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體育產業和國民經濟增長等相關理論的分析和研究,根據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就進一步發揮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體育產業;國民經濟增長;作用;地位
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一項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增加值已經突破了47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可以看到,無論是在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政治領域還是精神文化領域,體育產業都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能夠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形象。因此,正確認識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是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發展戰略。
一、體育產業的概念和國民經濟增長理論
1.體育產業的概念。我國的“體育產業”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計算方案》中,正式將體育作為第三產業劃分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部門,標志著我國體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機制的轉變和改革,從傳統的福利性事業轉型為公益性第三產業。目前,針對體育產業的內涵定義主要有五種流行的觀點。國家體育總局鮑明曉認為,體育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對體育事業的運作方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英國經濟學家阿倫•費希爾則認為,體育產業是體育服務業的簡稱,包括健身娛樂、咨詢培訓、競賽表演、體育旅游、體育經濟、體育博彩等幾個方面內容;體育產業開發相關人士認為,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即營利性,因此,能夠營利的體育事業就是體育產業;國家體育總局的李敦厚認為,在產業的定義中,是否有投入和產出,是否有產品產出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方式,因此在體育事業中,能夠按產業方式運作,并能夠提供產品的即體育產業;此外,還有體育產業的廣義和狹義論,狹義的體育產業認為體育產業特指體育勞務生產經營部門,廣義的體育產業則認為,在此基礎上,還包括體育物質產品生產等所有體育相關產業。2.國民經濟增長理論。按照國民經濟的定義,其涵蓋了國家經濟生活以及與經濟生活具有直接聯系的社會活動,包括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四個環節。從產業分類上看,可以分為一、二、三產業。由于體育產業既包括有形的體育產品,又包括無形的體育產品,因此,其產業分類既包括第二產業又包括第三產業。體育用品制造等有形產品屬于第二產業;健身娛樂、競賽表演等無形產品屬于第三產業。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增長率能夠體現國家經濟的總體情況和發展狀況。國民生產總值即家庭消費支出、企業投資、政府支出以及進出口差額的總和。為消除國外對本國產品和勞務的影響,反映國內經濟的真實狀況,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增長率來表示國家經濟的增長。無論是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產業,都對國民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高,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僅有發達國家的1/3~1/4,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競賽表演、健身娛樂、技術培訓、體育博彩、體育旅游、體育用品等相關行業發展迅速,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框架和市場制度。從總體上看,體育產業的結構、行業類別和規范已經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體系,表現出較強的經濟潛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首先,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根據乘數理論,消費的增加有利于國民生產總值的成倍增長。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物質消費已經趨于飽和。因此,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的消費結構升級已經悄悄展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引導居民消費理念和消費結構的轉變,娛樂健身和競賽表演等體育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企業投資,從而帶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由于體育產業表現出了強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已經成為各企業競爭的新戰場,通過冠名、贊助、特許權等多種投資方式,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體育產業還能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尤其是大型國際賽事期間,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能夠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2.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除了經濟效益,體育產業還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這也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優勢。經濟學家認為,國民經濟的增長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經濟增長,二是經濟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對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全民健身的開展,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延長人們的壽命,真正意義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隨著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的不斷完善,體育人口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居民能夠更加方便地參加到體育運動中,從而提高了我國居民的總體體質,并轉化為勞動生產率,促進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利益方面,體育作為一種文化,能夠有力地推動居民精神的健康發展。現代體育理念的發展和傳播,有利于居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消費和精神消費也越來越重視。體育消費已經成為一個消費熱點和消費時尚,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越來越大。體育市場也表現出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由于政策的支持和國家戰略的調整,體育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1554.97億元,占GDP比重為0.52%;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3136億元,占GDP比重為0.6%;到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已經突破了4700億元,占GDP比重為0.7%。從發展速度上看,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并不緩慢,但從占GDP比重來看,還遠遠低于國際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從整體上看,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化、市場化和商業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四、進一步發揮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1.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隨著體育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也逐漸出現了很多問題,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一方面,從體育產業內部結構上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體育制造業占體育產業總值的79%,體育服務業占比較低,其中體育休閑健身占比僅為5%,體育場館管理為2%,體育培訓為1%。與美國的體育產業結構對比,其體育服務業占體育產業總值的57%,體育用品行業占比為43%。由此可見,我國的體育產業結構還需要進一步的升級和完善,體育服務業的市場份額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另一方面,從體育從業人員來看,我國體育產業的從業人員還處于一般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整體上看,盡管體育產業的增加值比較可觀,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還比較小,在所有行業中,其人均增加值還處于下游的位置。此外,體育產業相關政策和配套制度還不夠完善,盡管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部文件規范來支持體育產業發展,但在具體實施細則和相關政策方面還比較缺乏,不利于政策的落實。在融資渠道上,對政府投資的依賴性還比較大,缺乏多樣性、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民間資本不足,市場化水平還有待提高。例如,2011年,才成為了國內首支體育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因此,打破產業投資門檻,吸收民間資本,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2.發揮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體育產業的優勢,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其關鍵就是調整體育產業結構,促進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科學化。增加體育服務業的市場份額,以體育健身和休閑娛樂、競賽表演、體育旅游、體育培訓、體育博彩等主體產業為發展重點,以體育用品制造和體育建筑為有力支撐,全方位、多層次地發展體育產業。結合當地的體育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適應居民的消費結構轉型需求,推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規模化發展。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和相關制度,健全優惠扶持政策,落實具體實施細則,完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制定體育經紀人管理制度,規范體育彩票市場的管理。深化產業結構改革,適應市場需求,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實現體育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拓寬融資渠道,打破傳統體育產業發展以來國家財政和地方撥款的局面,引入民間資本,鼓勵民間投融資機構進入體育產業。推動體育證券化發展,豐富體育金融工具,完善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發展體育證券、體育基金、體育保險、體育彩票等,真正發揮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推動作用。
五、結語
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是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產業。實踐證明,體育產業能夠刺激消費,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隨著國家戰略的調整,對體育產業的政策支持也越來越大,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發揮體育產業的優勢和潛力,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
參考文獻:
[1]林玲,彭連清.體育產業結構的發展演變:理論與實證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
[2]劉清早,王榮樸,孫勝男.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的相關關系辨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8,(3).
[3]楊年松.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體育產業化、體育市場化及相互關系[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
作者:邢西強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