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發展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社會各界也“微”然成風。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微課的發展狀況和資源建設情況,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微課做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通過本校學生在微課實施前后的不同反饋,發現微課和傳統教學有效結合,既能有效促進“教學相長”,同時微視頻的制作也能豐富信息化資源庫的建設。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宏觀環境。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發展以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社會各界“微”風也蔚然成風。“微課”教學逐漸流行且成為了教學研究中的熱點。“微課”教學極大滿足了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它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整合,有力地推動了教育信息化進程。微觀環境。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學狀態不佳。以筆者所在中職學校為例,分析如下:學生整體素質不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學生除了基礎文化課成績差,還普遍存在主動學習意識弱、學習習慣差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初衷不是把計算機技術當成將來自己謀生的“工具”,而是當成“玩具”。教師職業倦怠明顯。傳統的課堂教學套路化嚴重,主要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語言、操作演示比較隨性。學生之間個體差異較大,對課程進度及內容難易程度接受不同,教師不好把握,從而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這種狀況下,師生相互影響,教學相長成為一句空話,甚至向相反方向發展。(二)研究意義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相關課程不良的教學現狀亟待改變,使用微課教學可以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需求。操作熟練或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教學內容和難度,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這樣的分層教學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的創作不僅滿足了教學需要,同時也豐富了數字化信息資源庫。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必將推動教育的深層變革,它加快了各學科教學的信息化進程,對傳統的教學流程進行了再造。微課在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推進實踐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其他專業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基礎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微課,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目前官方還沒有一個準確定義。在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微課是指以5至8分鐘的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者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二)主要研究基礎微課是依據信息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在計算機專業開展微課的教學研究比其他專業更有優勢。中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信息化程度高,承擔此類課程的教師信息處理能力較強,制作微課更加便捷。計算機技術的相關課程尤其是《計算機應用基礎》,普適性強,制成微課之后應用廣泛。微課實施前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當前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不太滿意,愿意嘗試微課輔助教學的新模式。
三、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初步實踐研究過程
(一)結合教學實踐,制作微視頻根據該門課程總體教學目標,首先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分解為計算機基礎理論、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網絡應用等五個單元。再依據可執行、易操作、利于評價的特點將每個單元分解成相應的微單元,如將Word2010單元分解成制作文檔、美化文檔,制作表格,圖文混排操作四個微單元。以制作表格為例,又可以將此微單元分為創建表格,基本處理,附帶有數據的表格的計算,復雜表格斜線表頭的繪制等技能點。對每個微單元進行微課制作。微課中要明確微單元的知識點及重難點。通過整理教學材料,搜集多媒體素材,進行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來充實微課。然后根據每個微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編制與微課配套的微練習。(二)課堂教學實施課前,通過班級QQ群發放自主學習任務單及本節課的微視頻。任務單主要包含學習指南,學習任務(整體把握、重難點與其他知識點把握、協作探究情景)、學習反思等。學生可以根據任務單,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完成課前學習任務。這樣任課教師就可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問題進行答疑,對操作性問題進行現場示范解決。還要根據微單元的知識目標,組織獨立或合作完成練習、開發協作探究問題,成果展示與交流等課堂活動。(三)實踐效果本次實踐選擇兩個班分別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傳統教學和微課教學。實驗結果非常明顯,實施微課教學的班級作業提交量和完成質量都比較高,分別比傳統教學班級高出25%和31%。另一方面,微課的制作過程迫使教師的備課更充分。為使微課視頻的錄制條理清晰、詳略得當、要言不煩,需要老師對講解的內容反復揣摩、了如指掌、爛熟于心。于是老師會在備課的時候查閱大量資料,觀看相關視頻來補充自己的知識。
四、實踐研究總結
在微課實施一段時間后,參與微課制作和實施的教師們以及學生都很有收獲,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促進教師教學的個性化成長在微課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教學案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進,使用最新的多媒體技術,以體現計算機學科發展的新知識和新技術。這個過程迫使教師迅速提升自己的軟件應用能力、整合資源能力以及專業教學水平,從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摩,改進自己的不足,在語言、儀態、案例列舉等方面促進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二)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中職院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性的工程。微課制作和實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果。微課資源上傳至學校數字化教學平臺,則大大促進了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構建和發展。(三)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微課的突出優點是將教學的具體問題進行集中呈現,教學時間不長,不易使學生疲倦,注意力更集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觀摩微課內容,解決了學生被動受教的逆反心理,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微課的引入也很好地解決了差異教學的難題。學生有疑問隨時可以在線問答,既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四)微課是真實課堂的有效補充在微課實施后調查問卷中,82.9%的學生愿意將微課應用于課堂,說明微課已經是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資源,還有一部分學生更想得到老師面對面的指導,因為很多隱性知識還需要的在實際課堂上呈現,才能被學生吸收。所以微課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成為真實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五、研究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中等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年齡小,自制力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解決措施:課堂上借助藍墨云班課、微信或QQ群等資源平臺,引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輔助教師教學。(二)微課資源少問題微課的制作有要資料整合、結構設計、錄制、剪輯、合成等步驟,目前能使用的現有資源比較少,需要制作人員花費很大的精力完成。解決措施:首先微課設計重在實用,不要過于注重形式。其次在建設微課資源庫時要注重交流與合作分享,不重復開發制作微課,低成本擴大資源庫。
六、結語
教學研究是一個螺旋上升,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微課的應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只有不斷完善微課功能,在實踐中與傳統教學方法相輔相成,才能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車志明.淺談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15(28):9-10.
作者:王會娟 單位:平頂山市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