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與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云南因其少數民族眾多,音樂種類也十分豐富。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是其民族在歷史演變、地理環境、社會發展形態等條下形成的,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這也需要我們不僅需要重視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還需從多個方面重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與傳承。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
云南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全省總人口約483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約30%。各少數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是其民族在歷史演變、地理環境、社會發展形態等條下形成的,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也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重視。通過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進行認真梳理,有針對性地提出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策略,才能促進云南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挖掘、整理、傳承。
一、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
現階段,少數民族音樂重要的傳承方式是教育傳承。因此,云南省高等院校音樂藝術專業成為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基地。只有通過系統教育,才可以將少數民族多元化的音樂延續下去,并在延續的過程中,給予創新與發揚。近代中國音樂史也表明,中國音樂教育不僅需要汲取世界其他國家音樂藝術精華,還需要將本民族音樂藝術進一步創新與發展,在保持其傳統獨有特點基礎上,豐富其音樂風格與內涵。但是,我國藝術院校教育仍是依托西方音樂理論體系,更多注重對西方音樂藝術的吸收與引進,忽視了我國現存的豐富少數民族音樂的弘揚與發展,這對我國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傳承仍為不利。只有關注并重視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放大小眾民族音樂元素,才能更好地將這一特有民族藝術延續下去。
二、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策略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需要重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利用,重視少數民族地區高等音樂教育,探尋適合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藝術等發展措施和策略,才能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得到更好傳承與發展。
1.重視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發掘,提高云南高校音樂教育的民族性云南民族音樂匯集二十幾個民族各具特色的藝術成果和音樂文化,其不僅是各民族歷史、文化、環境的體現,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也體現出其他地區傳統音樂難以比擬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是本族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正如彝族諺語所說:“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從中也可見民族音樂在其生活中重要性。可以說,在他們生活、勞動、情感表達等方面,都離不開音樂藝術。從音樂聲中,也可以發現他們的喜、怒、哀、樂。如在節慶日喜慶日,他們開懷舒唱的“酒歌”“打歌”等。除了我們通常所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之外,云南省仍有很多少數民族音樂沒有得到充分發掘,這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帶來一定制約。因此,必須重視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發掘工作,同時,在高校音樂教育,也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精選不同風格、不同文化特點少數民族音樂作為音樂基礎教材,通過邀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到高校開展講座、演出、技能展示等活動,培養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創造便利條件促進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使優秀少數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傳承。
2.組織學生到少數民族山歌會及節日采風,親身體驗少數民族音樂魅力唱不盡的山歌,淌不完的鄉情。云南有種類豐富的民歌資源,其中很多不受季節、場所限制,多在山野田間歌唱。除平時歌唱外,少數民族居民還會定期舉辦山歌會,來自周邊各地山歌愛好者身著節日盛裝,把原汁原味的山歌帶上舞臺,獻上了一場歌舞盛宴。如“三月三”山歌會、六月二十四龍舟山歌會、跑馬山歌會、陽宗海山歌節等。而且,不同民族有其獨特的文化節日,每逢這些節日,本族男女老少都會身著鮮艷奪目、亮麗異彩的民族服飾,喜氣洋洋地從四面八方匯集,呈現歡笑與歌聲的熱烈景象,場面非常熱烈壯觀。云南高校也應充分利用這些山歌會和民俗節日,組織學生到少數民族山歌會及節日采風,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少數民族歌舞的演出與創作中,使同學發自內心的喜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才能學習好少數民族音樂,創作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作品。
3.重視少數民族藝術人才選拔與培養,保證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延續性隨著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逐漸進入校園,使其更具規范化、系統化。在學校,學生除了學習本民族音樂藝術之外,也學量現代音樂藝術,這無疑對促進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發展有很好促進作用。但是,在音樂教育過程中,也發現隨著音樂藝術規范化和系統化,對少數民族音樂藝術造成了一定的侵蝕,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原生態保護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如何“原汁原味”保護與傳承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需要重視少數民族藝術人才選拔與培養,才能保證少數民族音樂教育良好延續性。首先,在云南省高等藝術院校招生時,重視本土化原生態音樂人才選拔與發掘,對一些具有“本土特色”少數民族藝術特長生,給予一定政策傾斜,讓更多音樂素質好、藝術技能突出、熱愛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優秀青少年能夠接受系統音樂藝術教育。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統,保護其音樂藝術特色,避免將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西化”。教師也需要定期深入少數民族地區,了解其歷史、文化、藝術等特色,才能更好了解和理解少數民族音樂藝術要點。第三,鼓勵接受高等音樂藝術教育畢業生投身本民族音樂教育事業,解決少數民族音樂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鼓勵他們做好本民族音樂藝術資源挖掘、整理、收集工作,實現傳承與教育結合,保證本民族音樂藝術原生態化。
4.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開發,弘揚少數民族音樂藝術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少數民族豐富的音樂藝術和文化也為越來越多人所了解。針對云南地區而言,文化與旅游業發展,不僅給當地經濟帶來活力,也可以增加少數民族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條件。因此,將豐富少數民族音樂藝術與當地旅游資源相結合,不僅可以傳播少數民族音樂藝術與文化,使其更好為人們所認知、所認可,對其文化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另一方面,隨著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經濟收入也會不斷增加,少數民族音樂藝術人才的市場價值進一步體現,對其民族音樂藝術傳承也有很好促進作用。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展了大量工作,許多地方都出現極具民族特色文化藝演出,如:昆明的《云南映象》、麗江的《印象•麗江》、大理的《蝴蝶之夢》、桂林的《印象劉三姐》等,都很好展現云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原生態歌舞也展現本民族人民熱愛歌舞、熱愛生活、以及極具個性的生命張力,展現了獨特而博大的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這些文藝節目的成功演出,對于弘揚少數民族音樂藝術,促進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挖掘、整理、收集、采編、創作、傳承等,都有積極意義。
三、結語
對于云南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而言,仍有很多音樂文化需要去挖掘,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下去,這就需要云南藝術高等院校必須重視云南音樂特色的培育,充分利用省內外、國內外良好的藝術氛圍,將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推”出去,讓更多人們認識到原生態的具有明顯民族特征的少數民族音樂。另一方面,也要開發利用音樂資源,做好音樂文化的吸收與引進,將優秀的音樂文化,融入到少數民族音樂創作中,使其為更多的人所認可、所喜愛,也唯有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音樂更好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角強方.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傳承[J].學園,2014,(08):8-8.
[2]李朝陽.淺析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與傳承[J]-音樂大觀2014(11):121-122.
[3]楚楚.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在高等藝術教育中的傳承[J].民族音樂,2010,(01):99-101.
[4]孫毓茗.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5,(4):104-104.
[5]黃睿,路遠.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與傳承[J].黃河之聲,2017,(6):84.
[6]羅鴻敏.云南邊疆地區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J].音樂時空,2015(12):52-53.
作者:許珺 馬銘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