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資源整合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從源頭上解決了煤炭企業的安全問題。按照《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煤炭資源整合對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非法經營、破壞浪費資源的煤礦,堅決予以關閉;對年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下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一律不得納入煤炭資源整合范圍;同時,對礦井的規模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如:山西、內蒙古、陜西不得低于30萬噸/年;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北京、河北、東北及華東地區不得低于15萬噸/年;西南和中南地區不得低于9萬噸/年;經過資源整合形成的礦井必須采用正規的開采方法,確定政府安全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兩個責任主體,實行安全質量的標準化管理和瓦斯綜合治理體系。因而,大大減少了小煤礦的數量,提高辦礦規模,提升了煤礦的安全、裝備、技術管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了煤礦事故發生,使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同時,通過煤炭資源整合,提高了煤礦安全的整體水平,確保了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是煤炭產業節約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
(2)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長期以來,煤炭資源大面積、高強度的無序開采,導致了不少采煤區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地表沉陷、水資源被破壞,進而引發生態退化以至于生態系統失衡。煤炭資源整合使煤炭企業的數量減少了,規模增大了。在產煤過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與中小煤礦相比,規模企業在煙氣脫硫除塵裝置、在線監測、遠程控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另外,在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治理方面,規模企業較中小煤礦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資源整合后的大煤炭集團擁有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來發展煤炭產業的循環經濟,基本上可以實現共生資源及廢物的綜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與環境保護的統一,從源頭上控制、減輕煤炭開采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煤炭行業技術、裝備、管理、環境保護整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同煤集團百億元打造的塔山工業園區就是煤炭資源整合后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一例,整個工業園區共同組成生態工業鏈,多業并舉,實現了煤炭資源的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把環境污染問題作為企業開發的重點,加強了生態修復和環境建設,地面綠化率達到31%。從生態環境管理的角度來看,資源整合是構筑煤炭開發環境管理“事前防范、過程控制、事后處理”三大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措施,也是治理和保護礦區生態環境、再造碧水藍天工程的有力保障。
(3)煤炭資源整合符合資源型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國家資源型產業政策的要求。資源型行業,特別是非再生資源行業,屬于少數性行業。少數性行業面臨著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的大問題,即提高產業的集中程度,實現規模化經濟效益。首先,通過煤炭資源整合,將大大提高煤炭產業的集中程度,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整合后隨著地理位置的擴大、經營范圍的擴大、企業主體的減少,就可以變外部交易為內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煤炭市場價格的穩定、良性的發展。其次,煤炭資源整合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講有利于促進煤炭產業的集約化。煤炭產業的基礎是技術進步,整合以后,能夠用大資本、大投入、大改造來提高煤炭產業的新型工業化程度,從而走出一條以技術創新提高煤炭產業附加值的道路。第三,煤炭資源整合從根本上淘汰過剩的產能和落后的生產力,有效減少煤炭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推動煤炭企業規模和整體實力不斷壯大,是煤炭產業自身結構優化的內在要求。第四,煤炭資源整合,使集約化開發經營成為可能。以國家產業政策來為煤炭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必要的內外部環境,以政府的產業政策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能夠大大節約非再生資源,大大提高煤炭資源的配置效益,從而促進煤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煤炭資源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構建循環經濟體系,走煤炭工業新型化的發展道路,形成集約化、清潔化、安全化、多元化、穩定的煤炭產業體系。我國是個“高碳”大國,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迫在眉睫。利用煤炭資源整合形成的優越條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是要制定循環經濟規劃,切實構建好循環經濟體系,抓住機遇,在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工業園區的循環經濟,同時還要發展社區、城市的循環經濟,這樣才能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污染減少到最低程度。二是要利用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和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煤焦化、煤焦鐵、煤電鋁、煤建材、煤機械、煤安全等產業鏈條。只有延伸產業鏈條,才能從單純原料輸出的路上實現煤炭工業的優化升級和轉型發展,走煤炭工業新型化發展道路。三是要將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我國每年新增粉煤灰達到億萬噸,煤矸石更是天文數字。要走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就得下決心將其最大限度資源化。四是加強礦井瓦斯及焦爐煤氣以及其他工業余熱余氣的再利用,提高綜合利用資源的水平。五是發展現代煤化工,重點培育清潔能源。將甲醇進行深加工,推進煤制油和煤層氣、天然氣、焦爐煤氣、煤制氣四氣合一的產業化。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低碳經濟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只有延伸產業鏈條,我國工業結構才能逐步輕型化,工業附加值才能得到顯著增加,才能從單純原料輸出的路上實現轉型發展。
