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國際環境越發復雜化,生態環境受損嚴重,污染災害司空見慣,經濟生產技術與環境保護要求越發提高,利用循環經濟模式推行國際貿易經濟穩定向前發展已經成為了各大政府與企業生產行業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每位公民需要承擔的責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期可以推動國際貿易經濟穩步向前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措施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國際貿易與循環經濟受到了人們的熱議。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之間有著很大關系,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大大影響著國際貿易發展,而經濟實力必然會影響環境保護,唯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才能夠促使環境更好的改善。因此,想要提高環保能力,勢必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實現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穩步向前發展。
一、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內涵
1.循環經濟的概述
循環經濟簡言之就是包括科學技術、人類、自然資源等的大系統結構,并在資源投入、商品消費過程中,運用生態型資源循環發展經濟。這一經濟又被稱為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其重點在于高效利用資源,達到經濟與環境穩步向前發展。
2.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概述
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國際貿易與其社會效益、經濟環境等密切相關,并持續向前發展的一種理論。簡單講就是在國際貿易發展規律嚴格遵循下,對國際貿易發展體系深入完善,構建國際貿易運作機制,合理配置與使用對外貿易資源,大大提高國際貿易發展率,進而確保國際貿易與社會經濟共同向前發展。
二、發展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一是,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為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循序經濟是根據生態發展規律對自然資源充分利用,完成了朝著生態化行為轉變。循環經濟利用不同類型企業與產業構成的產業鏈,從而實現高效化利用資源,防止出現廢棄物,實現再次利用資源,防止污染環境,進而拓展經濟發展規模,促進生態、循環經濟的和諧有序發展。二是,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構建環境保護法律政策,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近幾年來,國際環境保護運動受到人們重視,不但頒布了很多國際環境保護條約,各大國家與地區也頒布了很多環境標準。而這些環境標準必然會牽涉到國際貿易很多內容。結合我國商務標調查了解到,其他國家綠色壁壘大大影響著我國出口企業的發展,產品成本與風險大大提高。實施環境保護標準在很大程度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人們越發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會限制很多國家國際貿易向前發展。基于這樣的現狀,我們需要對循環經濟大力發展,進而推動國際貿易與循環經濟穩步發展。
三、循環經濟與我國國際貿易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
1.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于社會意識形態領域
上個世紀末循環經濟概念出現于人們視野中,我國很多行業都在生產實踐中運用了循環經濟的理論體系,循環經濟生產模式與理念也成為了各地區政府實現社會經濟穩步發展關鍵渠道,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下,也越發關注自身的向前發展。但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需求對于商品生產有著較大的導向優勢,廣大消費者作為市場需求的主體,在我國人口數量多、資源總量大現狀下,人們消費價值觀對于商品經濟發揮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基于此,需要從實用領域中解放循環經濟,將其形成社會廣泛的價值理念,提倡新型環境保護消費模式,引導人們積極轉變消費觀,養成循環經濟消費理念。唯有這樣,以生產與消費為主的國際貿易在循環經濟消費理念引導下,才能夠朝著循環可持續發展的趨勢發展。
2.完善與循環經濟相關的法規制度
想要推動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只對生產者進行強制手段還是不完善的。需要更大程度上約束貿易市場消費主體,如:政府提高燃油稅,也難以讓消費者選擇公交或者自行車出行,而需要結合車輛排量大小限制機動車登記制度卻能夠對汽車供給結構大大改善。由此可見,完善與循環經濟相關的法律,推動循環經濟理念逐漸融合社會意識形態,以真正實現生產與消費環節的統一。
3.政府大力支持循環經濟理念,評價指標導向明確合理
國務院明確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在服務業、農業以及農業等建設循環經濟方面有著新的要求。從生產到消費、從國家法律到社會服務等環節,都有著較高的發展期望,并完善了各大標準,構建了統計評價制度。國家制定這些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循環經濟實踐指導為主,實現人與自然穩步和諧發展。所以,政府需要落實好《規劃》,嚴格按照各大法律規定,制定經濟發展評價標準體系,拒絕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行為,進而引導社會公眾樹立起循環經濟消費理念。
4.調整產業結構,以開發綠色產品為戰略重點
國際貿易發展與循環經濟有著很大關系,所以我國要打造和諧社會,其內涵就需要對國際貿易與循環經濟之間的關系科學處理。具體如下:其一,產業政策方面上,需要強調利用資源效率,提高保護環境力度,減少對資源性產品進口,減少對資源環境的消耗。其二,強化合作交流。貿易的穩步發展是貿易雙方共同向前發展,并不是單方主體就可以進行的。同時,在國際貿易中我國確實優勢不大,尤其是很多高新技術行業尤為滯后,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互相協作,以實現共同向前發展。其三,產業政策方面上,需要提高環境保護力度,要強化出口產品附加值,減少對礦產品、資源性產品的進口,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其四,國家在財政投入中更加傾向環境保護產業與企業的投入,對環境保護產品的出口實施出口補貼與退稅政策,并減免稅收。在金融信貸中,對于環境保護企業可以適度放寬信貸,這樣出口企業還能夠享受國家出口信貸。在對外引資中,對環境保護企業的投資需要適當放寬條件。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眾多領域發展中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社會經濟,但從長遠層面來研究,通過破壞環境來促進經濟增長并不是科學之策,在破壞環境、消耗資源后,會對經濟增長帶來嚴重的影響。現如今,很多企業已經深刻意識到環境問題,開始重視循環經濟的增長,發展清潔產品,并建設形式多樣的生態園,以實現國際貿易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婷婷.探析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18(20):6-7.
[2]萬珂.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外資,2013(13):21-23.
[3]李昊,王曉寧.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11(1):19-24.
作者:楊昭 單位: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