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設計制造教學建設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作為高校教學實施最主要的基層教學組織——專業教研室,其功能及管理方式應重新審視,不斷改革完善,按照人才的成長規律,對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和目標。分析“創新驅動發展”形勢下專業教研室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基層教學組織活動的措施,從而增強基層教學組織活力,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基層教學組織;師德師風建設;教研活動;教學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綱要》明確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全面提升主體創新能力,激發主體活力,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這將大大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明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彪S著教學方法改革不斷深入進行,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層傳統的教學組織單位——教研室逐漸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建設生機蓬勃的基層教學組織顯得至關重要。
1新形勢下建設基層教學組織面臨的挑戰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等與高等教育相關的重大戰略到來,以及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深入,學校管理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現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下列新的問題:(1)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眾所周知,老教師經驗豐富,他們大多數是教師隊伍的基礎和中堅力量,但也有個別老教師對教學工作懈怠心理嚴重、思想上因循守舊、得過且過的心態等導致教學方法陳舊,難以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教學要求;而新進教師工作熱情高漲,專業能力強,擁有高學歷工科背景等諸多優勢,但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接受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的系統學習,“教學能力”大打折扣,導致部分新教師教學能力不足,教學效果較差。(2)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嚴重。作為高校應該承擔的兩項最基本職能,教學與科研本應是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但一直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多數高校過分強調科研水平的重要性,教師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團隊建設等方面多以“科研”業績為考核重點,往往忽略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因此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備受學校器重,名利雙收。隨著重科研輕教學風氣的日益普遍,教師們在逐利心理的驅使下,熱衷于申報各類課題或忙于撰寫學術論文,對上課沒有積極性,使得教研室的基本教學任務都很難順利安排下去。(3)教學投入有待增加。由于教學資金不充裕,投入不足,學校在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職稱評定等環節的教學激勵機制不健全,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缺少內在驅動力,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不愿使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師教學水平停滯不前,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全面提升。(4)基層教學活動不夠。目前教研室活動很少,教研活動幾乎不能主動進行,即便是教務處安排教研室必須完成的教研活動,也是走過場不夠深入、具體,傳、幫、帶的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好教師的教藝和經驗沒有很好傳承,新進年輕教師只能靠自己摸索。
2師德師風建設措施
高校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基層教學組織教研室應常抓不懈。要實現提升教研室教師的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的目標,可采取形式多樣的基層教學組織活動。
2.1以教帶學,以學促教,實現教與學互促共進
為營造教風與學風互促共進的良好氛圍,必須在“教”與“學”兩方面都做足工作,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首先,需提高老師的教學素質,通過開展讀書學習、主題講座、談心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基層教學組織活動,成為教風學風共建的內在驅動力;其次,新生入校需進行專業學習教育,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專業忠誠度的培養工作,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形成專業認同感、加深與專業教師的師生感情,通過了解專業、認同專業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風建設,成為教風建設的有力保障。同時積極探索和實踐產學研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專業培養方案,構建具有體現“創新驅動發展”地方機械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課程體系,通過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鼓勵學科和專業帶頭人將課程體系中相近的課程分成不同模塊,然后將不同模塊課程的上課教師組建各自的教學團隊,制定近期、遠景目標并確定具體發展規劃,通過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建設打造優良教學團隊,促進全體教師的師德意識和教風提升。
2.2樹榜樣、立典型,引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近年來學校加大引進博士人才以及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碩士青年人才的力度,許多青年教師都是近些年剛剛畢業的博士、碩士,他們占教師隊伍的比例較大?;鶎咏虒W組織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他們盡快提升教學能力和師德修養水平:(1)在本專業教研室中推選綜合素質高、教風好、責任心強的“四有好老師”“師德楷?!弊鳛榘駱雍偷湫?,定期舉辦公開示范課、教學經驗心得分享交流會,供青年教師學習,或者直接以“助教身份”向老教師學習,充分發揮優秀教師“一對一”傳、幫、帶作用,推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2)在本專業教研室中推選在校級或區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的獲勝者,且教學業績突出、上進心強、師生評價好的青年教師為榜樣,并進行廣泛宣傳,青年教師通過同齡人榜樣的力量快速成長。(3)在本專業教研室中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座談會,促進青年教師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不僅增強其歸宿感和凝聚力,也便于傾聽青年教師心聲,利于提升其教學能力和師德修養。
3強化基層教學組織活動的措施
為保障日常教學管理及教學活動的工作平穩有序開展,要不斷探索實踐新型基層教學的組織和管理機制。
3.1以人為本,提升教師對教學組織的歸屬感
基層教學組織安排教學任務時應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教師的工程背景、專業特長或興趣愛好等科學安排教學課程,不能因為老教師占有的課程,新來的教師不能上,不好上的、難上的安排給青年教師上,應充分發揮教師特長,不給教師增加負擔和壓力。在安排教學任務時,也要協調好生活與工作的時間。同時,基層教學組織還應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在提升學位職稱、實踐能力提高等方面提供便利,實施暖心工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廣西高校教師的社會見習計劃,專業教研室每年派遣有責任心、有興趣的青年教師參加,鼓勵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培養“雙師”隊伍。同時聘請當地知名企業高級工程師為客座教授,參與機械專業課程改革等教學工作。鼓勵有責任心、有興趣的青年教師訪學、參加進修培訓以及企業掛職鍛煉。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教師對教學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3.2以教學改革為主線,積極開展基層教學組織活動
為幫助教師提升教學和教研水平,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層教學組織應以教學改革為主線,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修訂、學科專業建設、教學技能競賽、說課比賽、集體聽課評課、教學檢查、學風建設、課程改革、課堂改革、考試改革等諸多方面?;鶎咏虒W組織活動中的教學改革研討,促進專業教學工作的規范化建設?;鶎咏虒W組織應積極探索不斷嘗試新式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先進教學手段,如在PPT課堂教學設計、MOOC等?;鶎咏虒W組織對教學質量監控的活動,是通過對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效果及課程建設狀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強調教學質量管理的“全員性”“全過程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評估,主要舉措包括:接受學校督導組和教學管理部門的管理、監督和評估;建立教學聽課制度;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和學生評教制度;建立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制度。
3.3借助先進的互聯網工具,推進教學組織之間的交流共建
基層教學組織可借助功能強大的互聯網工具,利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等平臺在線上與國內外其他高校、企業一起參與教學組織活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結語
目前,高校“創新驅動發展”基層教學組織正處于建設關鍵時期,專業教研室應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真正建設好基層教學組織,打造一支能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能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高效基層教學組織。
參考文獻
[1]王懷勇.高校教學基層組織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5(2):75-79.
[2]強勝.改善教學組織管理是扭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被邊緣化傾向的關鍵[J].中國大學教學,2015(5):14-17.
[3]陸國棟,孫健,孟琛,等.高校最基本的教師教學共同體:基層教學組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58-65.
[4]崔學榮,吳春雷.新形勢下高?;鶎咏虒W組織建設思考[J].高教論壇,2016(12):20-21.
作者:謝朝明 單位:梧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