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創新引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使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逐漸滲透到環境藝術設計的思維方式和創新方法中。本文從人工智能的環境藝術設計思維方式出發,對設計思維創新方法進行引導研究。分析了設計思維文化層面的創新、設計思維形式層面的創新、設計思維功能層面的創新、設計思維情感層面的創新,提出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創新的引導,包括角色轉換和模型實踐的設計思維創新引導,使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創新滿足數字化時代要求,引導學生更好地設計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作品。
關鍵詞:人工智能;環境藝術設計;設計思維創新引導
1研究背景與目的
人工智能的概念誕生于1956年,六十四年來人工智能已然發展成為一門廣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學。隨著AI、VR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涌現,使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有著物理維度的砌合,更可以憑借虛擬現實技術將設計出的虛擬空間拉入現實。天馬行空的設計思維與人工智能的碰撞,改變了原有的設計思維方式,應重新梳理教學模式,引導設計思維創新。隨著科技迅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逐漸完善,可以針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環境不斷優化,在這種氛圍下的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引導設計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創新。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平臺,同時以現代的設計理念、數字化技術為依托,使得設計思維及設計靈感得到深層次的迸發。面對人工智能對當前時代的沖擊,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激發學生的設計思維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將數字化時代與環境藝術設計有機地結合,更好地解決人與環境的問題。
2人工智能環境下設計思維方式的創新
2.1設計思維文化層面的創新
設計思維過程中,需要將地域文化資源及文化底蘊重新審視,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協助,了解人們的生活情趣,從而設計出滿足文化創意要求的環境及產品。文化層面作為設計思維的重要一環,將文化物化在人們面前。文化創意產品滿足了地域性的特點和人們的精神依托,不僅可以具象成物體,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及浸入式設計,將特定時期的文化要素,以視觸覺等方式展示在眼前。數字化時代下設計思維文化層面的創新,以產品的形式展示了地域特色、社會地位、文化品味,又以可觸摸、可感知的空間形式使人們了解文化、學習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設計思維的文化層面創新,以文化底蘊作為設計的依托,將文化內涵注入數字化時代的設計之中,以文化本身看待文化的發展。數據化的信息為文化層面創意的收集帶來極大的便利,信息資源的多元化,使設計過程更為有據可循,極大地發揮文化層面的創新,將文化底蘊融于設計創作之中。
2.2設計思維形式層面的創新
設計思維過程中,需要將表現形式及提取形式進行改變。人工智能環境下,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傳統的畫展及藝術展等,已然創新成為浸入式體驗與人機交互的新形勢。觀看者已經從被動獲取知識,轉換成為主動參與其中,增強感官體驗,身臨其境的體驗當時的設計想法與藝術創作靈感,做到與“智者”同行,共同窺探藝術的美好。數字化時代下,設計的提取形式也應當重新考量,形式層面的來源包括許多方面如形狀、材料、圖案等,形式層面的應用也是極為考究。不同的設計想法,搭配不同的形式要素。如絲綢之路博物館的設計,就應當從絲綢的色彩、紋飾等方面入手,再搭配以地域文化的特色。龐雜的數據下提取要素眾多,但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地提取,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設計思維的形式層面創新,以多種形式進行創新,人工智能影響著設計,使藝術設計更為具體、全面,在符合形式美的同時又富含著豐富數據下的思考。不論是浸入式體驗還是提取形式要素,都使設計更為完善。被動變為主動,片面變為深入,便是設計思維中形式層面創新的意義。
2.3設計思維功能層面的創新
設計思維過程中,賦予功能,也是設計過程中判斷是否有價值的一個重要的考量。人工智能環境下,功能一直都伴隨著形式出現在產品及空間之中。功能與形式同等重要,既要滿足功能需求,又要符合審美要求。數字化時代下,設計出實用、便捷、教育等功能的產品及空間,才能使消費者衡量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入手。人體工程學與人機交互,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智能家居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空間設計方式,如何讓家更智能,成為眾多設計師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新風系統改變室內空氣流通不暢的問題,地暖系統改變了室內供暖不足的問題,凈水系統改變了水質不好的問題等設計思維的功能層面,往往都伴隨著問題同時出現,人工智能解決了眾多問題,改變了我們的設計思維方式。設計思維的功能層面創新,打破原有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時俱進,賦予空間及產品新的活力,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以及產品的更深層次的作用。設計思維要保持高度的前瞻性,使功能趨于完善。
