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經濟融入經濟學課程內容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促使高校經濟學課程內容盡快適應數字經濟時展的需要,通過產品市場理論、要素市場理論、市場失靈理論、經濟增長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等五個方面,介紹了數字經濟與這些理論的相關內容;提出數字經濟在這些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通過闡述將數字經濟與經濟學課程的融入方法和建議,促進我國數字經濟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學課程;融入
一、數字經濟融入產品市場理論的內容設計
(一)產品市場理論在經濟學教材中,產品市場理論主要包括:①供給和需求理論,介紹產品的需求定理和供給定理,影響需求和供給的因素,供需均衡模型等。②消費者選擇和效用理論,討論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偏好和選擇,價格和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等。③生產和成本理論,討論企業如何分配各種生產要素使得產品的產量最大化,以及不同產量情況下企業的生產成本變化情況等。④市場結構理論,討論市場的類型,分析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下廠商的均衡產量和收益的變化情況。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下,互聯網造就了一大批以前端展示信息為核心的企業。如電商平臺、資訊平臺、社交平臺、交易平臺、支付平臺等,微信、淘寶、京東、美團、滴滴等巨頭企業拔地而起。例如,在今年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信息消費應用于疫情防控的各個方面,諸如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在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促進了信息消費的推廣和升級,多領域多群體疫情促進信息消費普及和邊界拓展。信息消費打破了供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消費與供給的精準匹配,有力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
(三)數字經濟在產品市場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在講解產品供需理論的時候,可結合“數字經濟下產品市場供需關系的轉變”來進行闡述。先對供需關系概念和理論進行講解,然后通過舉例進行鞏固。例如分析這個案例:我國機械加工產業從傳統制造技術以金屬切削的“做減法”方式轉換為數字化制造,采用以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技術融合為核心的3D打印的“做加法”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字經濟正在打破傳統供需關系。又如,在講述消費理論時,可以提出問題:“在信息消費數字化發展下,中國老百姓為何喜愛儲蓄,是由于消費傾向引起的還是由于收入引起的?”引發學生思考。這種案例教學可以由老師講授為主,也可以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課堂討論掌握理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數字經濟融入要素市場理論的內容設計
(一)要素市場理論要素市場理論可分為生產要素的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其中生產要素的需求方面包括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完全競爭廠商的生產要素需求曲線和完全競爭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等理論。生產要素的供給方面則討論從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為出發來分析其對要素的供給量是如何隨要素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1.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具有要素報酬遞增的規律。數字經濟下的產業互聯網市場,不再是傳統產業的單一市場,而是為滿足需求跨產業的要素融合市場。數字經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以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物聯網的發展帶動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根據IDC的數據,新摩爾定律主導下全球數據總量將由2015年的6ZB增加到2020年的44ZB,到2035年將達到19267ZB。在智能商業時代,數據所帶來的影響力將不亞于甚至超過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大生產要素,成為不可替代的第四大生產要素。2.健全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機制。數據本身就是一種商品,作為生產要素由市場合理配置,參與收益分配屬于初次分配,要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通過市場方式完成。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經營活動,對數據的保護和規制勢必要厘清數據自身的產權制度,產權的大小決定了數據主體參與市場分配利益的多少,數據產權制度的建立能夠使數字經濟參與主體間的權利義務相配套,引導各主體平等有序地參與數字經濟發展與市場競爭。
(三)數字經濟在要素市場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生產要素理論實質上就是收入分配理論,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把數據作為其生產要素的經濟思想是與傳統經濟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在講述要素理論時引導學生舉例分析生活中信息是如何影響勞動供給和需求、勞動的邊際產量以及勞動均衡價格,通過案例的講解,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要素對于均衡價格和數量的影響。同時,在講述要素報酬分配理論時,在同學們掌握了要素與邊際產量值關系的基礎上,可結合數字經濟中“將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這一機制的建立來引出話題,并提出問題:電腦程序員為什比加油站工作員工資高?同時可播放當前區塊鏈發展現狀視頻,通過一系列的時代生活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數據如何參與分配來維持市場的競爭秩序。
