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制的建立與保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指數級速度迅速展開,其對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需求迫切。新工科研究和實踐應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和新體系展開。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是檢驗新工科研究和實踐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機制的建立與保障是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基礎。與傳統的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相比,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統合學生主體,高校自身以及社會監督,開展多維度教育教學質量評價。
關鍵詞:學生主體;教學質量評價;社會監督;高校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席卷全球,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新工科教育改革旨在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制的建立與保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引導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活動[1]。傳統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以教育主管部門、高校、教師為主的自上而下的評價機制。該評價體制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與社會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制約著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因此,在分析現行教學評價機制經驗與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學評價體制質量,匹配當代學生和社會需求,成為“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必須思考和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要實現健全的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制,必須協調好高校、學生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1完善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基礎
高校是高等教育開展的場所,其根據自身的社會定位確定自身的發展特點,因而高校對于自身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確定最有發言權[2]。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是指高等教育滿足經濟社會需要的程度,它經歷了從“合格產品”到“用戶滿意”兩個重要指標的轉變。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從高校內部出發,首先做到“合格產品”。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質是對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教育質量、專業質量、學生專業成就等各項工作狀態進行質量評估,其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1.1前饋評價機制
目前很多高校傾向于利用所謂的“國際標準(InternatioanlStandards)”和“國際認可(InternationalRecognition)”來指導該校的課程設置,檢驗教育教學質量。這樣做不僅僅會導致高校所授內容不為社會所需要,同時使得學生所接受的道德觀念與現實社會背道而馳,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因而,以校為本的高等教育評價機制首先要確立恰當的前饋評價機制,即對即將開設的課程首先要進行課程價值和意義的論證,此外還要對課程開設者進行資格評價。要實現有效的前饋評價機制,首先,需要建設一支評估專家隊伍,成員必須是曾經活躍在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熟悉學校工作,且學術造詣高,知識面寬廣,熱心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應當熟練掌握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方法,能實現前饋評價機制設立的意義。其次,需要建設一支學生評價隊伍。這些學生是已經畢業的學生,他們已經在各行各業就業,對于企業單位對人才的要求最有發言權,同時明確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這樣才能有效地對課程設置提出指導意見。
1.2過程評價機制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過程,建立合理的過程評價機制是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的核心。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要考慮高校自身發展的特點,考慮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將豐富評價指標,使各指標間有機結合。評價指標過于追求量化,導致評價結果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應在評價指標中融入不可量化的因素,挺高評價質量。
1.3反饋評價機制
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固有限制,即使設置了科學合理的前饋評價機制和過程評價機制,在評價過程中仍難免會出現差錯,這時就需要建立反饋評價機制作為補救措施。反饋評價也可稱為“終結性評價”,是在教育過程結束后的重新認定。建立反饋評價機制應當注意反饋渠道要多樣化,避免被評價對象因為反饋程序復雜單一而放棄反饋。高??梢猿闪⒌谌铰毮軝C構,受理對評價結果不滿意的教師提出的申述。這個第三方職能機構必須是獨立于過程評價機構的部門,這樣才能保證該機構意見的公正公平,確保最終結果令人信服[3]。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關鍵
學生既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指向的對象,也是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主體[4]。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學生是切身體會者,他們應當對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制最具有發言權,建立起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必然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成為高等教育管理過程中的積極力量,在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學生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形式應當多樣化。
2.1教學評價
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渠道,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他們可以直觀地感受教學效果,反映教學質量,學生在教學評價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應當包括:對教師和課程進行評價;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評價和對教學計劃執行情況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評價。
2.2參與評價
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制定評估計劃、設立評估小組、院校自我評估和最終評估報告等環節,這些環節的實施都應該加入學生的參與,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參與權。國外的評價機制已經納入了學生,如芬蘭、丹麥、挪威與瑞典等國家的評估機構在制定評估計劃時,會要求學生代表參加或者通過研討會征詢學生意見;設立評估小組時,會任命學生成員。當然,學生在校時間較短,對高等教育缺乏系統研究,很難對高等教學質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學生參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需要把握好度。
2.3設置學生信息員
高等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數據應該依靠來自第一線的學生信息。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學生評教環節,但是信息獲取的渠道過于單一,因此高校應當擴大信息采集的渠道,將靜態管理變為動態管理。高??梢云刚垷嵝慕虒W、樂于奉獻的學生擔任教學質量信息員。這些信息員定期向學校教學主管部門反映學生聽課、實驗實習、作業、考試等學習狀況,并向學校或院(系)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管理與教學條件、教學評價、教師隊伍等教學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5]。通過學生信息員的一手信息,高校主管部門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彌補其他評價方式不能跟蹤教學全過程的缺陷,使得高等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更具有完善性和科學性。
3突出社會的監督作用是保障
社會是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驗金石,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專門人才[6,7]。特別是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當代社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畢業后最終要走入社會,展示高校人才培養的結果,社會對此做出相應的反饋。例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反饋,家長對學生在校以及畢業后各方面情況的感受等等,都是社會在不同角度對高校教學質量的一種監督。這種監督作用對于高校教學質量評價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要激發社會主動監督意識,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建立中的關鍵作用。社會輿論代表和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和民眾的呼聲。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往往通過廣播、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展現出來,使之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問題,促使廣大群眾發表意見,提出解決意見。這對高等教育來說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它促使高校將焦點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盡早解決,這在無形中對高等教學質量產生了一種監督作用。
4結語
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建立從來不是某一部門或某一機構獨立制定的。它是學生、高校和社會之間協調和整合的結果,但是這三者間在價值取向和利益需求上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存在天然矛盾。我們在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時,一定將這三者的需要納入考慮,確保每個要素的地位,才能從根本上建立合理科學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并保障其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溫斌.過程性評價教學改革過程中關于教學評價體系建構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28-229.
[2]王瑞華.高校教育質量管理制度創新與執行力優化對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8(6):37-40.
[3]劉曉喆.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的哲學反思[J].法學教育研究,2018(2):360-369.
[4]曾慶凱,肖海榮.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優化與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179.
[5]林金輝.重視社會調節作用,保障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質量的社會調節機制研究》評介[J].大學教育科學,2015(5):3.
[6]劉鵬.教育第三方評價機制建設的困境及優化[J].教學與管理,2017(10):109-112.
[7]余豐,余小波.論社會調節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大機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120-124.
作者:沈靜 方正軍 周亮 劉小娟 單位:湖南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