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考核調研匯報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調研匯報是多元化過程性考核的一種方式,以調研匯報在《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中的過程性考核方式的實施和應用為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考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調研匯報方式可以應用于高校環境工程專業類似課程的過程性考核中,并進行推廣。
關鍵詞:調研匯報;過程化考核;考試改革
過程性考核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調研匯報、課程論文、階段性測試、平時考核、課堂辯論等,學生的綜合成績由每種考核方式的成績按照一定比例構成。過程化考核的出發點是樹立以能力和素質考核為核心的考核觀念,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解決問題及創新創造的能力[1]。因此,需要任課教師從根本上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辯論式及項目化等教學方式,以期真正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達到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其中調研匯報是過程化考核常見的一種方式,以環境工程專業2018級本科生教學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為例,對調研匯報在該課程中的過程性考核方式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是本科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能了解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及其對環境的危害性,掌握目前國內外處理和處置固體廢棄物的一些基本理論及處理處置的方法[2];掌握固體廢棄物資源回收利用的一些途徑和方法,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治理環境或從事有關這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考核方式的改革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過程化考核的教學改革徹底改變以往傳統期末考試一張卷的考試方式,通過平時成績、調研匯報、課程論文、階段性測試等方式進行考核。考核綜合成績以百分制計算,各類考核成績所占比例分別為20%,20%,20%,40%,因此大大減輕了學生期末復習的壓力。經考試改革后學生信息反饋,發現調研匯報是廣受學生歡迎的一種考核方式。
2調研匯報的實施及效果
調研匯報成績占學生綜合成績的20%,其過程化考核材料包括調查問卷、匯報PPT、照片、影像資料等。在調研匯報實施之前,教師必須將其考核內容、方式、評分標準、成績構成等信息向學生明確交代,使學生一目了然,明確學習目的及任務。因此,確保學生了解該考核的組成部分,從而認真去做,全力以赴,能夠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充分準備,保證學習質量,提高專業能力。
2.1調研匯報任務的布置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選用的參考教材高等教主出版社寧平主編的十二五規劃教(第二版),根據教學大綱及授課內容性質,在第二章“城市垃圾產生、收集、貯運”內容講授結束后,為學生布置了調研匯報的任務,主要是通過社會調研,了解周圍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收集、貯運情況。2018級環境工程專業共58人,本次調研任務采取小組自由組合形式,每6~7人一組,共為9個小組。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經小組討論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擬題目設計一份問卷并進行實地調研[3],并將調研資料進行匯總且制作PPT在課堂上匯報,將調研重點問題及結果進行展示,并可插入調研圖片及提高了視頻資料。任務完成時間為10d。每個小組學生可以考察不同環境如校園、商場、公園、鬧市區、廣場、居民區、垃圾中轉站等地方的垃圾收集儲運情況。
2.2調研匯報的效果
在調研過程中,每組學生經過組內討論制定調研計劃,選擇代表性的問題,以調研問卷的形式對特定環境中的群眾進行采訪。多數小組學生均能認真準備,組內成員按照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包括問卷討論設計、調研采訪記錄、拍照錄像、資料回收整理、數據處理分析,PPT制作、主題匯報等各環節;采訪對象多樣化,涉及大學生、店主、小區居民、環衛工作人員、食堂員工等;有的小組除調研本地區生活垃圾收集情況外,還通過連線海外同學對臺灣等地的情況進行了對比考察;課堂匯報同學們準備充分,語言幽默,笑聲、掌聲不斷,十分精彩。同學間互相討論互動效果也非常好等等。學生通過階段性理論知識的學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切身觀察了解實際環境中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儲運情況,對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掌握[4];同時各組成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充分投入并享受學習過程,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增進學生間的友誼;也增進了同學間和師生間的感情,充分鍛煉了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掌握辦公軟件Word、ppt的使用及提高了視頻制作能力。在調研過程中同學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采訪對象的不配合或拒絕等,但各小組均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環衛人員工作的辛苦,更加體會到應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也發現了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儲運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分類垃圾桶實為混合收集,小區垃圾隨意堆放為及時清理、居民區對垃圾分類不清只限于簡單分類、食堂廚余垃圾的不合理處置,群眾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等,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調研匯報比較成功。
2.3調研匯報的成績評定
調研匯報考核成績滿分為20分,評分采取多元評價方式,選取三名學生成績計算如表1所示。考核成績由各小組間互評的平均成績(A)、小組成員組內自評成績(B)、任課教師評價成績(C)相結合的,各項滿分為20分,其中組間互評平均成績其他8個小組成員分別討論評定成績,再經計算平均值后給出。最終成績由這三項按照0.3、0.3、0.4的權重計算得出,即每位學生的總成績=A×0.3+B×0.3+C×0.4,從而保證評分的客觀性及公平性,減少主觀性和片面性。調研匯報成績應及時反饋給學生,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把好的建議與想法反饋給被評者,教師、學生從不同角度給予的觀點與建議,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思考問題,更好的改進與提高。因此,這個多元評價與反饋的過程,是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環節。
3調研匯報考核方式應注意的問題
(1)調研匯報需要進行課堂匯報,雖然進行了小組分組形式匯報,但是對于班級人數多達60人的大課堂來講無疑增加了教學評分難度,由于課時有限,若不能再同一時間匯報完畢,或采取不同時段匯報不同內容等,對于如何使每組學生成績更公平合理還需進一步改進。因此必須控制好每個小組的展示時間,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集中匯報,避免占用課余時間[5]。(2)應做好調研匯報過程的控制、評價和總結工作。在調研匯報整個過程問卷討論設計、調研采訪、資料整理、數據處理分析,PPT制作、主題匯報、成績評定等各環節中,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及時指導,控制調研主題適當、引導學生更好的學以致用;對成績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以免挫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總結時指出各小組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為下次活動積累經驗教訓。總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過程化考核中,運用調研匯報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可以將其應用于環境工程專業類似的課程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韓志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化考評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1):88-90.
[2]寧平.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張軍蓮,蔡高強.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社會調研的模式與路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2):31-33.
[4]高飛,劉羽楠.開展過程化考核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7-8.
[5]王志剛,鄭慧.環境法課程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及改進教學的設想[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38-39.
作者:高秀紅 劉子明 滕洪輝 楊春維 湯茜 任新 王藝璇 單位:吉林省高校環境材料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