三、數字經濟融入市場失靈理論的內容設計
(一)市場失靈理論經濟學教材中指出市場失靈理論是指利用價格的自動調節不能使社會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它包括①公共產品理論,討論公共產品若由私人提供必然引起的嚴重的成本收益失衡。②外部效應,討論正負外部效應對市場的影響以及矯正。③市場信息不對稱,討論不完全信息引起的逆向選擇行為和道德風險行為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1.發揮數字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當社會經濟基礎從工業經濟轉變為數字經濟時,基于數字經濟的“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之間形成了新的組合方式或資源配置機制,如基于大數據的“看不見的手”可能轉變具有局部“看得見的手”的功能,而“看得見的手”則由于大數據、人工智能轉變為部分“看不見的手”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加強市場、政府和社會自組織三種資源配置機制之間的融合創新以及有形實物資源與社會無形資本之間的融合創新。2.數字經濟中企業市場支配的壟斷問題。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可以成為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卻也可能妨礙市場競爭,并被壟斷經營者作為實施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工具;數字市場中企業之間數據資源共享與專享之間的矛盾將成為主流,從經濟學層面看,實際上是數據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數字經濟中存在諸多的市場問題,如何處理生產與定價效率之間兩難的“馬歇爾沖突”問題,如何處理具有壟斷地位的平臺型企業與雙邊市場中的眾多小企業之間的關系。
(三)數字經濟在市場失靈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在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平臺經濟迅速崛起,新的數字平臺通過掌握消費者數據,壟斷了流量入口,擁有對平臺內的企業的較大決定權。因此在市場失靈理論的講述中,把數字經濟下產生的新形式的市場壟斷和市場失靈作為主要講述點,通過案例分析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強制要求經營者“二選一”的壓制競爭的行為,解釋當前平臺數據產權化造成的數據壟斷的現象,從而造成市場信息不對稱而失靈。另外,從數據到大數據所引發的跨界競爭,展現的是與以往不同質的競爭效果,可結合谷歌的跨界競爭導致了傳統巨頭的衰敗案例進行講解。另外,舉例德國的Facebook案以及國內的人人公司訴百度案,解釋數據壟斷和競爭是怎樣運行的問題。數據資源以及技術構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在數字經濟市場上的支配地位經營者,具備排他性的實力,極易形成寡頭數據控制者,很容易拉升數字市場的進入壁壘。這又是其數字經濟下市場失靈的另一展現形式。將數字經濟特點與市場失靈的表現加以融合,通過經濟的現實問題來討論數字經濟下市場失靈的背后原因與理論。讓學生不僅理解經濟理論,更要具有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考。
四、數字經濟融入經濟增長理論的內容設計
(一)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是研究解釋經濟增長規律和影響制約因素的理論。大致劃分為古典經濟和現代經濟增長理論。①古典經濟理論強調市場自由,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分析討論對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問題。②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長期內如何達到較低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以及在適當的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率目標,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種經濟變量使其滿足穩定增長條件以及選擇什么樣的生產函數是研究經濟增長的關鍵。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1.數字經濟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成為軟件產業增長點。截止2019年底,全國光纜總長達到4538萬公里,全國所有城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2019年5G基站建設量達到15萬座.,為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資源,為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新興業態的快速落地和應用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這些新技術和新業態的發展為軟件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隨著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多交易系統和智能硬件設備需要通過嵌入式軟件來實現“賦智賦能”。還通過支持智慧醫療、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智慧系統的發展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使得在交通、安防等領域的信息技術需求增長明顯。2.數字經濟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世界貿易組織(WTO)稱,目前預計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僅增長1.2%,大幅低于4月預估的增長2.6%;目前預估2020年增長2.7%,也低于此前預估的3.0%。貿易到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再到一些關系到全球生產力提高而急需解決的制度建設,特別是同數字經濟相關的制度建設,都因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處于止步不前的狀態,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推動力,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為我們進一步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全要素生產率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在人口和資本積累貢獻下降的情況下,更多要靠全要素生產率,而發展數字經濟正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途徑。
