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品牌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區域內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作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其品牌競爭力的提高會提高政府的稅收收入,從而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文章以A地區為例,分析了A地區企業品牌競爭力及經營數據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后提出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品牌競爭力區域經濟就業
一理論概述
(一)品牌競爭力概述
品牌競爭力是指企業的品牌在一個區域內的影響力,其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品牌競爭力的影響因素較多,其包括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企業市場信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情況、企業社會公益活動參與情況等。較為普遍的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管理者對于自身品牌競爭力的重視不足,其盲目追求產品收益、縮減企業綜合成本,雖然這提高了企業收入水平,但卻使企業因為自身產品、服務的知名度不足而無法開發市場。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開始關注品牌競爭力,其紛紛致力于打造富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這促進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品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
促進區域稅收水平提高。近幾年我國不斷進行稅制改革,2019年我國增值稅率由17%下調至16%再下調到13%,企業經營發展的稅負負擔得到了緩解,有較多企業通過誠信納稅提高自身的品牌競爭力。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會使其獲得更高水平的收益,進而會使區域的稅收得到提高,這使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形成雙贏。創造更多更優的就業機會。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高會提升自身社會影響力,這就使得區域內會有更多勞動力希望到該企業任職。目前有較多企業的管理者為了在人才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而不斷對自身品牌進行塑造。同時,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往往也伴隨著企業發展規模壯大、分支機構數量增長,這使得企業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支持日常經營活動,所以企業品牌競爭力提升能夠緩解區域就業壓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已成為常態。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高在資源稟賦條件下能夠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并促使企業生產結構、資源分配得到優化。同時,由于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會形成集聚效應,加之政府調整政策會形成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引導,故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將推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
二企業品牌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分析
(一)區域企業品牌競爭力概述
A地區位于我國東部,其重工業基礎雄厚,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持續影響下,A地區的企業數量不斷增長,其競爭力也不斷提升。截止2019年7月,A地區共有上市公司9家,大型企業(規模300人以上,非上市)6家,中型企業(100至300人)29家,小型企業(小于100人)919家,為了直觀進行企業品牌競爭力的分析,本文將上市公司記為“A類”公司,其他類型公司以此類推,總結如表1所示。一般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不出現明顯的債務風險或經營波動,即不背負“ST”的帽子,那么其品牌競爭力就會得到提高。根據統計,A地區的9家上市公司近三年都沒有出現過“ST”的情況。大型企業工作人員數量較多,經營發展規模較大,其品牌競爭力具有優勢,而中小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因規模、收入水平、核心競爭力等因素相較于A級、B級公司具有一定差距,所以基于品牌競爭力A級公司>B級公司>C級公司>D級公司。
(二)企業品牌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對稅收的影響。稅收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體現企業品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根據表2數據,基于企業的平均納稅額可以看出,A級企業的平均納稅額較高,D級企業相較于A級企業存在明顯差距。D級企業的綜合納稅能力較薄弱,但是由于其數量較多,故其納稅總額接近C級企業。根據稅收的影響可以看出,A地區的某個大型重工企業連續3年蟬聯區域納稅冠軍,該重工企業的發展得到了A地區及周邊地區的普遍關注,該重工企業在2017年第一次成為納稅冠軍后,2018年該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7%,這體現出納稅與企業品牌競爭力的相互關系。對就業的影響。隨著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A地區的就業市場面臨激烈競爭。由表3可知,A級企業的平均員工數為216人,B級企業為313人,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B級企業具有一定優勢,這是由于A地區的6家B級企業中有4家為傳統制造企業,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其需要的勞動力數量較多,從而為區域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另外,C級企業員工數量相較于D級企業存在明顯的差距,D級企業雖然平均員工數僅為22人,但D級企業數量較多,從而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就業機會。對產業的影響。A地區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動因推動下不斷執行“去產能、推創新”的政策。近年來A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增長,目前其A級企業中有4家企業都為高新技術企業,該類企業的品牌競爭力較強,同時由于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特殊性,在A級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集聚效應的發揮促使較多中小企業向其靠攏,這為A級企業高新技術發展帶來了明顯幫助。2019年上半年A級企業對第二、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27.4%、21.9%,由此可見A級企業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在919家D級企業中,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數量為216家,其占D級企業總數的23.5%,這體現出了D級企業對于第三產業發展產生的推動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第一、二產業市場的飽和及生產資源的壟斷。D級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對目前市場競爭格局產生了明顯沖擊,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促進。
三品牌競爭力優化建議
(一)企業提高品牌重視程度
品牌重視程度的提高是發揮企業自身品牌競爭力的基礎,企業只有提高對品牌重視程度才能夠發揮品牌對區域經濟的積極影響。企業提高品牌重視程度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品牌營銷投入。市場營銷活動的開展是企業品牌影響力提高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市場擴張的必然條件。對此,企業管理者應結合自身品牌優勢,針對性的加強品牌營銷工作。在電子商務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營銷手段要結合互聯網技術,通過找準自身品牌定位,從而選擇多元化的營銷模式。例如,企業可采用事件營銷的模式,使自身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并將其進行傳播,或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形成精準營銷,這能夠提高企業營銷活動的綜合水平。企業在提升對品牌營銷投入規模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其自身的綜合營銷體系,要將品牌營銷作為營銷活動的重要內容進行優化與完善。第二,提高產品服務質量。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自身的產品及服務“過硬”,才能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度,對目標客戶形成有效吸引。對此,企業管理者應結合自身的品牌發展計劃,不斷對產品的技術、質量進行改進,使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要結合競爭對手的發展模式,通過橫向、縱向的比較了解目前自身產品或服務存在的不足,并以此行調整。企業的品牌宣傳要結合自身高質量的產品及服務,只有在產品服務質量提高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實現自身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塑造高質量的產品及服務,企業能夠形成獨立的品牌競爭力,并以此獲得競爭優勢。第三,培養優秀人才。根據企業品牌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不難看出,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能為區域就業提供良好的機會。人才競爭力是影響企業品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此企業應積極進行優秀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優秀的人才不但能對企業持續發展形成良好支持,綜合素質高的勞動力對于區域競爭力的提高也將產生幫助。所以企業要集合自身品牌競爭力提升的需求,積極進行優秀人才的培養,通過設置科學培訓課程、充實的企業培訓資源等方式來提升人才的競爭水平,從而形成對企業品牌競爭力提高的有效支持。
