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管理的黨建信息化工作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黨員教育與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特別是黨內信息管理系統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為黨建信息化發展提供了依據。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主體是學生,所以黨建信息化工作也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教育特點,提出符合新時代所需的黨建信息化工作方案。
關鍵詞:教育管理;黨建;信息化;學生;高職院校
黨建工作信息化發展符合網絡時代對黨建工作的要求,是一個全新的工作理念。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推廣黨建信息化建設,一方面可以提升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其積極向上、熱愛祖國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基層黨建工作提供新陣地與新形勢,進而擴大黨建工作的覆蓋面積,增強黨建工作的影響力。
一、高職院校推廣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義
1.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其一,高職院校全面推廣黨建信息化,有助于為我們構建一個現代化的發展平臺,實現高效化管理的目標,提升實踐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全面了解黨員的工作心態、思想變化,減少管理成本支出,加強工作效果;其二,推廣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是信息全球化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時展的客觀需求。外界環境受到影響,學校管理工作一定要與時展相符,不然很容易被世界排除在外;其三,高職院校構建黨建信息化工作也是中國共產黨管理水平的展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群眾的溝通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重要武器,黨建信息化建設發展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必然發展方向,是與群眾溝通的結果,也是推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工作;其四,推廣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是中共對外宣傳的主要平臺[1]。2.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的緊迫性通過了解國內發展情況可知,西方部分敵對勢力現階段選擇應用網絡技術向我國群眾傳播負能量的信息,影響傳統意義上文化的傳播,很容易激起群眾的不滿情緒。而且,還有部分西方宗教組織依據不同的形式向高職院校學生傳遞宗教思想,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會制約黨建工作的推廣。由此,高職院校在發展中一定要提出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以此面對復雜多變的黨建工作環境。在了解高職院校工作情況的基礎上,擴招工作很容易出現資源不充裕、工作壓力大、人手不充足等問題,此時若是引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構建黨建信息化系統,有助于引導黨建工作者更好解決以往工作問題,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小工作壓力。通過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方式可知,院校也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構建黨建網絡系統,如微博、微信等都是其可以選擇的途徑,以此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實現預期設定的工作目標。
二、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大高職院校的校園網、自動化辦公系統已經小有規模,尤其是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獲取了較為優異的成績,但因為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發展過晚,且服務目標過于龐大,促使各大院校的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效率低于校園教育網絡系統和管理系統的工作效率。具體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團隊不完善。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團隊包含了專職人員、輔導員以及理論課教師等。與其他工作者對比而言,專職人員的年齡大、社會經驗豐富、知識面廣,面對很多復雜問題可以及時解決,是掌控工作發展的領頭羊。但其對現代化網絡技術的了解不多,缺少技術方面的實踐經驗;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主力軍,其是高校培育出的優秀人才,年齡與院校學生相差不多,且容易接受新鮮是誒,具備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要比專職人員高,但卻缺少實踐工作經驗,政治理論也較為淡薄。由此,高職院校在推廣黨建信息化工作時,首先要注重的問題就是工作團隊的優化,多聘請一些年輕而優秀的專職工作者,并為已有的專職工作者提供學習的平臺,促使新舊黨建工作者都可以滿足時展需求;其二,黨建網站內容過于單一、更新速度緩慢,不具備個性化特點。因為高職院校黨建網站是以校園網為基礎構建的,所以大部分院校都是在校園網中增添新板塊,并沒有單獨創造具備個性的網站,這對充滿活力的院校學生而言,難以產生參與的興趣;其三,對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規劃不全面。高職院校的黨建信息化工作與傳統黨建工作相比,有了載體上的改變,但這一改變促使很多領導者對應用網絡實施黨建工作的信心度不高,認為不能再如以往黨建工作形式一樣,有效控制大家的精神意識,致使網絡只是進行簡單的數據統計工作,最終影響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推廣的全面性[2]。
三、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黨建信息化工作內容