2.4設計思維情感層面的創新
設計思維過程中,情感層面的提取,使得設計更有靈魂的共鳴。人工智能是冰冷的機器,冰冷的指令,但設計思維是需要有情感的注入。好的設計使人們不僅記住設計的形式與功能,更能結合自身經歷及歷史背景,引發情感的共鳴。“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數字化時代下的設計思維,要給設計的空間及產品留有余地,給人留以想象的空間。設計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兼容并濟的設計中包含著理性的數據支撐,也包含著感性的情感寄托。設計思維的情感層面創新,兼容大數據下的理性與情感。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情感經歷、價值觀等不同,要根據不同的人群進行情感層面的合理化設計,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為設計注入活力,為更多的人給予更多的想象空間。
3面向人工智能的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創新引導策略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思維創新引導應在滿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引導藝術設計思維的轉變滿足當下設計需求和設計美學,引導新的設計思維對于環境的創造力。以實用性為設計基礎,兼顧審美性與創造性的新設計思維繼承傳統設計思維的嚴謹,演變當下設計思維的創新性。統一中存在著變化,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有趣味性,吸引學生興趣,更好地引導思維創新。
3.1角色轉換的設計思維創新的引導
被動接受,永遠沒有主動學習,獲得的知識更純粹。環境藝術設計從業者不僅要有著綜合的審美素質,還要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和環境整體意識。設計思維創新的運用要基于綜合能力下才能迸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使學生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成為傳授者。對于章節適當的引導,將收集與講述的過程讓學生呈現出來。講述的過程中往往能發現問題,也使學生學的更加扎實,不再將接受知識作為負擔。一邊講述一邊思考更能激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創新,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老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促進學生追求知識的渴望。環境藝術設計一直與時俱進,因為其強大的設計思維創新,不斷地激發著新的生命力與活力。不斷保持對外界的好奇,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就是核心。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設計主力,保持高效的思考能力,將想法付諸于環境藝術設計之中。
3.2模型實踐的設計思維創新的引導
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滿足形式美,還要滿足功能實用。設計從來不是紙上談兵,多說不如多實踐。模型的制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將思維創新運用在模型上。設計思維的創新并不是空想,必須在充足的理論知識支撐下,付諸設計之中。邊動手,邊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不斷優化自己的設計,提升設計水平。不要使學生為了創新而創新,引導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知識,在符合時代要求的背景下,理所當然的創新。將設計思維再整合,形成豐富多彩的設計想法,再使學生互相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得到自己的設計思維,應用于實踐。
4結語
設計思維的創新是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必然發生的。人與機器的區別就在于思維的創新與跳躍性,創新是使設計思維不斷進步的強力保障。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創新的引導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學會將設計想法用于實踐。將設計思維與人工智能進行整合,在設計思維層面的創新方面得到了文化、形式、功能、情感四個方面的創新方式;在思維創新引導方面,得到了角色轉換、模型實踐的引導。將人工智能與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相結合,設計更符合時代的交互空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晨旭.論環境藝術設計創新思維教學[J].現代商貿工業,2009(02).
[2]劉芳.淺析建筑設計創新思維[J].中外建筑,2010(04).[3]尼爾•林奇.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J].景觀設計學,2018.
[4]高玉卓,劉樹老.環境藝術設計智慧教學模式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9).
[5]松尾豐.大智能時代:智能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經濟、社會與生活[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作者:馬輝 缐宇峰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