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實踐課程體系是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會計專業素養與技能的主要課程。現代企業的快速發展讓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在構建過程中更加關注崗位需求。本文從崗位需求出發積極探究了提升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繼而幫助學生在就業中能夠充分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更好地勝任工作。
關鍵詞:崗位需求;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一、現階段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現狀
(一)實踐教學理念陳舊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特點。高職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也是其實現就業、走入社會、滿足崗位需求的重要基礎。但是,當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很多教師依舊將會計理論課程作為教學重點來要求學生,并且在組織教學活動中傳統的教學理念依舊對整個教學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灌輸式”教學方式以及互動較差的課堂構建都讓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變得越發枯燥。同時,有些教師關注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大多是以校內操作為主,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實踐教學培養目標模糊
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具備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較強實踐能力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但是在當前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有些教師依舊將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格在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核算知識這種錯誤的培養觀念上,培養目標出現了嚴重偏離。在這種錯誤教學目標引領下,課程安排隨意、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等均對教學活動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導致了學生并不能夠完全適應當前企業崗位需求。
(三)教師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較低
高職會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很多的應用型院校都會建立一些專門的模擬實驗室,借助這些方針實驗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學校的財務壓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實驗室的軟件和硬件設置并不達標。實驗室設備及材料的設置不能夠滿足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需求,繼而造成了一些教師對實踐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降低。
二、提升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更新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觀念
基于當前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現狀,提升其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現代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進一步明確以及高職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注重更新高職應用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理念。過去的高職會計實踐課程教學通常都是沿用本科模式來擬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的,教學中主要強調的是對專業知識實現系統性的掌握,實踐課程設置課時較少。因此,要實現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提升必須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建立并完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實踐教學課程硬件及軟件投入,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標不斷提升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顯著提升。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耕教學質量
提升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能夠更好地突出教學目標,幫助高職學生顯著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素養,從而能夠充分滿足企業崗位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和成長。首先,教學實踐中要積極調整會計專業教學與社會實踐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基礎,從會計崗位應用實踐出發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培養,使其能夠適應企業崗位需求。其次,要注重完善實踐型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引導和調整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及安排,結合高職教育專業特征,充分展現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不斷提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成效。
(三)修訂實踐大綱,加強實踐考評
要嚴格按照會計職業能力、會計崗位職責、會計實踐要求來重新確定實踐教學目標,并完成對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大綱的重新修訂。以新大綱為教學依據不斷改革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斷發揮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性,實現實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同時,要嚴格按照會計實踐教學要求不斷創新實踐考評方式,運用科學考評機制完成對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成果的考核,以考促教,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育充分展現了高職教育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特點。會計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專業,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考察。隨著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很多企業更加青睞那種具備優秀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介于此,高職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注重提升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掌握專業實踐知識,并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繼而能夠充分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實現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陳佰忠,陳學玲.高職“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探索[J].知識經濟,2012(10).
[2]魏瑋.會計實訓與納稅實務實訓課程相融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視界,2012(20).
作者:李源源 陳蕊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