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商務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其勢頭銳不可當。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民生福祉,也關乎國民經濟大局。電子商務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生事物,一經誕生就迅速發展。因此,將電子商務模式引入農村經濟發展體系中,才能使其與現代經濟發展同步,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闡述了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尚存的不足之處,提出了電子商務模式下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旨在以多維度視角研究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各行各業均發生變革。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在傳統經濟模式之外,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即互聯網經濟。互聯網經濟發展模式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電子商務。尤其是近幾年,電子商務呈井噴式發展,迅速滲透到農村經濟發展體系中。作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乎我國現代化的總體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我們取得的成就斐然,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仍存不足,諸多短板尚需補齊。電子商務的出現,給農村經濟發展、生產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動能,以電子商務作為跳板,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電子商務模式給人民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農村經濟而言,電子商務模式的引入為農戶提供了全新的銷售方式,打破了傳統農村經濟規模小、地域性等方面的限制,為推進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盡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二、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農村經濟發展都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國政府圍繞解決“三農”問題頒布了一系列相關農業農村政策,旨在實現“惠農富農強農”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一直是穩中有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農村經濟發展中尚存的一些問題也亟待解決。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城鄉差距大。眾所周知,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保障。我做目前農村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甚至落后,無法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第二,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比較落后。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是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導致生產力水平較低,表現在:分散型為主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不合理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特色農業不突出;銷售途徑比較單一,多數依靠自產自銷,無法實現市場化運作。第三,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業生產出現老齡化、女性化現象。近年,農業人口受市場經濟的影響,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情況與日俱增,致使耕地出現閑置,甚至荒廢,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四,農村文化建設滯后,農村人才短缺嚴重。人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現今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必將淘汰傳統的農業模式。但是,我國農村的文化建設形勢不容樂觀,絕大多數農民群眾缺乏使用現代知識、技術改變現狀的能力。
三、農村經濟發展引入電子商務模式的意義
農村經濟發展積極引入電子商務模式,結合現代物流業,顛覆了傳統的農村經濟模式。一方面,能夠推動廣大農村地區的科技進步,盤活農村經濟活力,增加廣大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全方位調整,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模式的引入改變了農村的生活和生產經營方式,為新型城鎮化的實現打開了新的通道。
(一)利于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信息不暢問題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引入電子商務模式,將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便利條件,也會加快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進程。傳統的農村經濟模式以分散為主,自產自銷,與現代市場脫節,信息閉塞。電子商務利于農民獲取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通過電商平臺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供需情況,合理調整產品種類、價格,提高經濟效益。
(二)升級落后生產經營模式
眾所周知,傳統農村經濟以小生產形式為主,小作坊是典型的生產單位,而現代經濟是以大市場為核心。農村電子商務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農村電子商務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集約型生產模式將取代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效率極大提高之后,農業生產銷售成本減少,實現效益增加。
(三)改善民生,縮小城鄉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生活水平普遍優于農村,城鄉差距呈擴大趨勢。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開始轉變思想,學習使用新科技、新技術改變自身落后的狀態,提高生活質量,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和瓶頸
當前,隨著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日趨完善,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催化劑。農村經濟發展搭上電子商務的“順風車”,實現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著實存在問題和瓶頸。
(一)農村電子商務配套政策支持較弱
2015年國務院的《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實施指導意見。隨后,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項舉措。可以肯定的是,相關政策的出臺促進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就目前看,政策仍不健全,尤其是與之配套的法規、制度缺位,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現代電子商務經濟對基礎設施的要求很高。首先,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是現代電子商務經濟的基本保障;其次,交通設施不盡完善,農村地區的鐵路、公路運輸網尚未形成;最后,廣大農村地區的自來水、電力、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且不均衡,這也成為限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生產方式落后,生產力水平較低
不可否認,我國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生產方式較落后,生產力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仍存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小農經濟占主體,農業優質資源無法得到優化配置,甚至出現浪費現象。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緩慢,受制于落后的經營管理方式,起不到引領地區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農村市場開放程度不高,規模小,不規范,吸引不到外部投資,限制了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四)鄉村人才短缺問題
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只有初中以下學歷,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在互聯網迅速進入農村家庭中后,多數人只是將其作為新的娛樂方式,鮮有將其作為電子商務的交易平臺。現代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門檻,即電腦的基礎操作和產品分析能力,這也直接導致了農民傾向于選擇更為直接簡單的面對面交易模式。同時,由于進城務工創收快,農村大量青年勞力流失,而電子商務涉及的產品定位、包裝、宣傳、銷售、物流等環節缺少人力資源進行學習和運作,致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受阻。
五、電子商務模式下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以來,我國農村電子取得了長足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一些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十分嚴重,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仍落后,相關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為切實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著手解決這些相關問題。
(一)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提供保障
完善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是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關于政策支持,主要有兩點。第一,針對發展較好的、典型地區進行經驗總結和推廣。第二,結合本地區自身資源優勢和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合理統籌規劃,制定事宜本地區的相關制度、規范,為農戶提供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標準,降低農戶經營風險。基于此,各地政府需要深入貫徹落實我國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提供政策引導,為其發展保駕護航。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物質保障
完備的基礎設施是農村電子商務全面、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石。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為了實現物流業務進村,必須加大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要將縣級、村級公路建設列為重點,形成發達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第二,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形成完備的網絡通信體系,實現網絡暢通,確保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順利運行。
(三)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最終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充分合理開發農村資源,使農村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資源得以充分使用,實現資源變效益。與此同時,在發展經濟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開發資源不忘環境保護。
(四)鼓勵電商人才投身農村電商,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隊伍
專業人才隊伍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中堅力量。當前,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短缺問題亟待解決,可嘗試以下途徑。第一,加大人才引進的優惠力度,通過當地政府的宣傳,出臺優惠政策和技術支持,吸引優秀人才扎根農村。第二,搭建電子商務培訓平臺,邀請相關專家或專業機構對農戶進行培訓,提高農戶自身的電子商務知識。第三,完善人才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以更優的政策吸引青年電商人才,帶動農村電商經濟發展。
(五)搭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阻礙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滯后性。為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各級政府應對搭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給予支持,幫助獲得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實現科學決策。搭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產需沖突,避免盲目生產,借助相關信息拓寬銷售渠道,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品牌對于電子商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農村電子商務切不可忽視品牌的培養,尤其是極具地域風情的特色品牌。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優勢樹立品牌,提升產品網上知名度不僅有利于擴大市場,增加農村企業效益,也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六、結語
互聯網技術使現代生活發生了巨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互聯網在我國城鄉開始普及,電子商務開始走入千家萬戶。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新時代的新生事物,其本質上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農村商業模式相比,農村電子商務不僅能夠指導農戶進行按需生產,也為開拓農產品更為廣闊的市場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電子商務以其獨特的信息化優勢,可以短時間內提升農村產業的知名度,提升農村經濟的創新能力,帶動農村生產力增長。盡管農村電子商務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尚存一些問題,諸如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短缺等,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電子商務必將會成為農村經濟發展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龐振華.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相關問題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
[2]江小媚.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9(05).
[3]盧習良.新時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2).
[4]于聚然.扶植農村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經濟發展[J].農業網絡信息,2008(09).
作者:張筑平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