1.加大對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工作的關注提出,要想滿足社會信息化持續發展的要求,就要提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整合發展速度,正確應用新技術創造的新媒體傳播形式,占據信息傳播的“制高點”[3]。高職院校學生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會用到信息技術,如電腦、手機等都是日常應用的移動客戶端。學生在網絡中獲取所需的信息,用軟件購買喜歡的產品,在社交軟件中與他人溝通,在貼吧、微博等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高職院校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非常大。高職院校推廣黨建信息化工作,不但可以增加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技術,提升黨建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加速黨建革新的速度,優化黨建工作的科學水平。院校學生要正確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參與到院校構建的黨建工作中,為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依據。依據多媒體信息技術,指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在黨建信息平臺中溝通和交流,可以實現實時溝通的目標。2.依據設計黨建工作制度加大對網站的管理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要想讓黨建網站展現出積極的引導作用,就需要構建全面而有效的運行機制和網絡管理制度。提升網站的計算監管水平,調動有害信息的預防機制,其中包含了西方反華思想和低級腐朽思想與國內反動和不健康信息兩方面。高職院校要科學引用自身具備的技術優勢,全面約束網絡信息的源頭,對網絡中的各項信息進行二十四小時監控,以此實現凈化網絡的目標,避免學生在網絡溝通時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錯誤理念。同時,每一天高職院校都要持續收集、研究網絡信息,及時明確網絡輿論的變化趨勢,明確熱點問題的傾向,以此為防范工作提供依據[4]。3.引用現代化的、健康化的內容填充網絡黨建工作高職院校黨建教學工作是通過應用黨的現代化思想引導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領導干部以及入黨積極分子構建全面的理念,促使其構建遠大的發展目標和正確三觀。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應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為標準,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促使教師和學生可以投身到國家的基礎建設工作中,實現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對等。由此可知,高職院校的黨建現代化工作要依據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積極引導學生構建“中國夢,我的夢”的發展理念。通過展現黨建網站的實時性,全面宣傳正能量消息,依據聲音、視頻等形式引導學生閱讀,促使其在了解國家在各個區域取得的成果,感受到學習的樂趣[5]。4.提升黨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具備任務多、壓力大、要求高等特點。對處在成熟青春期的院校大學生而言,其思想非常活躍,沒有完全定型,所以院校黨建工作者在推廣黨建信息化工作時,要加大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優化學生的身體素養,組織豐富的黨建活動,促使其在參與中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扎實基礎知識,以此為實現預期設定的黨建信息化發展目標提供依據。政治思想素質是高職院校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的內容,這就要求工作者在工作狀態下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推廣愛崗敬業、顧全大局等意識,以此為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依據,為國家發展培育優質人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者除了要具備過硬的技能外包含了還要注重引用現代化的網絡用語和熱門話題,以此更好面對日益革新的黨建信息化發展環境。5.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黨建網站高職院校的黨建信息化發展不只是構建一個黨建管理系統,依據網絡技術傳遞、整理以及革新入黨信息,為黨員提供便捷的查詢平臺,還要在發展中正確引用網絡雙向互動的特點,讓黨員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自己的見解,與黨建工作者構建有效的溝通平臺,以此達到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目標。這種形式不但可以展現出網絡黨建工作的作用力,而且有助于黨建工作人員明確黨員的思想變化趨勢。同時,有助于突顯出黨建工作的實時性、隱秘性以及雙向性,突破傳統意義上黨建工作理念的約束,從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形式轉變為自主交流和學習的方式,提升院校師生在黨建工作中的作用。通過引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可以豐富黨建信息,拓展黨建思想的影響范圍。當然,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在推廣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一些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過硬的師生黨員,讓其在平臺上與他人溝通和交流,促使師生在溝通中產生“親切感”。依據身邊真實的人與事來調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其明確黨建工作的現實意義,促使其認識到個人在黨建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并通過約束自身的言行舉止來提升整體黨建工作的效率,實現預期設定的發展目標[6]。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引導人類向著信息化進程發展,高職院校要注重展現自身人才和技能的優勢,掌握發展的機遇,迅速占領校園網與互聯網這一信息社會的“制高點”,提升黨建信息化工作的發展,從戰略角度上優化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有效性,為社會發展培育高效率、高素養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歡.利用電子信息化平臺開展黨建工作的思考與體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6,27(3):82-83.
[2]鐘仙珍.高校院系黨建檔案管理的探討——以河南省某高校二級學院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6(2):49-51.
[3]唐海君.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信息化模式創新研究[J].讀書文摘,2016(11).
[4]王麗莎.從嚴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素質[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6):38-40.
[5]潘成剛.以“網格化管理模式”推進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J].科技展望,2015(2).
[6]劉大允,米銀俊,貝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19-20.
作者:張文明 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