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利于中職機械加工專業群的資源優化配置,避免重復建設。目前教學資源共享存在課程互通性不強、校企師資流動性不足、實訓設置利用率低和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經過分析,提出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對策:產權分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政策扶持,制度保證資源共享;優化平臺,打造互聯網+仿真;一體培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集團辦學,完善教師兼職制度;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發展。
[關鍵詞]教學資源;共享性;共享平臺;管理機制
教學資源從廣義上講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共享的目的是讓使用的主體能實現共同承擔成本、風險和收益,以達到利益最大化[1]。解決教學資源在校內、校外和校企間共享時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優化校企產、學、研、培的資源配置,增強專業辦學實力,提升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群的建設水平。
一、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資源共享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資源
1.課程資源共享的現狀。機械加工專業歷史悠久、門類較多。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不盡相同,但基礎課程多數相通,如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金屬材料與工藝等。許多學校對相同的基礎課進行整合,通過構建網絡平臺,精品課程、特色課程實現課程資源配套的共享。教學資源共享初具成效,促進機械加工專業形成專業群優勢[2]。2.課程資源共享的不足。學校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上投入較多,考慮版權的關系,共享多限于校內,校外較少。網絡上雖有少量的共享課程資源,但共享深度不夠。在考慮經濟性與合理性的前提下,促進優秀的課程資源實現共享,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師資、教學團隊
1.師資、教學團隊共享的現狀。在產教融合不斷發展的今天,機械加工專業急需具備教學經驗與企業生產經驗的教師。許多中職學校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坊或大師工作室,為校內培養“雙師型”教師搭建平臺。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外校教授到校進行專題講座、指導項目進展或擔任兼職教師等形式,使校內外、校企間產、學、研取得不錯成績。2.師資、教學團隊共享存在的問題。校外專家、教授肩負本職的教學與科研任務,難以長時間指導外校。采用時間短暫的講座、公開課等形式進行指導,只起到短、平、快的效果。即使參與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科研課改,往往只限于結果的檢查,對過程把控不足。在制度層面上,教育主管部門明確高校教師可在校外兼職從事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工作,但各學校沒有出臺具體執行條款,教師兼職沒有制度保障,不利于優秀教師發揮傳、幫、帶作用。企業工程師日常工作時間長,生產任務繁重,個人精力亦有限,到校參與教學時長受到一定限制。加上工程師與教師存在職業的差異,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三)實訓基地、設備
1.實訓基地與設備共享逐漸增多。校內,通過構建機械加工專業群,使中職車工、銑工、鉗工和焊工等專業的教學設備跨工種共享,有利于設備利用率提升。校外,各類技能大賽,特別是機械加工專業的數控大賽、智能制造大賽等讓許多學校加大設備的投入。各中職學校采用校與校、集訓隊與集訓隊之間的相互拉練的方式,共享實訓設備。近年來許多城市建立了市一級的公共實訓基地,先進設備集中統一使用,達到市一級資源的共享。2.實訓基地、設備共享的現實問題。許多中職學校正在進行系部化改革,實訓設備歸系部管理。校內又沒有建立起協調機制,造成設備使用不均衡。技能競賽專用設備價格較高,數量少。在優先保證本校選手的前提下,與外校的共享時間較短,沒有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市一級公共實訓基地選址普遍遠離市區,學校在使用設備時學生的交通成本較大。公共實訓基地多采用由某個學校進行具體管理,其他學校在使用時申請的制度,然而,申請時間較長,使用效率不高。
(四)校企合作資源
1.校企合作方興未艾。校企合作共建生產車間或實訓教室,使機械加工設備兼具教學與生產功能,企業生產車間與學校實訓教室功能實現互通。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生產車間中學習,了解企業文化,培養工匠精神。同時也完成一定企業定單的生產,達到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2.產教融合有待加強。企業根據實際生產要求與經濟考慮,難以長時間培養學生。企業共享的設備多是流水生產線或者較簡單的生產設備,這些設備技術含量不高,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工作簡單、枯燥、時間長,對學生技能培養作用有限。
