資源不足
實踐教學依賴一定的教學資源,但由于自身經費和條件限制,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比較匱乏:一是實踐教學設施設備不足。工商管理專業與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共用校內實踐教學的實訓室、專業實驗室以及模擬操作室,缺乏本專業獨立的實踐教學設備,導致大多數學生沒有得到真正的專業訓練;二是實踐教學平臺資源不足。應用型高校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產業孵化園,校內實踐基地多以仿真模擬為主,與真正的管理實踐活動存在差距。校外實踐基地則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但質量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合作企業穩定性不高,合作關系持續性差,實踐教學作用難以發揮;三是實踐教學師資薄弱。實踐教學老師與理論教學老師相比較,需要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學科知識廣泛,對非本專業的心理學、法學、經濟學等學科有很好的基礎。目前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老師是畢業后直接從教,優勢在于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上,不具備創新創業實踐經驗與經歷,很難有效指導學生,直接影響專業實踐教學效果。
(三)實踐教學體系欠缺
目前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幾乎都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開設諸如專業導論、實踐、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個實踐活動,且各環節具有一定的時間設置,但各環節之間缺乏內在的有機聯系和結合,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系統性不夠,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各實踐教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大多數是根據專業實踐學分需要適量分配學時,實踐內容、實踐教材以及實踐教學指導方式都缺乏科學論證;二是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大多依據理論課程設置,彼此相對獨立,各課程之間的層次遞進性與互補性弱,不能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培養目標;三是實踐課程以選修課、比賽、講座等形式進行,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難以形成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應用型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議原周濟部長指出“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需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結合高校教學資源環境,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實踐教學目標,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各環節,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管理人才。
(一)更新實踐教學理念
理念決定教育,實踐教學理念應跟隨時展而發展。過去,或認為實踐教學僅僅是學生畢業時進入社會前的綜合培訓活動,或認為實踐教學僅僅是某門課程的一個環節,這無疑制約了實踐教學對學生素質與技能的培養,隨著對實踐教學認識的清晰,實踐教學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與理論教學并存為高等教育中互補的兩個方面,而且需明確實踐教學應該是一個多元性、系統性和遞進性的教學體系。其中多元性需通過多元化的實踐平臺、多元化的實踐形式和多元化的實踐內容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創業潛能的培養;系統性需通過基礎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和綜合實踐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活動;遞進性則需通過不同年級不同學生所學知識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實踐課程和實踐活動激發實踐技能,遵循漸進培養原則。
(二)構建循序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循序遞進的,應依據專業學科特點、學習階段和培養目標,設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度實踐教學。[5]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強,涉及行業廣,畢業生多就職于各行業企業的管理職能部門,商業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是重點。因此,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依此劃分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階段。基礎實踐階段是創新創業能力鍛煉的初步階段,是工商管理知識的認知階段,這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主要是社會調查、參觀見習、創新創業講座等,讓學生感性認識工商管理活動與過程,激發創新創業興趣與意愿;專業實踐階段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提升階段,是工商管理知識的掌握階段,這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專業實訓、項目實踐、技能競賽、科研探索等專業技能操作和仿真練習,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理論和原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綜合實踐階段是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綜合階段,是工商管理知識應用階段,主要通過創新創業比賽、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畢業企業實習等各類管理活動參與,讓學生在真實工作情景下理解和應用專業知識,挖掘學生創新創業潛力,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創新創業積極性。
(三)共建校內外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平臺
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活動的踐行場所,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可構建校內、校外和校校聯合的實踐教學平臺。校內實踐基地往往是學生接觸工商管理活動的第一站,可以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依托校園文化建立校、院、系三級實訓平臺。校級層面由教務處牽頭,建設集企業管理、商業運營、商貿流通、市場營銷、對外貿易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實訓中心和校級創新創業孵化中心;院級層面由院部負責建設工商管理專業模擬實驗室及實訓中心,仿真企業運營環境、管理工作,并配備相應的實訓設備。系級層面負責課堂實踐,課堂教學設置模擬與實踐環節,融合創新創業技能教學。通過三級實訓平臺的體驗讓學生增強對管理工作實務感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決策能力。校外實踐平臺則主要通過與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企事業單位真實的生產管理活動,了解和體驗管理工作。校校聯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可以通過多個高校聯合共同建設一個實踐網絡平臺,教學軟件、實訓中心等資源多校共享,同時參與聯合平臺的高校師生之間可以聯合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的申報和指導,高校之間通過優勢互補滿足日益需求深化的實踐教學。
(四)增強創新創業實踐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是整個實踐教學中的關鍵,是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師缺乏的現狀,可以采取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雙重并舉的辦法提升師資隊伍。內部培養可以選派相應的理論教師進入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參與企事業單位項目和實際工作,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與流程,在管理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外部引進可以聘請國內外具有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層管理人員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定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輔導與交流,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積極引進入校擔任專職教師,為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增強高校實踐教學能力。
(五)完善實踐教學管理與評價制度
制度是實踐教學有序實施的保障。目前大多數應用型高校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與評價制度。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可依據國家教育政策與學校教學條件科學制定,構建包括實踐教學計劃管理、實踐教學實施管理以及實踐教學反饋管理三個部分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實踐教學的評價制度本質上屬于實踐教學反饋內容。一般來說主要評價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成績進行評價,以往的實踐教學通過學生實習報告、實驗實訓報告、畢業論文設計等的優劣評定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寫作能力,對綜合決策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考核不夠,應全程、綜合性考核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成績,以實際操作、應用寫作、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多維度作為成績評價標準,既客觀檢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又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二是對老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把實踐教學質量納入常規教學質量考核制度中,對基礎實踐環節、專業實踐環節和綜合實踐環節進行有計劃的監督與評價,同時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調動老師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敏,劉愛利.應用型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課內實踐教學效果研究———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會展旅游》課程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6(3):66-72
[2]歐陽泓杰.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杜軍,商雨鶴.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17(08):155-158.
[4]賽明明.行政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7(3):57-60.
[5]周小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市場營銷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5(10):89-92.
作者:羅倩文 單位:北京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