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培養機制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我國的教育領域帶來了重大影響,也對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媒介素養教育能力已然成為新媒體環境下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一項必備能力。然而當前我國師范生自身的媒介素養水平、所接受的媒介素養教育狀況都是令人擔憂的。本文在了解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提升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建議,以期能為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正日益取代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利用論壇、微博、微信等方式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可以說,如今的社會信息傳播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環境下,青少年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網民的主流群體,他們接觸媒體的數量、方式和程度,與他們的父輩相比已大幅提升。但是由于青少年群體身心發展尚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尚處在探索形成時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強,在接觸媒介和媒介消費方面易受影響,易產生困惑。而網絡信息、“微社交”內容的審核標準相對寬泛,缺乏紙媒相對嚴格的內容審核體系,致使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網絡和媒介使用上容易陷入娛樂性和盲從性的誤區,遭受身心傷害和財產損失的案件呈上升趨勢。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新媒體未來發展的關鍵,因此,對青少年群體的媒介使用情況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并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均將媒介素養教育列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學校教育中設計了相關課程和訓練環節。但是,與這些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尚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媒介素養教育尚未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課堂,部分教材中雖然包含了一些有關媒介的知識和應用方法,但總體而言,還缺乏系統的教育和指導。這與傳媒時代對基礎教育的要求顯然不符,同時也為青少年素質教育埋下了隱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缺乏具有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教師卻是關鍵因素之一。眾多周知,高校師范生作為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是未來的中小學教師,他們對信息的把握和處理能力可以直接對中小學生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校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培養和養成是提高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切入點和可靠途徑,是推動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關鍵力量。通過“準教師”在媒介素養教育工作中的努力,可以培養青少年對媒介的正確認知,增強他們對媒介的“控制力”,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辨別真實世界和媒介世界,使他們在避免有害信息侵擾的同時,更好地獲取媒介信息,服務于自己的成長。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對媒介知識和媒介理論認知的基礎之上,通過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享用大眾傳媒資源的能力。課題組從師范生自身的媒介素養水平、師范生所接受的媒介素養教育狀況和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水平三個方面展開了調研,尤其是在參考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和國外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能力進行了教育意識和態度、教育知識和技能、教育教學和應用三個層面的調查研究,以期能在媒介素養教育知識的應用、整合設計和教育研究等不同能力維度上對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現狀做出客觀的評估和分析。
二、對策與建議
(一)努力提升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意識和媒介素養教育水平
師范生作為中小學準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將來都會對中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等院校要從提高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意識和媒介素養水平著手,通過提升師范生的媒介素養理論知識水平,為扎實地開展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奠定基礎。高師院校應當組織教育和傳媒類專業的教師去開發針對師范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這些課程應該與中小學教育實際緊密聯系,切實幫助師范生提高應對、解決實際教學中有關媒介問題的能力。例如,幫助師范生了解如何通過媒介素養教育緩解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和電子產品的現象、如何保護中小學生免受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教會中小學生清晰分辨混淆媒介和現實世界等問題。在提升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水平上,要注重對師范生媒介知識、媒介能力與媒介意識并重培養的原則。在媒介能力上,注重培養師范生養成收集和分析、質疑和表達以及制作媒體產品的能力。有效地收集媒介資料,不僅可以幫助師范生更好地備課,還可以幫助他們在媒介素養教學實踐中進行課題研究,從而提升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效地制作媒體產品,能夠幫助師范生更為豐富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在媒介意識上,高校應當注重培養師范生將媒介素養與自身的發展、公民的意識及教師的身份等結合起來,自覺擔當起媒介素養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把教師、教材和教學作為提升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突破口
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培養和養成需要從教師、教材和教學三個方面來實現突破,具體而言,首先要培養和配備有任職資格的媒介素養教育任課教師,這些教師要充分認識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既要具備新聞與傳播方面的專業知識,又要熟悉師范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才能引導和教育師范生在學校期間具備扎實地媒介素養教育能力;其次,要組織編寫針對師范專業學生的、適用性強的媒介素養教育教材,除了涵蓋媒介素養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系統外,還應當結合師范生未來職業的需要,對師范生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教學進行案例教學和模擬訓練;最后,要在課程設置上將媒介素養教育作為師范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引導學生由自發到自覺地學習媒介素養教育理論和媒介素養教育方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教育能力。
(三)以高校的附屬(周邊)中小學為教育試點,產學研相結合,促進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提升
媒介素養教育是關于行動的教育范疇,沒有參與就沒有媒介素養教育,因此,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能力必須在行動中體驗、在行動中獲得認知。高等院校可以組織新聞與傳播類專業、師范類專業和附屬(周邊)中小學校開展三種方式的交流合作:一是組織由新聞與傳播、師范教育專業師生組成的課題調研小組,對附屬和周邊中小學校進行實地調研,了解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案策劃、講義及教材的撰寫提供現實依據;二是師范教育類專業學生在教育實習中,要主動參與到附屬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教育方案設計、教材編寫、師資培養等具體工作中來,為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方案設計、教材編寫等提供鮮活的素材,確保師范生既要成為媒介素養教育理論的行家,也要成為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的開拓者;三是新聞與傳播專業和師范教育專業的師生可以根據調研的情況,對中小學在職教師和中小學生進行分層次、分類別、形式多樣化的媒介素養教育培訓或開展講座,為師生們釋疑解惑,從而增強師范生在媒介素養教育上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師范生具備豐富的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能力。
(四)建立系統科學的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
國外的媒介素養教育大多是由民間來首先推動,然后在特定的范圍和區域內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嘗試性實踐,憑借巨大的成功和卓越的教育效果,獲得政府和教育部門的認可,最終將媒介素養教育以學校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國外的媒介素養教育推廣模式在我國也具有顯著的示范意義。高等師范院校應當成為教育改革的先鋒者,勇于承擔起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和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改革重任,組織成立專業團隊,在媒介素養教育現有研究成果和各級學校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借鑒先進國家在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好理念、好做法,從我國現有教育體制的實際狀況出發,把師范生媒介素養教育能力的培養和養成作為我國高等師范教育和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規劃的關鍵一環,從提升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意識、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培訓、編訂和撰寫適合中小學教學實際的媒介素養類教材等方面,提升師范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能力,從而切實推動和保障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卜衛.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7(01):29-33.
2.趙競凡.師范生媒介素養研究綜述[J].教育,2015(7):120.
作者:李麗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