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零售下的農產品供應鏈整合機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須涉及的商品,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生活角度來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已經不能適用于日益發展的市場,本文就新零售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基地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分析在新零售模式下農產品供應鏈所具有的優勢。
關鍵詞:新零售;農產品供應鏈;資源整合;批發市場;供應模式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所有產業都面臨著升級和轉型的問題,在農產品供應鏈上也同樣出現了這種問題。2016年馬云正式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來優化和升級農產品供應鏈中出現的問題,讓農產品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促進農產品的銷售。
1新零售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模式也在不斷轉變,各行各業都在通過改變來適應時代的需求,2016年我國首次提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發展經濟。同年馬云也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是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網絡資源的優勢和實體店的優勢相結合,讓銷售模式升級轉型,通過這種方式讓經濟飛速發展,通過一體化的經濟模式,讓消費者的購買更加簡潔、方便,也擴大了銷售量。新零售是指在人工智能網絡技術等高度發展的大環境下,結合這種技術環境和實際商品的需求,通過物流運輸等綜合到一起讓銷售模式規范化、集體化、整體化,塑造一個新的銷售模式,讓銷售變得更加簡潔、方便,從而促進銷售量的提升。它是以網絡思維引導的新型銷售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再加上物流移動的渠道,促進消費者消費,提高了我國銷售的效率和水平。新零售的提出解決了傳統零售方式的效率問題,它重點在于網絡和流通兩方面,通過網絡和流通結合實體店鋪,讓銷售不局限于地區限制,在打破了客觀條件限制的基礎上,促進資源的整合配置,同時人工智能的應用也讓服務效率不斷提高,可以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我國經濟不斷發展[1]。
2農產品供應鏈的傳統模式
2.1以超市為核心的農產品銷售
現階段的農產品供應鏈多以超市為核心,這種模式可以讓整條農產品供應鏈的多種企業通過不同的渠道,將農產品帶入到銷售中來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超市的設立可以方便地方人群的購買途徑,讓當地的居民可以更好、更快地解決食品的需求,但同樣的超市也具有自己的局限性,超市只針對于區域性的問題,可以為區域內的農產品流通提供途徑,讓區域內的農產品得到最大限度地銷售,但超出了這個范圍往往超市的影響力就會變小,超市的影響力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不斷減小,因此超市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區內的流通問題,但是遠距離、高強度的農產品流通超市還是很難做到的。同時超市因為有品牌效應和需要堅持的理念,因此對于超市農產品的收購和販售,也往往有著一定的質量要求。超市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要求過高,往往會導致很多農產品無法進入到超市的貨架場,而超市因為其特點對于農產品的銷售其實并不算十分理想。這也會導致很多貨品積壓,最后變質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經濟浪費。相較于其他行業,超市往往設立在市中心或者是城鎮當中較為繁華的地帶,雖然交通較為便利,但是距離所有人都相對較遠,并不是可以實時、簡單、快捷的購買方式,而在農產品的需求上,往往都是需要新鮮和迅速。人們在農產品的購買過程中,往往會習慣性地找較近或者是較為方便的購買,而超市處于市中心,對于超市的販賣來講,農產品不具備很高的優勢,很多人因為距離和時間問題等放棄了去超市購買農產品,轉而在街邊的小攤、小販進行農產品的購買[2]。
2.2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品銷售
農產品在批發市場的供應模式主要以初期未加工的農產品為主,它包括蔬菜、原型水果、原型肉禽雞蛋等,批發市場的主要作用是對于未被加工的農產品進行出售,和超市一樣,它對于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聚集在一定的范圍中,與超市不同的是農產品的質量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同樣的批發市場對于農產品的收售和流通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域性。它只針對于地方,在一定的區域內批發市場的菜品流通,可以達到相對較高的程度。但是隨著距離的增加,批發市場的兜售就會相對較低。隨著距離的增加批發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它是一個農產品聚集地的固定場所,批發商通過購買將農產品流入到市場當中,兜售給分銷商或者是單獨售賣給銷售者,在這種模式下,無論是批發商的進供產地還是銷售產地,都因為價格差異相對較大,導致了農產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同時在農產品批發地區的批發市場,往往沒有足夠的冷凍設備和專業的運輸設備,這就會導致在運輸過程當中損耗相對較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農產品銷售價格的提升也會影響銷售量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轉售出手,讓原本很便宜的農產品價格提高了不少,影響了市場的需求。在運輸方面,因為銷售者的職業問題和批發市場的地理位置往往使農產品的價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長,讓農產品的銷售更加困難。銷售價格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反饋與銷售量,銷售量的多少也可以體現銷售價格是否符合于產品的價值,通過不斷地轉售出手的過程中增加的成本,讓農產品的銷售價格不斷提升,到最后高于農產品本身的價值,讓銷售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銷售的減少,也會導致相對應的農產品供應商,雖然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但是在不斷轉售出手的過程中提高了銷售價格,最后也會影響到供應商的銷售,讓供應商的兜售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困難,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利潤不斷地壓縮,最后喪失了繼續做下去的動力[3]。