(5)煤炭資源整合使能源投融資體制實現了創新,實現了以“資源資產化、集團股份化”為標志的新型投融資體系,讓更多的投資者有機會通過資本市場、以股份制的方式來做大這個產業,為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
2從國際煤炭產業的發展來看,煤炭資源整合順應世界煤炭產業的發展潮流
世界煤炭產業的發展潮流有三個特點:其一,世界煤炭工業實施戰略性重組。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南非等國的煤炭企業逐漸重組為幾家大型煤炭銷售跨國公司,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其二,煤炭生產趨向集中化、大型化。生產趨向集中化,帶來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生產效率逐漸提高,生產成本逐漸降低,市場競爭能力逐漸增強,市場份額逐漸增大,導致煤炭企業大型化。其三,煤炭資源利用趨向綜合化。由于經營范圍的擴大和規模經濟的形成,煤電一體化、煤化一體化、煤路港航一體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綜合利用等聯合生產經營,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已成為國際化大型能源企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通過幾次技術改造,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煤炭企業,基本上實現了采煤綜采化、掘進綜掘化、運輸機械化、監測監控自動化、管理手段現代化。2005年,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2.7%,一批煤炭企業的生產和安全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煤炭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特別是中小型煤炭企業,小型礦井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極低;鄉鎮煤礦生產工藝落后,浪費資源的現象特別嚴重。雖然大基地、大集團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無序競爭依然存在。根據安監總局的統計數據,2007年我國最大的10家煤炭生產企業的年產量總和約占當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的25.6%,而美國1家大型私營煤炭公司煤炭年產量在2億噸以上,約占美國煤炭總產量的18%左右;俄羅斯1家大公司年產煤2.50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95%;印度1家大公司年產煤2.40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77%。我國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形成了煤炭產業的無序競爭。這樣,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煤炭資源的嚴重浪費。從而影響煤炭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由此可以看到,煤炭資源整合對解決我國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和無序競爭狀況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通過煤炭資源整合可使煤炭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減少煤炭資源的浪費,發揮煤炭行業的整體優勢和后發優勢,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2008年煤炭大省山西抓住全球金融危機下對煤炭需求量大大減少這一機遇,針對煤礦的“多、小、散、亂”、安全事故頻發、資源回收率低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狀況,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打響了煤炭資源整合、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重大戰役。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指揮下,取得了重大成果。2009年年底,煤礦整合重組協議簽訂率已達到98.5%,兼并重組主體到位率達到96%,采礦許可證換證率達到90%,符合條件的整合重組煤礦正在陸續復工復產,保留礦井技術改造有序進行,部分資源枯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正在實施關閉。據統計數字顯示,全省礦井數由原來的2600座減少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原來的2200多個減少到130個,70%的礦井生產規模達到90萬噸以上,3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淘汰,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全省煤炭產量己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09年11月以來月產量就達到了6100百萬噸以上。此外,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據有關資料統計,2009年山西省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同比減少1018人,下降率為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了72%;煤礦事故起數下降了40%,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了0.328。經過這一輪的煤炭資源整合,山西省煤炭工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煤炭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的跨越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盡管山西在煤炭資源整合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重重,但山西以犧牲GDP為代價進行的這一場兼并重組,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國家發改委稱“山西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表示,今年有望將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經驗推廣到全國的煤炭行業。
4結論
煤炭資源整合解決了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順應世界煤炭產業發展的潮流,同時,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取得的重大成果更充分證明了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必須走煤炭資源整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