(三)數字經濟在經濟增長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在講述經濟增長理論這一章節時,可采用實行“財經新聞—經濟理論—政策運用”的模式來進行知識傳輸,例如,在講述GDP有關知識,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對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下GDP的區別,同時通過“兩會”新浪網“等財經新聞的熱點,提出思考的問題:是否GDP總量越高越富有,通過數據展現二者的關系;另外,在講述影響GDP增長的關鍵因素,可結合數字經濟發展下全生產要素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分析當前我國近年來GDP增長幅度較小這一經濟現象,并舉例有關投資、消費和外貿等對GDP影響的案例,從認識GDP指標的內涵延伸到分析影響GDP增長的因素,加強理論知識的應用,同時讓學生課后對《華爾街日報》《經濟學家》等經濟類的報刊雜志的評論板塊以及熱點專題進行閱讀。從而了解GDP增長背后的市場需求變化來加深理論理解。
五、數字經濟融入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的內容設計
(一)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它包括①財政政策,討論通過財政收入與支出的變化來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政策。②貨幣政策,討論如何調節貨幣供應量,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于均衡的一系列措施。③收入分配政策,討論如何針對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來制定原則和方針實現宏觀目標。④對外貿易政策,主要討論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準則。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1.數字貨幣改變貨幣經濟體系,推動零利率、負利率時代的到來。以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需求不再是利率的函數,因為數字貨幣的出現,使得未來資本不再稀缺,原來經典意義的資本有可能面向消亡。政府的公共投資、公共消費和公共產品會大幅度地增加。另外,數字貨幣最終導致IS-LM模型失靈。IS講的儲蓄和投資的關系,LM講的是貨幣偏好和貨幣供給的關系。不論是IS,還是LM最終都受制約于利率。數字貨幣對傳統貨幣體系和宏觀經濟的滲透,加速了IS-LM模型失靈。2.數字貨幣全面侵蝕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基礎。數字貨幣將全面侵蝕總需求與總供給的模型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庇古效應,凱恩斯革命以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加劇了股市波動和物價水平之間相關性越來越強的趨勢,凱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論,在進入數字經濟和信息時代之后,投資與就業的相關性不斷削弱。互聯網革命和信息時代到來,基于全球化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形成,服務貿易崛起,傳統貿易正在被改變,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將會進一步改變國際貿易產品的結構,同時影響國際貿易在宏觀經濟中的位置。
(三)數字經濟在宏觀經濟政策理論教學的融入點數字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供給效率的提升,抑制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物價和利率上升壓力。在講解宏觀經濟政策理論時,可將數字經濟融入,例如在財政政策方面可舉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彌補財政赤字”的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利用P2P網貸、眾籌以及支付寶、余額寶、QQ錢包等金融產品,來分析探討數字經濟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降低信息不對稱對金融信貸的約束,讓弱勢群體享受金融服務,改善金融結構。在產業政策方面,大數據降低信息不對稱,提升資源包括勞動力使用效率,增加了勞動力有效供給,來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減少問題。在數字經濟時代,把數字經濟融入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有利于培養既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體系又熟悉數字經濟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如何凝練數字經濟特點,將其內容更好地融入經濟學課程的產品市場理論、要素市場理論、市場失靈理論、經濟增長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理論中,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勇堅,夏杰長,劉悅欣.數字經濟平臺壟斷問題:表現與對策[J].企業經濟,2020,39(07):20-26.
[2]龔月.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優化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176-178.
[3]石中金,單寅.認識數據要素市場,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J].互聯網天地,2020(06):38-39.
[4]王佳欣.數字經濟成為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J].財經界(學術版),2020(17):17-18.
作者:楊波 陳園園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