2.3以深加工為核心的農產品銷售
傳統農產品的供應鏈條還有一個深加工企業的供應鏈模式,這個供應鏈條是以深加工企業為主要重點,通過聯系農戶和批發商來進行銷售。這種供應鏈條主要是掙取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通過不斷地加工來提高農產品的價格賺取其中的附加價值,每一個深加工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過對農產品原形的不斷改良和加工,以更高的質量和價格流入到市場銷售當中,這種供應鏈模式相較于另外兩種供應鏈模式,有著更簡便的管理方法和更好的標準。市場對于這種供應鏈模式管理起來相對較為容易,同時也可以保障供應鏈模式中產品的質量,提高農戶的經濟收益,但是相較于另外兩種供應鏈模式,深加工企業的供應鏈模式,往往會以一個較小的形式出現。這種供應鏈往往是以企業為單位或者是小作坊通過自己的手工加工來提高農產品的價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產品的銷售數量和銷售能力,但同時也會因為規模相對較小而導致在經濟方向上把控不準、信息閉塞,對于科學水平和現代科技的應用相對較少,出現了出力不討好的現象,而所涉及的利益問題和利益分配的問題也時有發生。對于企業來講,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控現在的經濟方向以及現代科技的應用,就很容易被淘汰在時代的潮流中,無論是任何企業都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作為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往往面臨著這種問題會更加嚴峻,因為企業管理者或者是小作坊內部人員的客觀局限性,對于現代經濟的發展方向,以及科技的應用能力都相對較弱,他們很難把控時代的方向,也就很容易被淹沒在潮流中,難以長久的生存發展下去。
3現階段農產品供應鏈的缺點
3.1物流成本相對較高
現階段農產品供應鏈條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物流成本,因為現階段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講,農產品的供應鏈條都需要物流的存在,而物流成本一直都相對較高,占據農產品出售價格的很大一部分。這也就導致了農產品出售價格因為過高而導致的銷售量不足,無論是在農產品向批發市場和超市運送的過程中,還是高技術提供附加價值轉售到分銷商手中,都會出現大量的運輸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就會被抬得很高,同時在運輸中也會出現一定的損耗,價格往往是導致銷售的一個主要問題,如果想要達標,或者讓銷售更進一步發展,就需要降低物流成本,降低整個產品銷售過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從而降低商品出售的價格[4]。
3.2消息不同步
信息一直是經濟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只有信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明白了銷售和經濟消費的趨勢,人們的消費理念思維傾向才可以更好地促進銷售量的提升。而在農產品銷售供應鏈中,供應鏈涉及各個環節,它們所收到的信息都是不對稱的,沒有同步的信息,這也就會導致在銷售過程中,每個環節所需要的產品往往都不一樣,而提供的產品和所需求的產品飽和度相對較低。這會讓供應鏈各個環節中的供應商承擔著更大的風險,所受的經濟利益也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讓供應鏈的協調發展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經濟消息不同步就難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整合力量提高銷售量。
3.3溯源系統應用不夠
在農產品銷售中很容易出現產品銷售質量都不達標,對于這種現象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抗拒心理,對于產品的購買欲望逐漸降低。針對于這種現象,我國也適當地推取了溯源系統,通過溯源系統可以提供各個環節中產品的信息,而通過各個環節中產品信息的調查可以了解到在農產品的哪一個環節當中會讓產品出現問題、產品質量不達標,從而維護消費者的基本利益,通過對于供應鏈環節中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覆蓋,從農產品到出場一直到農產品傳輸到消費者手中全方位分析,評估對出現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進行追溯[5]。通過溯源系統可以讓消費者更加安心、更加放心地購買農產品,也不至于一旦農產品出現問題,就向農戶索求賠償,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農戶身上,從這個角度來講溯源系統是一個十分先進且有效的系統,就目前而言我國在溯源系統的技術上已經達到了我們所需要的高度。但是在應用上還不夠全面,還沒有普及到農產品的所有行業當中,只是少部分產品擁有溯源系統的質量保障。雖然技術已經達到要求,但是在推行過程中仍然沒有大量的使用。同時相關行業出售過程中,對于溯源系統的要求相對較少,這也就導致了溯源系統在應用上范圍較窄,沒有完全地貼合于市場農產品供應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也沒有針對所有的農產品,使農產品質量一直無法得到保障,只有少部分農產品可以讓人們放心購買[6]。
4新零售背景下的農產品供應模式
4.1促進供應鏈的消息同步
