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時代立意下歷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歷史與時代價值相結合,定位教學目標,精選教材內容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材,時代性是學科教材的靈魂。進入21世紀,培養新型人才成為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集中反映了20世紀初資產階級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展。關于“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一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從教科書的內容及編排來看,人教版教科書中該課由“三民主義的提出”、“三民主義的實踐”、“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三個子目組成,主要介紹了孫中山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提出及影響,并簡要概述了三民主義的實踐。歷史教材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種動態的、生成的學習資源,歷史教學中,要結合課程標準,根據現代社會的需要和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挖掘能為時代服務的材料,創造性地運用歷史教材,以時代之“活水”澆灌歷史教學的“半畝方塘”。
2.史觀引領,以學生為本,對歷史教學做出時代的解讀
(1)從全球史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鴉片戰爭前中英雙方的國情,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救中國,時人有何嘗試,結果怎樣?”通過這些問題,既可以讓學生回顧先前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發展脈絡,又可以借此導入本課,承上啟下,一箭雙雕。
(2)在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研究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強調重點,突出難點,整合教材,分成:“時代呼喚革命理論”、“革命理論影響時代”、“偉人為國順勢而為”三部分進行課堂教學。關于“時代呼喚革命理論”,按照長期、中期、近期三個梯度來指引學生分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形成和發展的社會背景,引領學生認識:不了解20世紀前后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化,就無法理解三民主義提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三民主義的提出也是孫中山順應時代潮流的需要而承擔歷史使命的結果。關于“革命理論影響時代”,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該部分按“三民主義的提出、實踐和發展”三個環節展開,可以采取分組討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認識:革命理論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作用于時代,深刻地影響社會的發展。關于“偉人為國順勢而為”,充分利用與孫中山相關的文字和影視資料比較豐富的優勢,補充合適的史料,多角度呈現孫中山一生的三次轉變中凸顯了孫中山為國為民、與時俱進、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以上對“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的教材分析和教學處理,實際上是從中國近代化的傳承、思想的力量以及人格教育等角度來思考的,而這正是昨天和今天的連接點;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時代的解讀,用時代的價值觀重新審視歷史。
二、關于“時代立意”下歷史教學策略探索的思考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追求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這是每個教師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面對時髦的九零后學生,我們要最大限度地關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用適合學生的思考方式讓歷史說話,讓學生自己從歷史中去探究和感悟歷史,保持對歷史的持續興趣,進而主動吸取精神養料,增強理解現實社會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適合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適當補充一些史料,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歷史、體驗歷史,促進學生歷史知識、能力和意識的成長和發展,從而培養積極向上的科學態度、人文素養和公民意識。有時僅僅提出問題、提供材料是不夠的,還可以預先介紹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同時,基于時代性價值取向的歷史新課程,瞻顧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采取專題體例突出主題、淡化時序,通過實踐、探究、反思、體驗、感悟等多種手段,組織、引導和調控課堂,激活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探究,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有效開發歷史課程的價值內涵,重構高中歷史學術性課堂。這些對我們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活化教學內容,賦予教學內容以時代性和創新性;如何將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引進課堂,培養學生探究、建構的學習方式,促進課堂轉型,做到“時代性”和“學術性”的有機結合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
作者:許霞英 單位:蘇州市吳江松陵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