(二)政府形成良好鼓勵政策
宏觀政策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影響,科學的政府鼓勵政策會形成對企業品牌競爭力有效推進。政府的鼓勵政策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整:第一,政府要對積極打造自身品牌的企業進行一定補貼。政府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制定科學的補貼模式,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直接支持。對于納稅大戶,政府可以通過減免稅收或其他的鼓勵政策來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從本質上看,企業的納稅規模提升能夠提高政府的收入,政府通過“回饋”的方式形成與企業的良好“契約”,使企業所繳納的部分稅賦通過補貼的方式回到企業,這能夠形成政府與企業的雙贏。而對于中小企業在打造自身品牌競爭力的一系列行為,如申請專利、誠信經營、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活動等,政府也應該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與政策優惠,從而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品牌打造模式第二,政府應結合企業品牌競爭力塑造的具體情況,形成積極有效的品牌引導。例如,雖然A地區的重工業及傳統制造行業的發展基礎雄厚,但隨著市場供求飽和,其行業利潤率不斷下降。對此政府在推動企業品牌塑造的過程中,應致力于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從而促進對企業經營發展結構的轉型與升級。政府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發展現狀、未來市場的發展潛力及未來發展目標,促使企業不斷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同時在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應促進其形成“先富帶動后富”的發展格局。對于品牌競爭力較好的企業,應率先推動其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轉型,由此使其形成良好的行業示范效應,從而為其他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帶來幫助。第三,政府要加強行業及市場監管。由于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既需要企業加強對市場的分析,又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支持。如果某一企業在提升其品牌競爭力的途中存在違規操作即出現不正當競爭行為,這必然會對遵紀守法的企業產生消極影響,這會降低其余企業打造自身品牌競爭力的動力,同時也會破壞市場發展平衡。針對該情況,政府應結合區域內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通過一系列監管措施保障守法企業的合法權益。對于企業的違規操作或失信行為,政府應通過嚴格的懲處對其形成監督與約束,同時政府也應通過頒布鼓勵政策肯定企業的品牌塑造活動,通過鼓勵企業誠信、合法經營,這不但能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其品牌競爭力的提升。
(三)把握外向經濟發展機會
外向型經濟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條件,也是體現出企業品牌競爭力對企業綜合發展作用的重要途徑。企業品牌競爭力的影響不應局限于某一個地區,其應該結合區域內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需求,積極擴張目標市場,這不但能使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溢價”更加充分,也能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機會。把握外向型經濟發展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積極擴張目標市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及“走出去”戰略格局的優化與塑造,企業品牌競爭力影響不再局限于某一區域范圍甚至國內市場。目前,在“一帶一路”發展倡議、“非洲夢”發展理念的影響下,我國與較多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搭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對此,如果企業積極對外擴張目標市場,將自身產品遠銷至目標地區,那么其品牌競爭力就會在目標市場形成影響,其品牌競爭力帶來的優勢也將更加明顯。而對外開拓市場則需要企業對目標市場進行調研,并通過合理的布局打造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企業應結合自身產品及服務優勢,基于自身核心競爭力,對目標市場環境進行分析。由于不同目標市場的實際需求是不同的,對此企業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形成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有效分析后,再通過結合目標市場的實際需要,進而對自身的產品結構及服務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必要時企業還通過“走出去”等方式來充分利用目標市場的優勢資源,由此形成對目標市場發展的科學促進。第二,目標導向發展格局。在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塑造目標市場的導向發展格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結合品牌競爭力的發展方向來制定科學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企業的資源的利用率就能夠得到保證。例如大型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優勢明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其市場競爭力能夠得到保證,對此,大型企業可選擇更為積極的發展模式并在目標市場形成擴張,如大型企業可直接利用當地資源提高自身品牌競爭力。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其在打造自身品牌競爭力的過程中應以持續發展作為主要目標。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加工貿易或合作經營的方式把握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資源?;谀繕藢蚨纬傻膶ψ陨砥放聘偁幜Πl展的調整與優化,能使企業在外向型經濟發過程中獲得競爭優勢。第三,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需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通過協調、共贏的發展模式能體現出品牌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企業在結合自身品牌競爭力提升要求制定科學發展戰略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及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格局,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促進。例如A地區近年來與亞太地區加深了經貿合作,那么A地區的企業就應該基于自身品牌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力,積極提升產品質量,創新服務流程。這促進了A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同時A地區企業品牌競爭力在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的影響也更加明顯。所以企業在品牌競爭力提升及塑造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最終促使企業品牌與區域外向型經濟實現協同、共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文光.廣西集群企業品牌競爭力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市場研究,2018
2王懿楠.國際貿易實務中區域經濟產品品牌價值鏈構建分析.技術與市場,2019
3李相臣.邢襄文化的品牌塑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研究.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作者:蔡潔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