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發展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化工技術類專業發展環境和福建省化工專業分布展開調研,進一步闡述工業分析技術專業職業崗位及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該專業的發展現狀,得出該專業設置具有必要性了結論,并確定的專業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發展;調研分析
石油與化學工業由于產業關聯度高,經濟占比大,在我國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70207),屬于化工技術類(代碼:5702)專業。主要面向石油化工等行業輸送具備工業分析能力、質量檢測與管理的高等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在工業生產中起到“眼睛”的作用。本文就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并就人才培養提出建議,以期為該專業發展提供參考。
1專業發展調研
1.1化工技術類專業發展環境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為石油與化學工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城鎮化拉動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消費與投資,隨著建材、家電、食品等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增加,拉動了石油化工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因此,石油化工產品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圍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電子、石化、機械三大主導產業年產值力爭都超過1萬億元。福建省發改委、福建省經信委關于印發《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劃(2018—2020年)》中,到2020年,力爭培育和發展20個以上產值超千億的重大產業群。其中包括石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形成以湄洲灣、古雷石化基地和福清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為依托,以煉化一體化為龍頭,加快延伸產業鏈,加強石化產業與關聯產業對接,實現基地化布局和全產業鏈發展。福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指示,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依托產業重大項目,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工程,推動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做大做優做強,走高端化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福能集團(江陰)化學園,充分發揮“光氣點”的特殊布局優勢,打造形成江陰化工新材料千億產業集群。依托天辰耀隆己內酰胺、中石化巴陵己內酰胺、申遠新材料1Mt/a聚酰胺一體化項目,打造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福建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將石化行業人才定位為經濟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應加大培養開發力度。到2020年,石化行業人才發展目標要達到80000人。目前的石化行業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石化行業人才自2009年起至今,每年均被列入《福建省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中,可見,石化行業技術人才極度緊缺。綜上,化工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福建政策導向明顯。化工類專業人才緊缺,人才培養順應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1.2化工技術類專業分布調研
表1看出,參與化工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不多,人才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現階段福建石化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院校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莆田、龍巖地區,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目前是福州市唯一一所開設化工技術類專業的高職院校。
1.3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培養[1]面向化工、醫藥、食品、石油、紡織化纖和環保等行業(見表2),能進行樣品的質量檢測與分析,熟悉國家質量認證規范,具備實驗室組合與管理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等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1.4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發展現狀-以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下稱本校)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下屬于化學與生物工程系,2016年創辦,目前本專業在校學生215人。2017年8月申報福建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為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著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施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開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通識教育課程和儀器分析、食品分析兩門創新創業專業課程,將創新創業內容融入教學活動。2018年,本專業學生“天然皂制作”項目獲得福建省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與福建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福建省“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采取“招工招生一體化、企校主導聯合育人”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送教下企業,以“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實行校企雙師帶徒。采用集中與分時授課、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員。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以技能競賽為抓手促進專業發展,營造學技能、用技能、賽技能的濃厚競賽氛圍。2019年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學生參賽項目有工業分析檢驗、化工生產技術、農產品檢測三項福建省職業技能大賽;藥品檢測技術、食品營養與安全監測兩項全國行業賽,取得一定的成績。綜上,本校工業分析技術專業雖然創辦時間較短,但是注重探索踐行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訓練和學習能力培養,推行“校企合作、二元制”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調研結果分析
2.1化工技術類專業人才緊缺,就業前景好,現有專業(工業分析技術)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調研,了解到各化工企業對化工技術類的人才求賢若渴,每年都需要從外省引進中高級化工應用型人才,福建省高職院校的化工類人才就業前景好,人才輸送遠遠滿足不了企業要求。現有的工業分析技術專業人才就業面廣,職業崗位選擇多樣,職業晉升空間大,優勢明顯。
2.2確定專業定位:服務地方產業經濟,保障畢業生就業,形成良好的社會評價
堅持每年下企業調研,召開1-2次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信息反饋座談會,收集用人單位對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評價、對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及時了解畢業生發展情況。形成人才需求調研報告,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畢業要求,形成質量監測管理體系,保障課程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社會評價育人模式。立足福建經濟發展需求,服務地方經濟,圍繞夯實學生專業知識,培養綜合素質這條主線,適度擴大專業規模,革新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教學,構建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著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用3~5a的時間,把專業打造成為師資隊伍優良、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校企合作深化、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福建省有一定影響力和特色的工業分析技術專業。
2.3應切合生產崗位人才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并注重操作技能培養
通過調研,大多數企業都希望化工專業的畢業生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應該具備化工生產的基本安全常識和操作技能,能依據工藝規程獨立操作,根據產品質量要求和工藝指標,分析和解決一般工藝技術問題的能力。另外,要求畢業生動手能力強,能夠吃苦,愿意下基層工作。對于人才培養,多數企業認為,應加強學生化工專業知識的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目標和教學體系設置時,應拓展化工生產方面的專業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為企業培養輸送對口優秀滿意的人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將競賽融入課程標準,模擬大賽參賽項目,創設學習情境,設計教學活動,鼓勵項目化教學。可開展技能訓練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各類技能競賽。以賽促教,利用技能大賽促進專業發展;以賽促學,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以賽促建,促進專業實訓室建設。
3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開設化工技術類專業在福建省分布數量不多,與化工類專業人才緊缺這一現實形成鮮明矛盾。我校設置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立足于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畢業生就業面廣,職業崗位選擇性好,職業晉升空間大。
參考文獻
[1]郭鑫.高校計算機“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哈爾濱廣廈學院為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8(40),139-141.
作者:林珍紅 林斌 郭劍恩 單位: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