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酒店管理發展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酒店業的發展與成熟,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在繼續擴大。高職院校作為我國當前酒店專業教育的主力軍,卻普遍面臨生源不足、專業對口就業率低的尷尬現狀。從專業定位、辦學主體不同對專業建設的影響、社會對酒店管理專業及酒店行業認可度、校企合作等方面來探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職;酒店管理;問題;對策
根據“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在我國旅游與酒店業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陸續開設酒店管理專業來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以滿足酒店行業迅速增加的用人需求。高職院校是當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但這兩年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普遍面臨“進口不旺(生源不足),出口不暢(專業對口就業率低)”的尷尬現狀。如何改觀現狀、穩定酒店行業人才隊伍,必須從多方面尋找原因,以對癥下藥。
1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1.1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定位有待明確
1.1.1學校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定位模糊。明確專業定位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通過對多所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比對,各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容及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很大的共性,都針對酒店企業;都強調高素質、高技能;都突出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但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都較籠統、模糊、抽象。
1.1.2學生及家長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定位過高。學生及家長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定位過高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只看到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將自己定位為普通大學生,對職業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其次,更普遍認為“酒店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就是“管理”酒店的人才,過早地將自己定位為“酒店管理人員”。這樣過高的定位顯然也與學校和酒店企業對他們的定位也是不相符的。
1.1.3酒店企業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定位過低。當前我國的酒店企業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都在快速膨脹,大部分的酒店企業還處在“外延不斷擴張,內涵建設無暇顧及”的粗放發展階段。不少酒店中高層管理人員自身對從事酒店業也抱著一種“做工作,而非做事業”的態度,對高職學生的定位也停留在“有文憑的高級勞動力”層面,導致很多學生在實習期結束后不愿留在酒店行業或在酒店行業就業1-2年后選擇轉行。
1.2辦學主體不同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建設影響明顯
當前高職教育辦學主體主要有行業協會主辦,經費來源于行業主體;行業主辦,經費來源于政府;政府或政府部門主辦或管理;地市政府主辦;各種民營集團;各種社會力量等幾大類。辦學主體的不同關鍵是辦學經費來源不同,這將體現在師資薪酬福利保障體系、專業建設資金投入、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等;另外辦學主體的不同還會在專業受重視程度、科研機會、政府政策支持、教師晉升等方面產生重大差異。
1.3酒店管理專業相較于其他專業在師資隊伍上缺少學科帶頭人
酒店管理專業缺少既有高學歷、高職稱,又有酒店工作經驗的學科帶頭人是其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由旅游管理專業衍生出的分支專業,在師資力量上也一向通用。高職稱教師普遍是由其他學科轉型而來,人數少、重科研、缺乏酒店實際工作經驗。其次,中青年教師隊伍普遍是專業對口,有學歷,但還是從校門到校門,從書本到書本,普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第三,由于受到學歷、職稱等限制加大了酒店專業從業人員加入教師隊伍的難度,往往只能以兼職教師的身份參與教學,但往往會因為酒店本職工作繁重、外聘教師管理難度大等原因影響教學質量。
1.4酒店管理專業歷史短,普遍受重視程度低
各高職院校因社會需求加大而開辦酒店管理專業,歷史短,專業新,無論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等方面都還在初級改進階段。除一些旅游專業院校外,很少有高職院校將酒店管理專業定位在重點專業或特色專業,在更多的綜合性的高職院校里酒店管理專業由于人數少、規模小往往只是以附帶專業的形式存在,在專業建設資金投入、實驗實訓設施配備等方面都得不到重視,在資金緊張的民辦院校這種現象更加突出。
1.5社會對酒店管理專業及酒店行業認可度偏低
高星級酒店建筑基本都是一座城市的地標式建筑,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對酒店行業就業認可度卻很低。當學生從事一線服務人員工作時,很多家長因為影響面子而無法接受;再加上酒店工作辛苦,現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江浙一帶家庭經濟寬裕等因素,使得很多家長都不愿孩子報考酒店管理專業;當然酒店業薪酬偏低也是影響認可度的重要因素。
1.6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缺少支持與政策保障
酒店在校企合作中動力和能力不足。酒店畢竟是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前提下大部分酒店企業不愿冒著“若投入精力培養但學生畢業后卻不一定會來本酒店工作”的風險積極參與到行業人才的培養中,深層次的合作意識淡薄,接收實習生是各酒店最愿意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酒店企業員工及中高層管理人員雖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相對參與高校師資隊伍來說學歷都偏低,即使想進行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兼職授課、指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多方位合作也力不從心,外加酒店工作本身非常繁忙,如果沒有酒店與院校周密的協調與安排,很難雙方兼顧。從政府角度來講,已經從宏觀層面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提出了政策性意見,指明了方向,但各級政府和教育職能部門如何認真貫徹落實,尚缺乏詳細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和細則,以及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來指導和協調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政府旅游飯店企業主管部門、飯店行業協會等多部門切實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1從宏觀上明確定位
2.1.1緊貼行業準確定位。高職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為它非常強調綜合性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因為它更多地要求進行技術的思考、決策甚至創造。某酒店領導:“我們希望高職院校為我們提供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經過1-2年的基層鍛煉后能成為我們酒店中基層的管理人員”。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有助于高職學生自己與本專業中職及本科層次學生的區別,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能在工作與發展中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結合酒店職業崗位標準需求,注重學生酒店職業意識與職業基本素質的培養,乃是打破“供需”錯位的突破口。
