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80例,采用數字隨機原則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干預對2組患者遵醫行為和并發癥的影響。結果護理后,對照組只有規律用藥項優于護理前;而試驗組4項遵醫行為均優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MSSNS評分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試驗組負性情緒程度較輕,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0%、5.0%,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糖尿病腎病患者提供護理干預,不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依從性,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護理干預;遵醫行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DN患者80例。納入標準:滿足DN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臨床檢查證實;臨床分期屬于DN早期;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腎臟疾病患者;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心、肝、腦等其他重要器官或組織伴發嚴重的原發性疾病或功能障礙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無法執行醫囑或配合醫護人員者;腎毒性藥物所致蛋白尿患者。采用數字隨機原則將全部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2.2±3.4)歲;病程10個月~8年,平均病程(3.4±0.7)年。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42.8±3.2)歲;病程8個月~7年,平均病程(3.8±0.3)年。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患者住院期間均進行系統的治療,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護理,如入院指導、基礎護理等;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應用綜合護理干預。1.2.1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入院后,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時應保持熱情的態度,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估,根據患者的自身需求、年齡、性別、病情、知識水平等,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向患者詳細講解相關的疾病知識,如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檢查方法、治療方法、預后情況、并發癥等,使患者清楚地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正確認識自身疾病,進而有效緩解和減輕患者焦慮、緊張及抑郁的不良情緒,改善其消極的治療態度。同時邀請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介紹成功經驗,使患者的自信心顯著提高,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讓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1.2.2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加強DN患者的飲食指導,進而改善患者的代謝紊亂,有效阻礙疾病進展。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機體基礎情況和病情,為其制定個性化和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每周評價1次蛋白和熱量攝入量,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飲食應以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和高鈣食物為主,堅持少吃多餐的原則。對于蛋白質的攝入,應依據患者的病情、體重和尿ACR值等,參考美國營養師協會指導意見:1~3期慢性腎病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75g•kg-1•d-1,高生物價蛋白質比例應達50%以上。囑患者戒煙戒酒,叮囑患者家屬,嚴密監督患者的飲食情況,讓飲食攝入保持平衡。1.2.3用藥指導: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的用藥指導,向患者詳細講解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使用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應嚴格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如果患者需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則應加強相關的指導,向患者詳細講解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對注射部位進行保護的作用、意義和方法等。定時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腎功能等,避免出現低血糖反應,禁用損害腎臟的藥物。每天監測血壓的變化,血壓偏高,及時服用降壓藥物。1.2.4合理運動:當患者病情保持穩定時,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其開展合理的運動鍛煉,并向患者詳細講解運動鍛煉時的相關注意事項,運動期間應認真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出院后應叮囑患者定時檢測血糖、血壓等指標。1.2.5病情監測:護理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的水腫和腎功能損害情況,加強個人衛生,加強患者的保暖工作,病房空氣應保持流通和清新,不能去人多的地方,護理工作中應嚴格執行相關的無菌操作原則,對患者穿刺口進行有效保護,對感染進行預防;對肺部體征和呼吸進行嚴密監測,合理給予免疫增強劑。
1.3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者遵醫行為[4]:遵醫行為以自制問卷進行評分,設置血糖監測、飲食控制、規律用藥、合理運動4項,每項包含10個問題,每題1分,共40分,分3個標準進行評估:完全依從≥33分,部分依從17~32分,不依從≤16分。分值越高,說明遵醫行為越好。(2)評定患者心理狀態情況:以MSSNS評定表進行評估,設定38個問題項目,采用0~4分法,總分152分,分為:①無或很少有;②偶爾有;③大多時間有;④絕大部分時間有。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負性情緒程度越嚴重。對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記錄,如低血壓、高血壓、出血等。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護理后,對照組只有規律用藥項優于護理前;而試驗組4項遵醫行為均優于護理前,且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2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后,試驗組患者MSSNS評分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負性情緒程度較輕,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0%、5.0%,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DN作為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極易導致終末期腎臟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現微血管損害等并發癥,極易發生腎小球硬化癥[5]。這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據報道,我國DN發生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23%,國外DN發生率約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40%[6]。DN的發病機制頗為復雜,治療難度大,在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重視護理的輔助作用則顯得尤為重要[7]。目前臨床上采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療,雖能夠清除體內有害毒素,促進酸堿平衡和糾正電解質紊亂,進而保護殘余腎功能,阻礙病情進一步發展[8]。但患者因長期透析治療使患者血漿白蛋白水平不斷下降,同時因營養不良、炎癥及惡液質狀態,導致蛋白-能量消耗狀態,是DN透析患者病死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9-11]。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飲食營養干預具有重要作用。DN病情的發展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密切相關,單純治療因受患者心理、生活、飲食等方面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往往不佳[12]。治療過程中,加強患者生活行為、飲食結構的干預,無論住院還是出院后,都督促患者和家屬嚴格遵醫囑進行自行治療和控制,對防止DN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遵醫行為是指患者的行為活動,如飲食、用藥、運動、生活習慣等方面,是否能夠充分地配合醫生的醫囑,彼此之間配合程度[13,14]。DN患者需長期治療,則遵醫行為在DN病情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漫長治療過程中,往往又引發其他并發癥,治療效果不佳,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多數患者出現不良的負面情緒,失去治療信心或不配合治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則對DN患者采用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則尤為重要。鑒于DN患者在透析治療過程中易出現蛋白-能量消耗狀態,則飲食營養及結構合理性,對DN患者血糖、腎功能均有有效的輔助作用,加強飲食護理,對防止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運動可糾正DN患者機體的代謝紊亂,增強其抵抗力,可有效阻礙疾病進展,但注意避免過度運動,反而破壞腎功能。血糖及血壓關系到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則積極控制血糖及血壓水平,可有效減緩DN進展,改善預后;而且更要做好出院指導,定期隨訪遵醫囑情況,一旦發生異常,應及時就診。本研究中,通過對試驗組患者進行遵醫行為護理干預,試驗組4項遵醫行為均優于護理前,且顯著優于對照組;試驗組心理MSSNS評分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試驗組負性情緒程度較輕,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0%、5.0%,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為DN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不但顯著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依從性,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靜.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價值研究.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52-254.
2秦海峰.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及炎性因子的影響.河北醫藥,2017,39:793-795.
3安秀麗,張莉,梁麗娜.個性化護理對提高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效果分析.河北醫藥,2015,37:1257-1259.
4黃奕燕.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575-1579.
5王洪梅,祝玲,陳蓮花,等.系統護理干預對透析糖尿病腎病患者療效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1018-1020.
作者:馬沖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