二、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實施的探索
(一)產權分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校內教學資源管理需要建立協調部門或組建工程實訓中心,使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避免各系重復建設。校外共享,首先建立嚴格的教學資源審查機制,確定共享范圍。再者建立共享平臺,采用下載教學資源,需要對等上傳資源以換取下載積分的模式[3]。既能充實資源庫,又有助于共享資源良性循環。在國家政策允許學??色@得專利、教育、勞務等報酬的前提下,要明確校企間的權、責、利關系,以免引發產權糾紛或利益分配等問題[4]。
(二)政策扶持,制度保證資源共享
教育部門在中職學校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時,可以增加教學資源共享范圍作為基地驗收的重要指標。在進行星級學校、教學達標評估時,可推出多層次、多專業的五星級專業,使課程資源、師資隊伍、實訓設備等都達到五星級的水平,進而整合優勢教學資源,建立共享平臺,達到輻射區域中職學校發展的目的。政府可以鼓勵校企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場地、車間、設備與教學科研團隊,共同建立實習基地、培訓中心、大師工作室和科研技改中心等,并在高新企業認證、稅收和政策上給予扶持。
(三)一體培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高職對口招生中職生規模越來越大,中高職在學生培養的銜接上存在許多問題。中高職學??梢韵刃性诼殬I技能鑒定上進行合作,帶動專業課程、實訓設備進行共建共享,進一步從培養目標到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校內實操等多方面進行合作,實現一體式人才培養模式[5]。
(四)優化平臺,打造互聯網+仿真
各中職學??梢圆捎没ヂ摼W+智能仿真、虛擬工廠的形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源建設。建議承接技能集訓的學校,在先進設備教學時增加直播環節,這樣既能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又能客觀促進教學資源共享。教育部門可以建立科研、教改平臺。在召開相關培訓時,不涉密的情況下,盡量采用網絡直播的形式,擴大受眾面。市一級公共實訓基地可以建立管理委員會制度,各中職學校參與其中,進一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
(五)集團辦學,完善教師兼職制度
教育部門可參考醫生多點行醫制度,出臺更完善、可操作的教師校外兼職制度?;蛑笇^域間的學校進行集團式辦學,師資輪崗與共享??梢栽谠u審名師工作坊、大師工作室時,增加相應的共享兼職時長與成效要求。鼓勵各學校本著合作共贏的態度幫扶其他學校,教師兼職時長,可作為評定職稱的參考。教育部門可以引導中、高職學校發揮中職技能與大學理論研究的特長,形成跨學校的科研課題研究,跨學校組織各種參賽隊伍。
(六)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發展
考慮企業生產設備的多樣性,流水線設備的單調性。在校企合作上,可以多采用訂單式的培養。把學生的實習分成基礎實習認知崗位;跟崗實習,采用半工半讀的形式;頂崗實習,契合企業崗位需求。分段式實習,有助于化解企業崗位與學生培養進程間的矛盾,減少企業培養時間,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適時召開企業專家研討會,加強校企間在課程體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合作。企業專家時間寶貴,可以考慮讓企業專家錄制微課、視頻等時間不長,卻能展現企業先進的技術,不涉密的情況下可以不斷補充真實企業機械加工實例,更新教學資源。這樣有利于縮短企業專家與學校教師角色轉換的時間。還需進一步完善企業與學??蒲屑几牡暮献髦贫?。企業提供生產實際中的技術難題,學校據此及時調整科研方向,加快學校科研成果產業轉化速度,促進校企間良性互動,化解學校、企業、教師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三、結語
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學資源共享將促進各中職學校機械加工專業的平衡發展,減少重復建設造成的人、財、物的浪費。加快機械專業的轉型升級與智能化,深化校企合作的協同發展,發揮機械加工專業群的品牌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小琴.“3+2”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中的資源共享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1(6):185-188.
[2]吳昊.中職機械專業綜合實踐教學資源共享模式構建策略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91-92.
[3]張錚,顧京,尹洪.共享型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體系的構建: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4):9-12.
[4]徐文苑.示范性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8):19-21.
[5]岳建軍.高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問題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
作者:吳華才 單位:廣西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