2.1.2調整人才培養規格。隨著國內酒店業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對酒店專業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學校應主動積極與酒店行業保持聯系,通過行業調研、走訪酒店經營業者、看望和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等形式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與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動向,再結合自身特點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專業、知識與技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進行合理定位,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規格。
2.2在中觀上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發展要樹立以產學研為核心,突出產教特色,開發校企聯合,面向社會以及行業提供多方位技術支持與服務的產學研建設思路。
2.2.1改革辦學模式。實踐證明,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等旅游類專業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無論在專業歷史、專業知名度與認可度、專業辦學條件、人才培養質量等各方面相對于綜合性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都有明顯優勢。因此我國的酒店教育應采用專業化集中培養模式,在學習國外旅游教育成功辦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由政府部門主辦,吸收酒店企業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這樣更有利于將這個專業做專做精,辦出特色。
2.2.2校企共同承擔人才培養重任。校企合作辦學不僅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其必由之路,高職酒店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也必須走校企聯合辦學之路。筆者曾對杭州市內部分酒店企業就校企合作意愿做過一個調查,也發現了一個良好趨勢:當前多數酒店企業已經有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意愿,部分酒店已改變“學校培養,酒店用人”的傳統觀念,抱著一種主動積極的校企合作態度參與到學校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這些信號展示了酒店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與創新的良好前景。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與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環境、組織環境、運行環境。
2.3在微觀上提出完善人才培養具體措施
2.3.1變革現有招生制度,選擇合適生源。酒店管理是一個典型的服務行業,在選擇生源時“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笑容和性格應比分數更重要。當前以高考分數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招生制度應進行改革,參考國外知名酒店管理學院,在筆試合格的情況下,進行體檢,并由學校專業老師與酒店行業招聘專家共同面試,在錄取時就對申請者是否擁有可培養的潛質進行識別。這樣做不但能招到符合專業要求的學生,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招到對酒店行業感興趣的學生,避免無效培養。
2.3.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更新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課程設置上必須分清主次,突出專業特色;其次,課程設置上應富有前瞻性,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不但要緊貼酒店行業的發展實際,還應引領酒店業的發展;第三,避免根據教師特長、學校教學條件等因素來進行課程設置;第四,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項目教學、翻轉課堂等方法的運用,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一個全方位、開放型的教學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2.3.3選擇合適教材,規范教材建設。根據應用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主要應該解決“怎么做”(經驗)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問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教材選擇上更應從學生就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如香港理工大學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在教材選擇上為了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更多地采用講義、活頁等作為教學資料。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材選擇應緊跟酒店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現狀,而不至于讓學生捧著早已過時的規范標準作為學習的重點。
2.3.4完善高職教師選擇標準,構建藝理兼容雙師型教師隊伍。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專業教師應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走上大學講臺即可傳道授業,進人酒店企業即可頂崗操作與管理。“教師要從酒店中來,再回到酒店中去”,這是瑞士洛桑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典型經驗。需要強調的是,酒店職業教育是一項實用性十分強的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不是激勵教師們去搞從理論到理論的學術研究,而是要鼓勵教師們深入酒店企業去調研、去實踐,要多引進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實現由重學歷向重實踐標準的轉變。
2.3.5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注重敬業精神教育。當前高職酒店教育學生自我定位與酒店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是本專業學生對口就業率低及流失率大的原因之一。學生在思想深處缺乏服務意識和服從觀念,職業素養與敬業精神有待提高,他們將自己過早地定位為酒店管理人員。洛桑的教育哲學:“敬業是職業學校的靈魂”,這是洛桑成功培養國際服務行業一流人才的一個要訣。在當前社會普遍處于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學生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計較得失,而缺失了對酒店行業的熱愛,職業技能可以在酒店實際工作中學,但缺乏團結與敬業的精神是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因此讓學生在尊重勞動、團結敬業的校園文化熏陶下,重視紀律衛生教育、搞好并保持好教室及寢室的衛生、不遲到曠課早退、養成良好的吃苦耐勞、團隊協作、尊重他人、舉止合乎禮儀的職業習慣對于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酒店業對人才的需求始終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因此,高職院校作為酒店專業人才的供給者應根據現實需要來調整其培養內容和形式,只有與社會需求相適應才能解決業界和教育界之間存在的供需矛盾。
【參考文獻】
[1]韓芳.高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2]姜向榮.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1):76-78.
[3]甘穎,蒲冰.淺談酒店管理專業的教材建設[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204-205.
[4]張祖望.瑞士的“洛桑模式”[N].中國教育報,2003-8-11.
作者:葛玲妹 單位: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