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意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高校和學生的共同需求,也是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創意經濟背景下作出的理性選擇。文章結合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從賦能理論的視角出發構建了學生應具有創意精神、創新意識同時加以充分賦能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促進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賦能理論;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的背景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意思維和創意人才成為各個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資本和技術主宰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創意在旅游發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內外創意旅游的實踐發展的如火如荼。而發展創意旅游最緊缺的就是創意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意型人才主要是指在創意旅游背景下,能夠將創意與旅游密切結合的能策劃、有創意、善進取、會管理、懂營銷的高層次旅游人才[1]。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與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旅游業的人才發展規劃密切相關。賦能是當代一個新創的概念,還沒有被眾多專家學者過多的解讀,也沒有形成比較準確權威的定義。它最初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后來被廣泛的應用在商業和管理學,其基本的概念輪廓已經呈現,賦能顧名思義,就是為誰或某個主體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基于賦能理論的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學校和教師成為創意人才的平臺和環境。學校成為學生發揮才能的平臺而非絕對的管理關系,教育者的核心職能是變成文化和價值觀的締造者,文化變得更為重要,因為學生愿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另一方面賦能強調學生內心自主的意識,通過賦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意潛能,使之成為學習的主導者[2]。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最新研究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旅游總收入為45700億元,同比增長15.99%;國內旅游人數達到50億人次,同比增長12.64%;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根據我國《“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預計到2020年,國內旅游規模將達到68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將達到7萬億元,中國旅游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大眾旅游時代將全面來臨。根據國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是適應行業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要求推動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適應旅游業新業態、新趨勢的需要調整專業設置的機制。這些都對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3]。
二、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旅游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對專業學生的要求除了相關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意能力、溝通能力等。因此,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旅游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推動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以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培養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4]。從目前來看,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明顯滯后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由于多數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起步較晚,處于旅游職業院校和旅游重點院校的中間,既缺乏辦學歷史,也缺少區位優勢,加上自身辦學思路不清晰,導致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模糊,課程設置缺乏特色,教學方法陳舊單一,造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
(一)旅游管理的專業定位模糊。目前大多數應用型高校雖然設置了旅游管理專業,但對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設和發展還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認識,具體表現為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模糊,對旅游市場的需求和變化不敏感,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銜接不好,教學方式相對落后。這些都限制了學生創新創意能力的發展,造成了一部分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還有一部分進入社會又轉行的現象。隨著我國旅游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的單一的服務型人才,更加傾向于具有創新和創意能力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因此,當前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清晰地專業定位,加強對旅游市場的把控能力[5]。
(二)課程設置不符合專業特色。大多數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特色,課程設置體系混亂,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部分課程明顯滯后于旅游市場的需求,部分前沿課程缺乏專業師資(如《創意旅游》、《茶藝服務與管理》《園林景觀設計》《酒店建筑設計》等),課程內容重復、交叉現象嚴重(如《旅游市場營銷》《飯店營銷》《酒店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等),缺乏高質量、能反映行業動態的本科層次旅游管理專業系列教材[6]。部分高校仍把理論知識作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性和創新性,課程模式落實不到位。
(三)課堂教學方法傳統缺乏創新。從總體上看,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普遍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沒有真正形成教師充分賦能的生動局面。一直以來,高校課堂形成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發揮主動性、提高自主能力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容易導致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差、積極性不高和課堂參與度較低等問題,從而使教學模式變為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感到乏味,不能發揮旅游教學的優勢。由此可見,通過賦能創新教學方法對旅游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教師有必要從賦能的視角重新審視旅游教學,找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的有效途徑,為當前應用型高校的旅游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四)師資力量與社會接軌性不高。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創新創意能力。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普遍存在教師專業水平不高、教學理念陳舊等現象。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師是從歷史、地理專業轉行過來,因此對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缺乏系統把握,加上缺少從事旅游工作的實踐經驗,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特點把握不準,難以將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也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無法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三、賦能理論下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
為更好適應新形勢下我國旅游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實現旅游管理創意型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高校在深入分析當前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應當不斷改革和創新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應該在人才培養機制、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等環節加強學生創新創意教育,著重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意型人才[7]。
