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將從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現狀和問題入手,在OBE理念的基礎上,從課程目標、畢業要求、能力指標等環節,通過反向設計,找出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并將課程結構優化,進而將高校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市場對接提出構建策略。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旅游管理;OBE
一、相關概念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的指導思想是在實施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目標、對象和要求,來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進而制訂教學評價體系,并以此來核準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保證其教學質量的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重視對社會服務,并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將課程學習與社會服務、社區服務相結合。應用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概念相對。
二、現狀分析
第一,課程設置特色來看,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沒有突出培養的主攻方向,則導致課程在設置上,沒有與本校培養目標一致,也未突出特色,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形似,理論深度相近,專業特長不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第二,課程設置結構來看,各高校有系列型模式(如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專業實踐課等)、模塊型模式(如基礎類課程、人文類課程、經濟類課程、管理類課程、市場分析課程、技術技能課程、實踐與創新課程等)、平臺型模式(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等)、平臺(學科基礎、專業核心、專業選修、實踐拓展等)+模塊型(經管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市場營銷課程、旅游規劃類課程、旅游服務類課程等)、平臺+模塊+課程群型等方式。第三,課程設置內容來看,旅游管理專業屬于管理門類中的一級學科,管理類課程(管理學+旅游企業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等)、經濟類課程(西方經濟學+旅游經濟學)和旅游類課程(旅游學概論+“旅游+”課程)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主體課程,再根據系列、模塊或平臺,結合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傳統與優勢,設置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①課程門類與旅游行業中業務的需要聯系性不強;②每門課程課時安排上設置過長,導致課程門類少而不全,影響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性;③課程的設置還停留在旅游發展初期所需的基礎性課程階段,缺乏對旅游業未來發展所需的能力的培養,其實用性較差;④從大學課堂教學模式來看,理論性傳授仍是主流,忽視應用技能型的培養;⑤在旅游企業實習、實訓過程中,實習內容多為一線崗位技能實習,沒有進行交叉培訓,未重視實訓內涵。
三、基于OBE的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
1.制定預期學習成果(1)確定專業方向。旅游管理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交叉性學科專業,在適應行業的發展中,應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競爭性需求,注重應用型、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專業定位應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解決專業建設的方向問題上。樹立“強化學生就業勝任力培養”的教育理念,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培養。(2)確定培養目標。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應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現代旅游管理理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全面了解和熟悉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方法及運作方式,具有較高外語水平,能在奢華酒店、旅行社、在線旅游企業、旅游景區、旅游規劃公司、旅游咨詢公司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能夠從事旅游管理工作,具有國際視野、管理能力、服務意識和現代旅游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素質的應用型中高級專門人才。(3)制定畢業要求。第一,通識與專業知識。需要掌握通識類、管理基礎知識、旅游、酒店及文化專業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對本專業領域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第二,能使用現代工具,能熟練運用現代管理學分析方法和工具對本專業領域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管理問題。第三,具有研究與創新的能力,能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具有創新思維和初步科研寫作能力。第四,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視野和國際溝通交流合作能力,獲得英語類職業資格證書。第五,具有協作與溝通的能力,能夠使用書面和口頭表達方式,就本專業領域現象和問題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第六,培養職業素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第七,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4)分析能力指標點。根據專業對應的產業鏈與就業勝任力進行課程體系設計和考試模式改革。根據培養目標,適度控制開課門類與開課課時,轉向明確就業勝任力的核心能力要求――具有協作力、學習力、責任力、專業力、應用力和發展力;提煉出具體可衡量的能力指標,并將能力指標作為課程結束時的績效標準,以反推的方式構建課程體系。(見表1)
2.反向構建課程體系(1)設置課程模塊。根據以上對能力指標的分析,并對接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與旅游產品的特色,構建以實踐性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將課程體系分為“基礎理論模塊+外語技能模塊+創新管理模塊+專業實踐模塊+第二課堂”,實現全面化培養、個性化發展的多樣性人才。(2)描繪課程地圖。根據五大課程模塊,對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調整,將基礎理論模塊分別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四個學期,這四個學期也要進入對核心課程的學習,大一、大二將基礎打扎實。從大二開始持續將英語學習貫徹到大四,使學生大學期間持續堅持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口語聽力及交流能力。大三是高階管理的學習階段,提升管理思維、培養管理能力階段。大四加強學生創新方面的能力,規劃、設計、策劃類課程有助于開發他們的思維。專業實踐課程中,每個學年都將安排一次實習,大一對專業的認知實習,持續一周的時間,大二對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的實習,持續兩周的時間,大三對酒店運營管理方面的實習持續六個月的時間,大四對畢業論文設計調研的實習持續三個月時間,讓學生在大學期間多與企業接觸,使畢業時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在各學年中,穿插第二課堂的各類活動,提升學生各方面綜合素養。
四、總結
總之,地方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要率先對接不同目標人才市場需求、不同地域旅游資源開發、不同地域旅游產品屬性來加快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以“旅游+酒店”為專業培養方向,可滿足旅游發展新常態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并樹立“強化學生就業勝任力培養”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專業素質提升為主線,按模塊化教學思路設計課程體系架構。課程內容從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課程、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五大模塊進行,最終達成優化后的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任新玉.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
2.方磊.崗位群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職業技術教育,2016(37).
3.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管理,2016(5).
作者:李穗菡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