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原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使兒童在童年釋放天性,有著一個愉快的童年,能盡可能的去參加自己想要的活動,在城市中建造出適合兒童的活動空間,通過了實地調研,分發問卷,參考相關書籍的途徑,分點論述的方式研究了在當今城市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情況下,建造專門面向兒童的城市兒童活動空間需要遵守什么原則,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滿足兒童在對應的年齡有著對應的活動場地。
1兒童活動空間設計原則
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提供生存,發展,保護和參與的必要機會和條件,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兒童潛能的發展為兒童醫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兒童的活動空間可分為兩類:一個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空間,例如兒童主題公園,兒童游樂場等。另一類包括城市公共空間不僅有兒童參與,而且使用對象也包括監護人。這些活動空間應遵循的原則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1安全性原則
安全是設計首先應該注意的點,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也是這樣。活潑生動是孩子們的本性,所有設施必須首先以安全為基礎,以培養和鍛煉兒童的身體和冒險精神。大多數器具都是用木制或金屬管制成的。游戲難度等級的分級允許孩子隨著年齡和能力輪流使用它們。同時,游戲設備應該足夠強大,以供成年人偶爾使用。2-6歲兒童活躍的地區應該是塑料和草皮等柔軟的材料地板,以防止兒童在追逐時摔倒和受傷。通往兒童活動場所的道路和兒童活動場所的道路表面應平滑,防滑,通往兒童活動場所的道路應便于嬰兒車。孩子們的活動區域應該有一個堅硬的基礎,讓孩子們玩車等。所有游戲設施均應使用防護地板,如沙子,注塑橡膠,橡膠墊等。小型健身器材適用于7-11歲的兒童,地板采用硬鋪或草坪。但是,如果設施尺度較大且使用方式復雜,就需要設置警告標志并且說明使用方法并且在監護人的監督下使用。所有設施不應該有尖角,活動空間的位置不應該靠近車道,植物的選擇應該更加明顯。它應該主要是喬木,稀疏庇蔭,以灌木為輔,采用無刺無毒的品種,草坪要選用耐踐踏的品種才可以。
1.2自然性原則
近幾年來,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在幼年接觸電子智能設備,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發展。人類起源于自然界,就應該回歸到自然,多和大自然去接觸,發現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美。兒童們同樣可以開拓自己的情感,激發自己的想象潛力和創造潛力,并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得到正確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地形讓孩子們可以通過滾動,潛水,滑動,隱藏等方式感到驚訝。因此,可以在設計或人為引起波動的地形中利用和增強現有的高度變化地形。如果坡度發生突變,請考慮使用可用于運動場地的地形設計滑梯。植物也可以對環境有著積極影響,不僅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還可以放松心情。在兒童活動場地環境的設計中,應該盡可能多的使用自然資源來塑造想要的地形。
1.3體驗性原則
人類的感官由耳朵,眼睛,鼻子,舌頭和身體組成,與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五種感官相匹配。除了這五種感受之外,還發現了許多空間感和平衡感,可以通過空間設施的設計來增加上述感官的體驗。例如,具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活動設施將對兒童的視覺體驗產生很大的影響。如造型奇怪的設施,鮮艷的色彩會吸引孩子們主動去玩耍和探索;鳥語,花卉,聽覺和嗅覺刺激;獨特的木橋設施增強了平衡性,空間,開放性,半開放空間等。事件空間的設計需要遵循經驗原則。感覺舒適的地方更具娛樂性,并且在幼兒的眼中有一些高質量的娛樂場所。能夠在遠離成人控制的同時進行體育活動(當然,首先要確保安全)。這些地方應該有適當的雜亂,成堆的干樹葉,被忽視的植被和死木,比保存良好的公園更有趣。
1.4認知原則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在2歲之前,嬰兒在哺乳期間不能獨立,這是識別和標記的時期。父母只能在戶外散步或在開放空間引導幼兒。3-6歲的孩子開始觀察和理解空間,并且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這個世界的邏輯。盡管是這樣,但他們的能力依然沒有到獨立行動的程度,所以在他們玩耍時需要父母陪伴和保護。7-12歲,童年時期,孩子在這期間一直在學,他們將掌握一定的知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活動將得到加強。孩子們開始喜歡運動,女孩也喜歡各種文化活動。12-15歲,少年時期,是兒童道德,智力和身體發展的綜合發展時期。兒童的活動區域要和兒童的年齡相匹配。現在城市中我們所看到的兒童活動空間設施的大部分以成年人的角度為出發點。無論設計師是否真正從兒童的角度考慮活動的需要,是否掌握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行為心理學都是設計成功的重要依據。我們要去改變一些不合適的活動空間,激發兒童內心對未知事物探索的天性,并將空間設施與現有的技術相結合,才會做出優秀的設計。
1.5以兒童為本原則
所有的設計都應以兒童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和出發點,活動和設施的設置和應用應該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兒童,從而讓整個活動空間變得豐富;活動空間位置的選擇應該滿足兒童可以輕松到達的標準,但不固定。考慮到兒童的活動需要監護人的陪伴,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也要考慮到給監護人留有休息的地方,別切視野開闊,能隨時觀察兒童的活動。
2結語
上述原則是城市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基本原則。著名的景觀設計師,奧亞的創始人李保章先生曾經說過:“兒童最喜歡的地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兒童最喜歡的地方是最好的。”如今,我們應該回首思考以往的設計,從中進行反思,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計一個真真正正為兒童設計的,有利于正確引導身心健康發展的有特色的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程冉、聶睿、蔣雯等.基于認知發展的兒童交互設計研究[J].設計,2016(05):17-20.
[2]弗羅斯特•沃瑟姆,賴費爾.游戲和兒童發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董博儒 王悅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