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創新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作為內部控制的依據,其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化、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原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經濟形勢的需求。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的論述,梳理其不足之處,進而提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創新思路及建議,以期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做出貢獻。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創新模式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現狀分析
行政事業單位可以行使國家賦予的一定權力,具備一定的政府職能,因此,其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和一般會計活動相比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這種特殊性的存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行為不規范等更具危害性,一旦放任自流,缺乏規范管理與有效監管、監督,將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從行政職能劃分角度而言,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模式分為三部分:其一是村級與鄉鎮級;其二是市縣級;其三是省級。總結其會計核算現狀,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預算管理不規范
財務管理不規范的深層次原因是制度層面的缺失。有效、統一制度的缺乏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時候,通常都是各行其是,沒有相應的分級制度進行約束。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進行預算管理,但是預算管理的方法較為簡單。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政事業單位所進行預算的項目較少,一般都是對項目審批資金或者預算金額進行管理;其次是缺乏專業人員,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往往一人身兼數職,從事數種不同屬性的會計工作,專業人員的缺失對預算管理極為不利;最后是賬務處理混亂,沒有進行預算建賬或者沒有專門的預算管理原始憑證。這些原因綜合造成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不規范,其結果是對后期的會計核算產生不利影響。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不是專門的財務管理單位,其財務管理部門通常由直屬領導單線管理。直屬管理者往往不是財務管理專業出身,不了解系統科學的財務管理方式,在行使財務管理決策權時,出現偏差與失誤是在所難免的。外行領導內行,且行事只憑主觀判斷,這種現狀下的會計核算內部控制制度不能發揮正常作用是必然現象。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無法對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監督與制約,也會使許多財務制度形同虛設,使財務清查、審批等職能同時弱化,不能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三)會計監督不到位
監督的存在是會計行為規范的基本保障,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從內到外可分為內部監督、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三部分。監督體系的完善是避免會計信息違規、失真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我國會計監督的現狀卻是職權劃分不明晰,會計監督名存實亡,不能起到對會計行為督導與矯正的效果。首先,內部監督不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主管的專業性缺失是導致內部監督不力的最大內因。其次,政府監督失效,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遵循會計法行事,由于其特殊性,法律監督與制約往往忽略了行政事業單位,使其成為政府監督的盲點。換言之,職權部門在行使政府權利進行會計監督的同時,沒有對自身的會計核算狀況進行有效監督,導致賬實不符,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等問題。最后,社會監督缺失,社會監督是建立在會計報表透明度高的前提下,通過內部監督與政府監督公示出準確、翔實的會計報表,才能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有效監督。而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形同虛設,政府監督不到位,使其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透明度不高,從而使社會監督不能有效進行。
(四)會計電算化程度低
會計信息化是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會計信息化的最大優勢是便捷、高效、出錯率低。但是這幾個優勢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作用卻不甚明顯。當前我國各級行政事業單位中,會計電算化推行的時間不長,普及率有待提高。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會計電算化制度,但是管理系統尚未健全,致使使用效率不高,會計電算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尚不能完全發揮其便捷高效的優勢。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創新模式
求變求新,進而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是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財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因其特殊性,一度未曾納入整體的會計規范管理范疇,會計法律法規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約束力較小,其要擺脫這種傳統管理模式,就必須從觀念求變與管理制度求新兩方面入手。
(一)觀念求變
改變傳統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理念,從高層開始進行自上而下的理念變革,重視會計核算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地位。改變傳統的對會計活動不重視的觀念,首先從內部控制著手。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否是決定行政事業單位能否發揮應有作用的關鍵所在。現階段的財務部門由直屬領導直接管轄,其中的關鍵因素是領導層的選拔與任命問題。財務管理因其重要地位,對專業技能的要求極高,而實際的管理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或者其知識更新較慢,無法適應多變的內部與外部環境。這種情況下的內部控制往往失卻其初衷,不能對會計核算做到正確決策與有效監督。重視管理干部的選拔與任命,同時需注重專業技能的再學習,使其始終與社會發展保持同等節奏,最終做出正確的管理決策。領導層要充分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其直接關乎著國家資產的安全,會計信息的失誤、失靈、失真會給國家資產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在大力反腐的現階段,與資金管理直接關聯的會計核算更是杜絕腐敗滋生的重中之重。律己方能律人,政府監督方面,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監督力度,職權部門作為會計監督的主體,對自身的要求應該更為嚴格。制定準確真實的財務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能夠更好地為本單位乃至社會服務。
(二)管理求新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主要職責是對財政撥款的管理與國有固定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方面的創新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首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結合。建立集中核算模式,在主管部門內設立會計核算中心,再由核算中心對有隸屬關系的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活動進行統一管理。集中管理有利于整合人力資源,使專業的會計管理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特別是對會計預算等對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高的工作,能夠更加專業、有效地進行。另外對于條件制約而不便建立核算中心的行政事業單位,由主管部門經過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集中學習、培訓后委派到行政事業單位,使之管理更加便捷,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委派會計核算人員的時候,要注意協調與行政事業單位的人事關系,對被委派人員的從屬關系、福利薪酬等具體問題要有清晰的界定,避免從屬關系混亂,否則一方面會降低被委派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其次是建立健全規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會計管理機構設置,必須輔以健全的規章制度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保證。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設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并依據有關法律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而保證所制定規章制度的規范化執行,此時,合理的獎懲制度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會計核算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改革開發的深化與外部經濟形勢的變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規范化管理。改善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需要由內而外,自上而下進行。從內完善內部控制監督,從外加強管理模式變革,從上跳出傳統思想束縛,從下嚴格律己,使財務核算規范化,避免財務造假,造成國家資產流失。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完善不僅要靠制度的保障,還要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以全面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核算體系的健全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費冬梅.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現狀分析[J].中國外資,2012(07).
[2]方萍.試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現狀及處理措施[J].中國外資,2012(21).
[3]孫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內部控制現狀及化解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5).
[4]于露露.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之我見[J].知識經濟,2015(24).
[5]周敏.關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若干問題的探討和啟示[J].時代金融,2016(05).
[6]劉湘,裴云峽.淺析改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徑[J].知識經濟,2011(02).
作者:武慧鋒 單位:山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