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改革趨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直以來,我國的會計制度都是跟著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變化而變化的,由于地質勘查單位的會計制度也是歸屬于會計制度的,因此,也隨之不斷變化著,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這使我國的地勘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但同時也使我國的地勘會計制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勘會計制度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的地質勘查行業一直都是跟緊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而不斷進步,但由于地勘行業本身具有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所以,盡管地勘行業一直都在不斷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還是遠遠不及國家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這使得地勘會計制度的改革不得不走上一條不斷發展和創新的探索之路。
1991年以前,我國的地勘行業沒有統一的全行業的會計制度,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和地勘行業改革開放步伐的滯后效應的影響。在當時,地勘單位往往隸屬于不同的單位或行業,其所執行的會計制度大多是隸屬行業的會計制度,因而很難實現同行業間的會計數據的比較與交流。
(二)我國行業會計制度的發展歷程
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得地勘行業的封閉性土崩瓦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就越來越看重地勘經濟的變革與發展情況。在1991年1月1日,國家財政部和地質礦產部就制定并開始實施《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這也是我國地質勘查行業中的第一部全行業統一會計制度。
(三)《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地質勘查會計制度自實施以來,為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和新興業務與服務領域擴充的需要先后做了多次修改和補充。1997年,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新的會計制度體系,該體系以《企業會計準則》作為基準,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會計制度,再以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制度作為輔助的工具,并對會計模式作出一個全新的改變,這樣會計體系就會逐漸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同一時期,為適應地勘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地勘會計體制也進行了新的改革,通過眾多的專家和廣大地勘會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對1991年制定的《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和改進,在1996年1月1日,財政部又重新制定并實施《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地勘會計制度》)。自從新的《地勘會計制度》實施后,就沒有改變,基本一直沿用至今。這其中,地勘單位根據實際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完善,使得地質會計核算和地質會計工作的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地質勘查經濟改革和發展,為地質單位參與市場化競爭,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地質勘查會計制度》改革再度提上工作日程
自1998年以來,我國的資源需求量持續升高和地質單位的改革也不斷深化,我國的地勘經濟領域不斷擴展,特別是地勘隊伍屬地化改革,對地勘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質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和管理模式的變化對地勘會計制度的影響
自1999年起,國務院辦公廳了一系列相關法令條文,調整了相關部門的管理權屬,正是這次重大的體制改革,地勘管理單位的管理方式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一是某些權屬地方管理的地勘單位劃分為省級單位直接管制,二是中央國資委管理的地勘單位也采取不同層次的分級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的體制和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所以,各級管理層次的單位在執行制度上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樣地勘單位在深化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地質成果不斷向市場化和商品化發展的今天,新興事物和新興領域不斷涌現,加之國民經濟對資源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促使了地勘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地勘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推動和促使了地勘會計制度不斷的推出新的內容和對策。越來越多的會計處理問題和地勘單位財務管理問題使現行的地勘會計制度已經無法適應于地勘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但在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制度的情況下又不能拋棄現有的會計制度,所以,對現行的地勘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勢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三、目前我國的《地勘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地勘會計制度》的局限性
隨著地勘經濟體制和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目前我國的地勘經濟已經變得空前的繁榮。首先,地勘單位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領域不斷拓寬,管理也變得愈加的復雜;其次,由于地勘單位的管理層次不斷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層次,有一些單位甚至達到了五級管理層次,這樣顯得管理比較繁雜,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再者,地勘單位的經營種類的不斷增多造成多業混營的交叉局面的現象。正是因為這樣,現行的地勘會計制度就顯得十分局限了。
(二)《地勘會計制度》具有時限性,無法與時俱進的解決問題
《地勘會計制度》自1996年實施以來到現在已有18年的歷史,這一時期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市場環境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勘單位涉足的服務和經營領域越來越寬廣,其涉及的會計處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而《地勘會計制度》由于時間跨度太長,制度長沒有依據實際情況而改變,已經難于與時俱進的解決現實問題。
(三)《地勘會計制度》與新會計準則的不相符
現行的《地勘會計制度》出臺于1996年,而在十年后的2006年,國家財政部為與國家會計準則接軌又出臺了新的會計準則,然而《地勘會計制度》還在保持著傳統的會計準則,并沒有根據新的會計準則作出相應的改變,因而也無法應用全新成果的優勢,且也不能應對新的問題,這顯然與國家制度慣例是相悖的。
《地勘會計制度》的過渡性、實用性等都決定了其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所以,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地勘會計制度并不是盲目的改革和創新,必須要結合實際的發展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應對新一輪的問題,緊跟時代的步伐,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發展的指導思想。當然,在改革的過程中,首先地勘單位應該符合企業化經營的定位要求,其次,應該保持地質勘查行業所具有的本質特性,以便于和其他企業、事業明顯區別開,最后,應該廢除地勘單位綜合性財會制度,以滿足事業企業分離的需求。
(一)要充分體現地勘隊伍改革的特點和地勘行業“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
目前我國國土資源部要求地勘隊伍改革的思路和定位是不僅要提高工作的效率,更要做出業績。因此,地勘會計制度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這點必須要得到重視并要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與此同時,還必須注意到地勘企業不同于其它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特殊性。
(二)符合國家會計準則且與地勘經濟的改革開放相協調
地勘會計制度改革和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地勘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地勘會計制度也是屬于國家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因此,其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必須服從國家會計制度的改革。
(三)地勘會計制度的改革要以實踐經驗為基礎
改革經驗來自于實踐,對地勘會計制度的改革要從其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總結經驗,并對相關的、典型的地勘單位的《地勘會計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最終形成科學、合理,有據可依的改革思路和規則。
四、結束語
地勘經濟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地勘會計制度是國家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國家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地勘經濟的發展,而地勘經濟的發展,則要以與之相適應的地勘會計制度作為保障。減少溝通障礙,減輕財務工作人員負擔。會計語言應該是普通話標準,而地勘會計還在說方言,每年財務決算,國資委決算編報說明會有一個單列的地勘單位轉表說明,對會計科目轉表做出專門要求。最簡便的變更可以以轉表說明做藍本修改,除保留工作手段等特殊科目不變外,其他資產負債類完全可以統一,無需再進行轉表。
作者:陳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