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動學習下繼教課程建設新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山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以行動學習理念為指導,以課程建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多措并舉,形成了適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現階段發展、有效促進課程資源質量提升的課程建設新模式。
關鍵詞:行動學習;繼續教育;課程建設;課程質量
一、背景與現狀
近年來,國內開辦學歷繼續教育的高校和機構圍繞“提高質量”這一主線,逐步推動學歷繼續教育的轉型發展,在信息化建設、專業結構優化、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學歷繼續教育質量顯著提升。而在課程建設方面,網絡課程照搬全日制本科課堂、以傳統知識體系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制作水平不高的狀況仍然大量存在,急需一套適應當前發展要求的課程建設新模式。筆者在多年課程開發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崗位特點和學生需求,對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制作技術、課程開發團隊工作機制等各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摒棄了過去網絡課程照搬全日制本科課堂的做法,形成了面向行業、以知識點為架構、導學測評一體化的課程設計思路;引入專業化的錄課設備,提升了課程制作水平與效率;以學習平臺和移動學習App為基礎搭建支持引導與自主交互、個性化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環境,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從教師專業化建設、人員素質提升、課程建設的流程化及規范化、課程設計理念和思路的轉變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新的課程建設模式,系統化推進課程質量的提升。
二、做法與經驗
行動學習是解決組織實際問題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采用團隊協作反思形式聚焦組織實際問題,目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組織和個人都能得到發展。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整合教學設計人員和媒體技術人員,通過行動和學習環節的精心設計,推動全新課程建設模式的構建,提升團隊的專業化水平?!靶袆印卑ㄖ黝}研討、學習反思、執行方案等,“學習”主要是對各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
1.協作反思,發現問題
選取部分網上優秀課程,結合各自的問題課程、優質課程,組織開展個人自學、心得分享、集體反思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拓寬團隊的課程建設思路,反思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煉值得推廣的特色做法,形成問題清單,發掘背后原因,找出影響課程質量的關鍵問題。一是理念與思路問題。無論是教師和學院之間,還是學院內部教學設計、媒體技術團隊之間,都存在課程理念不一致、思路創新性不夠的問題。同時,對學生的調研分析不夠,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成人學生的特點也考慮不足。二是教師參與網絡課程建設的工作機制問題。目前國內開辦學歷繼續教育的高校多采用二級辦學體制,教師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學學院安排的工作任務,而不是將學歷繼續教育視為其工作職責的一部分,教師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課程建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學設計、媒體技術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不能有效地指導教師開展課程設計、組織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媒體制作缺乏專業水準。同時,課程建設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不及時,不能有效規范整個課程建設工作的組織實施。
2.聚焦問題,明確解決思路
首先,在學習研究的基礎上,明確課程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并以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保證落實。第二,將課程建設工作流程化、規范化,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確認,將課程建設工作融入現有平臺,推動課程建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第三,推動教師團隊的系統化設計,打破現有體制束縛,強調繼續教育學院在和教師關系中的主動性,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四是以分工協作的方式推動問題的解決,落實工作由課程設計和媒體技術兩個小組具體負責,每個小組對其負責的內容進行研究,形成相關文件,經各方研討達成共識后嚴格執行。
3.重視落實,構建新模式
一是以技術為引領,以制度為保障,推動課程建設工作的流程化、規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課程設計開發標準規范和控制程序,包括課程資源開發規范(分教師版和媒體設計版)、課程資源建設控制程序、課程資源質量審核標準等管理制度以及《課程建設檔案》《以學生為中心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案》等表格形式的記錄文件,其中《以學生為中心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案》將課程設計理念、設計流程、設計的工具和方法融為一體,作為與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溝通的框架,并將最終的設計結果以腳本的形式呈現,作為媒體制作和教學實施與改進的依據。開發完成資源建設管理系統,對課程開發全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實現場地預約、進度監控、資源整合、成果審核、數據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二是建立健全教師管理與服務工作機制,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制訂教師管理辦法,強化教師的聘用與管理,掌握教師聘用的主動權,教師聘用和考核充分考慮教師工作業績和專業能力;建立遠程教育教師榮譽體系,增強教師的使命感、榮譽感,調動教師參與遠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制訂山東大學繼續教育師資及管理人員能力提升專項方案,建立能力提升工作機制,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全面推動教師繼續教育理念的轉變、遠程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三是確立“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課程設計開發思路,實現課程建設工作由量到質的轉變。課程設計充分調研并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生在學習準備、學習風格、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差異性,關注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以學生學習結束后應該達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學習成果為主線,貫穿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評價設計以及教學實施的全過程。由學科專家、教師團隊、教學服務人員、媒體設計人員組成課程組,共同參與課程討論、設計、制作的全過程。在目標分析階段,通過學生座談、呼叫中心外呼、學習平臺調查問卷等形式的調研分析,結合平臺學生基礎信息以及往屆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學習需求等方面形成學生畫像,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通過對課程核心目標的分解、細化,形成學習目標并進一步整合轉化為學習成果。在內容設計階段,注重學習成果、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的一體化設計。緊緊圍繞學習成果,從課程自身知識體系出發,結合學習者需求,精心歸納和篩選知識點,形成課程內容框架,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整體認識。知識點的學習以學習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活動類型參考英國開放大學的分類,分為吸收、交流、檢索、考核、產出、實際操作、模擬操作等大類,由不同的活動類型平臺提供相應的設計工具。學習評價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能夠真切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為設計原則。在媒體制作方面,以課程資源開發規范為依據,強調技術為內容服務。依托虛擬演播室、智慧教室、實驗室等硬件設施,發揮VR、3D建模、二維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在增強內容理解方面的優勢,采用思維導圖、圖示、圖表等方式,使碎片知識系統化、抽象概念具象化、復雜知識結構清晰化,增強學生學習的沉浸感。在教學組織實施與改進階段,教師全程參與是工作推進的重點。學習平臺及山大在線支持基于知識點架構的富媒體學習資源編輯及學習活動組織,如電子圖書、圖書內頁、音頻、視頻、圖片、文檔、動畫、學生互評、調查問卷等。教師可以通過覆蓋全員全過程的大數據分析結果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并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指導反饋。學期教學結束后,形成該學期的課程分析報告,結合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因外部原因帶來的內容變化改進課程。新模式的探索實踐從根本上扭轉了過去課程批量化制作的思路和狀況,落實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程設計思路,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使得所設計的課程更加貼近學生需求,課程的系統化程度更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這是實現課程資源建設由量變到質變轉變的一次有益嘗試。
三、結語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教學,遠程教學的關鍵是課程,如何打造高質量課程,激發成人學生的學習動機,真正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是課程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的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學生差異化需求的滿足以及課程的系統化設計及持續改進是課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繼續教育課程建設模式要適應現階段發展特點,需要隨著教育政策、教育理論與技術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和改進。
作者:周明華 單位:山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