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神經外科圍手術期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神經外科患者,依照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7.37%(37/38),高于對照組的71.05%(27/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63%(1/38),低于對照組的21.05%(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外科;并發癥;滿意度
神經外科護理工作具有復雜化、精細化特點,且手術時間長,接受侵入性操作多,若圍手術期操作或護理不當,患者易出現腦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給予有效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人員通過對臨床風險進行準確評估,對潛在危險因素實施有效護理,以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76例神經外科患者,旨在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神經外科患者,依照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研究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33~75歲,平均(54.26±9.21)歲;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上9例,初中及高中17例,小學及以下12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2~74歲,平均(54.32±9.17)歲;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上8例,初中及高中19例,小學及以下11例。兩組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確診,擬接受手術治療;②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障礙;②血液系統性疾病;③嚴重精神障礙;④惡性腫瘤;⑤臨床資料不全。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密切配合醫生等。
1.3.2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1)成立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確各護理人員職責。(2)查找原因。小組共同探討圍手術期潛在危險因素,包括宣教不足、并發癥監測不佳、消毒隔離不嚴、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準備手術物品不符合要求、溝通不到位、風險意識不足、護理技術不成熟等,詳細記錄并總結,要求護理人員能夠有效識別常見護理風險。(3)制定對策。小組對總結的危險因素進行整理,商討詳細解決方案,并具體落實到個人。(4)加強認知干預。通過宣傳片、視頻、健康講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知識,糾正其錯誤認知,樹立正確態度,同時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家屬多給予患者愛與支持,提高治療信心。(5)加強心理干預。密切關注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對常規心理干預無效的嚴重心理障礙患者,參考心理醫生意見,指導患者進行如冥想訓練、深呼吸、放松訓練等方法,緩解負面情緒,樹立樂觀、積極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6)預防壓瘡護理。對行動不便等因素導致長期臥床患者,準備軟墊墊與身下,并檢查受壓部位,每日擦洗,適當按摩,促進血液循環。(7)預防低體溫護理。術中用毛毯對裸露四肢進行遮蓋、保暖,并使用加溫處理過的沖洗液,減少熱量揮發。(8)預防脊髓損傷。轉換體位時使患者頭頸部于脊柱在同一縱軸同步移動,以防全麻使肌肉處于松弛狀態,損傷脊柱。(9)加強術后飲食干預。手術飲食以清淡為主,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開水,預防便秘。(10)及時總結。嚴格執行護理交接班,落實不良事件登記報告制度,對經常出現問題的環節,詳細記錄并制定針對性措施,且由小組長全程跟蹤高風險項目。
1.4觀察指標
(1)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低體溫、感染、壓瘡、腦出血等。(2)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satisfactionwithnursingscales,NSNS)評估患者滿意度,包括19項,每項1~5分。評分標準:總分<70分為不滿意,70~85分為滿意,>85分為非常滿意??倽M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
以SPSS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術后并發癥、護理工作滿意度)以頻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并發癥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研究組(2.63%)低于對照組(21.05%)(P<0.05)。見表1。
2.2護理工作滿意度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研究組(97.37%)高于對照組(71.05%)(P<0.05)。見表2。
3討論
神經外科手術難度大,操作復雜,且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要求較高,能及時、有效配合醫生手術,提高工作效率,以預防圍手術期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及不良事件[2]。護理風險存在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可導致不安全事件發生,如并發癥、醫患糾紛、意外、事故、差錯等[3]。護理風險管理屬于現代化新型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實施全面化、具體化護理措施干預,對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采取正確措施干預,將風險降至最低的一種管理過程[4]。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全面化、系統化特點,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查找不安全事件原因,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并通過建立健全護理風險處置預案,旨在建立、維護保障醫療安全,以避免不安全事件發生[5]。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通過建立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查找原因,建立健全安全護理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章,嚴格各項操作規程,促使護理方案科學化、規范化,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服務;明確各護理人員崗位職責,且嚴格執行護理交接班、完善護理記錄、落實不良事件登記報告制度等措施,提高護理人員抗風險能力、意識,提高護理安全水平,促使工作效率提升;通過預防壓力性損傷、低體溫、脊髓損傷等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利于預后;通過加強患者及家屬認知度及加強心理干預,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且與患者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做好全面護理工作評估,滿足患者需求,減少醫患糾紛事件,促使醫療工作順利進展,提高整體服務質量。綜上可知,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許輝,李曉光,陳艷妮,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13):2055-2057.
[2]嚴啟榮,付強,張珊,等.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7,22(8):589-590.
[3]韓建敏.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3):274-276.
[4]李紅文,張玉蓮.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5):1889-1891.
[5]孫方玲.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5):736-738.
作者:王宏茹 單位: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