(一)構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創意型人才培養機制。高校應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理念,對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體系構建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現有學科結構、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增設創意類課程,對現有教學體系進行優化重組,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復合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學、研、產”相結合全面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8]。1.明確創意型人才培養理念。未來新科技帶來的旅游產業和新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實踐能力強、創意能力強,且具備跨學科知識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互聯網+”時代,應用型高校應在培養創意型人才的理念指導下,找準自身專業定位,通過加強教學改革凸顯專業特色。高校要培養創意型旅游人才,首先應滿足當前新形勢下社會對創意型旅游人才的需要,結合旅游專業實際特點,創新教學觀念與培養模式,明確旅游專業特色定位。在賦能經濟背景下,培養適應新形勢下我國旅游業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意能力的中高級創意型旅游人才。2.突出人才培養的創意素質與能力。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的重點在于突出其創意素質與自主創意能力。一般而言,創意能力的發揮,需要能力主體具有五個方面的素質。第一,應具有品德素質:誠信、責任心、正直、公平、自我控制、團隊精神、注重質量。第二,應具有經營管理素質:主動性、公關能力、談判能力、戰略思維、營銷能力、服務意識。第三,應具有文化素質:審美辨別力、分析性思維、行業經驗、溝通技能、創意能力。第四,應具有社會影響力素質:遵守規則、政策運用力、個人影響力、人脈資源。第五,應具有成就欲望素質:創意控制力、敏感性、冒險精神、捕捉機遇、組織管理能力。
(二)引入以賦能授權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結合旅游專業課程的特點,旅游高等教育以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場景應用為需求,重建師生的教學關系,讓教師“因材施教”“以導代教”,充分賦予學生權利,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能力,讓學生“按需學習”、“自主學習”,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方式變革,推動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1.通過賦能授權轉變師生關系。在新的教學理論中,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如何控制學生,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課堂的賦能授權將成為未來教學管理發展的新趨勢,高等院校在教學管理中積極引入賦能授權充分發揮其控制效能,將成為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具體而言,賦能授權就是要使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時刻關注組織目標和學習任務,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每一名學生的創新和創意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競賽教學、獎勵教學等寓教于樂的方式,營造出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以每個學生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愛上學習。2.采用項目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以項目為載體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構建以“興趣驅動”為導向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緊緊圍繞“任務”這一前提,通過教師對學生賦能,激發學生的創意能力,進而實現創意的教學模式,推行旅游管理類導游模擬、餐飲實訓、旅游營銷、商務禮儀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構建“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興趣導向”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做、創意”一體化。3.通過創建智慧課堂全面應用旅游教育數據。在大數據背景下,通過手機客戶端、云平臺等完成在線測試、系統報告、教學評價、在線答疑、課堂互動等。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采集、整理、分析師生互動環節的數據,及時掌握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未來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態勢之下,程序化的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高校可以打造在線教學平臺,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在線教學系統,實現教師線上教學,線下跟進指導的高效教學模式,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三)建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創意型實踐教學流程。旅游管理專業最大的專業屬性就是極強的實踐性。因此旅游管理創意型人才的培養,應注重提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比重。具體說來,實踐教學流程可以從校內實踐和校外實習兩個方面來建立。校內實踐方面,一方面教師應該增加教學內容中的實踐項目的比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學院可以定期舉辦各種創意大賽,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獨立撰寫項目策劃書、報告書和旅游文案的能力,同時學生通過完成比賽的籌劃工作,也可以鍛煉自身的執行力和創造力。校外實習方面,高校應和知名旅游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校外實踐基地,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技能培訓、工作實習崗位和指導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等。“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通過校企合作,不但架起了旅游企業與高校深層次合作和交流的橋梁,也是實現人才賦能的關鍵突破,有助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樹立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意識,從而更迅速的融入到職場環境中,推動企業和人才相互賦能,實現雙贏。
(四)打造符合旅游管理專業需要的創意賦能型師資隊伍。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高校最具競爭力的資本,也是學生賦能的主導因素。應用型高校應秉承與人才相互賦能、相互成就的理念,在教師引進與培養上不斷進行深度思考,賦予教師足夠成長和發展的空間,鼓勵每一位教師主動思考創新,實現自身和學生的價值。隨著00后大軍走進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這群年輕人以其獨特的學習方式、處事風格,極強的自我思辨和創新能力,不斷刺激和挑戰著傳統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從一味的灌輸式教學,單純的由教師指派任務,完成目標到如今的需要被理解,被認同,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創新創意空間。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1.制定科學的創新創意型師資培養計劃。應用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可根據現有師資情況,通過鼓勵教師讀研讀博、外派深造、學術交流、下企業掛職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和創新創意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學隊伍。2.通過教研結合,全面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應用型高校應利用多種手段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如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和參與創意旅游方面的課題,發表創意旅游方面的文章等,倡導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中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3.邀請校外專家,深入課堂,進行實踐指導。應用型高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框架定期引進校外專家和經驗豐富的旅游業內人士到校內講學,將行業最新動態和理念帶進課堂,便于學生把握旅游業發展的趨勢,為創意型旅游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旅游產業的發展依賴于創意人才的脫穎而出,依賴于全社會對創意人才的重視與培育,依賴于不斷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基于賦能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學習興趣,增加師生間的合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基于賦能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對培養創意型人才有所指導,為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玉蓉,鄭濤,樊信友.重慶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3):57-59.
[2]盧丹.高校文化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百家,2016(S1):312-314.
[3]向勇.創意領導力:創意經理人勝任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李麗 汪冉 單位: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