在新零售背景下,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農產品供應鏈的整合,現階段的農產品銷售行業的問題主要在采購生產和物流等方面,因為消息不及時或不準確,往往不能生產出符合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傾向的農產品。而物流成本相對過高,導致了價格的上漲,同時因為生產產品不符合于現代人們的思維傾向和銷售方向,導致生產和銷售出現了脫節。在新零售背景下,通過網絡的運作,可以讓生產商和供應商都可以很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消費者的需求和最新的經濟信息和科技信息,讓產品不斷地升級轉型符合于人們的消費標準和市場需求,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性,加速供應鏈的運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地整合,通過網絡來提高資源的整合能力,將相同方向的產品放置在一起進行運輸,降低供應鏈當中物流的成本。這也進一步壓低了商品出售時的價格,使銷售量進一步提升,同時也通過網絡可以讓消息同步,讓整個農產品供應鏈可以達到更好地協調,生產出被人們所需要的產品。這樣無論從價格因素還是從取向因素都充分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使消費者有更高的消費欲望,從而使銷售量進一步提升[7]。
4.2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的資源整合
新零售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可以讓資源得到更好的整合。人們通過網絡來搜尋自己的需求而供應者也通過網絡來販賣自己的產品,通過網絡可以擴大區域的影響力,讓農產品的供應鏈不再局限于區域。就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而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可以讓農產品的供應鏈影響和波及的范圍更加廣泛。例如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是以超市、批發市場和深加工企業為核心,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隨著距離的增加它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對于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區域,而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就可以擴大這個區域的影響力,讓從區域變成地域,甚至波及更廣泛的空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來促進資源的整合,讓農產品得到充分的流通。傳統的農產品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飛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市場經濟在不斷變化、升級、轉型,而如果仍舊以傳統的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的發展將會舉步維艱。利用電商平臺對接線下讓供應模式更加多樣、更加便捷,也提高了人們的銷售欲望,同時也降低了在銷售環節當中出現的中間商賺差價的銷售成本,進一步讓價格降低,對于購買者而言銷售價格降低,可以節省他們更多的資本;對于銷售者而言環節中出現的成本降低,也可以加大他們的利潤,同時在總價格降低的基礎上,他們的利潤也會得到提升,提高了他們的生產效率和生產熱情,促進了農產品的發展[8]。
4.3溯源系統得到保障
溯源系統是一種根據農產品的銷售質量而制定的系統,它可以在銷售的各個環節中,追溯銷售質量出現問題的環節,從而讓購買者的權益得到保障,但是溯源系統在落實上仍然出現壓力和困難。農產品基數大應用上很難全面落實溯源系統,而在新銷售的基調下,人們通過線上直接購買產品,可以更好地和廠家對話。通過和廠家的對話免去了溯源環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解決了溯源系統落實的困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可以省去很多供應鏈環節,從而促進了溯源系統的落實,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促進農產品銷售量的提高。
5結語
在我國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中出現了很多客觀限制,導致農產品銷售量很難進一步提升,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所有企業都在面臨著升級和轉型,傳統方式的農產品供應已經不能滿足于現在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新零售的概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來提高農產品的銷售力度。現階段農產品的供應量仍然存在著物流成本相對過高、消息不同步、溯源系統應用不夠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新零售的特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讓農產品的銷售進一步增長。
參考文獻
[1]楊平.基于供應鏈的湖北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2]張建奇.新零售服務邏輯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模式創新[J].農業展望,2020,16(03):147-152.
[3]王曉宇,劉曉萌.“新零售”視角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優化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2019,36(07):19-23.
[4]黃艷攀.“新零售”背景下生鮮供應鏈的協調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19(18):4-5.
[5]蔣麗君.“新零售”風口下農產品供應鏈演變與協調機制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9(02):105-107.
[6]趙振強,張立濤,胡子博.新技術時代下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構建與運作模式[J].商業經濟研究,2019(11):132-135.
[7]馮穎,吳茜,張炎治,等.VMCI下基于剩余產品成本分攤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J].系統管理學報,2019,28(03):579-586.
[8]王朋營,張亞星.新零售下的企業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最優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9(34):177,189.
作者:朱彩虹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