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他們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高等學府的畢業生,而且還有社會上海量的勞動者。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高職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這也是其得以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然而從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其中暴露出的問題較多。對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缺乏應有重視,導致其就業競爭力被大大削弱,職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該文將探討和研究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針對當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加以培養,促進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的協同發展,從而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業能力;英語教學;改革對策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都占據主體地位,他們與學生的交流較少,所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的關聯度不強,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表現出抵觸情緒,無法充分認識到學好英語對于自身未來的就業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思維不活躍,導致高職英語教學極易流于形式。為了打破這一局面,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推動英語教學改革,以先進教學理念為指導,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給學生創造更多跨文化交流實踐的機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而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1]。
1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必要性
自我國教育體系改革實施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對于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也充滿期待,可是各個領域的新增就業崗位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就業者群體的需求,許多高職學生都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殘酷命運。同時,我國高職教育過于看重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文化教育方面投入的關注不足,使得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不突出,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最終導致高職學生的就業之路遍布荊棘,教育資源被浪費,這無形中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埋下了巨大隱患。現階段,英語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交流與合作中經常使用的語言,各行各業對于應聘者的英語素質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這就意味著高職英語教學必須立即實施改革,將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擺在首要地位,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靈活使用英語與國外友人交流,為企業單位創造效益。那么,高職學生就會成為就業市場的寵兒,深受企業單位的青睞,其職業發展目標和人生價值都能順利實現。可以說,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應該得到高職院校和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2]。
2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理念未及時更新
教學理念不夠與時俱進是制約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原因。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是會將詞匯和語法作為重點內容,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給學生增添了沉重的負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遭到了極大的抑制。有的教師甚至認為英語學科的設置與學生未來就業關系不大,只要學生能夠通過期末考試和英語等級考試即可,這導致教與學的態度都不夠端正,整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發自內心地抵觸英語學習,英語技能得不到有效鍛煉,其職業能力發展將受到阻礙。
2.2教學內容不具有職業化
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都沒有認識到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能夠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人才,各個專業所教授的英語課程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沒有體現出專業之間的差異性,沒有與學生將要從事的職業相掛鉤。正是因為如此,學生才會認為英語學習對于職業能力培養毫無助益,從而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的職業化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只有加強英語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在專業的關聯性,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否則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就會處于較低層次[3]。
2.3缺少良好的語言環境
高職學生接觸的群體普遍說的是漢語,他們的漢語思維根深蒂固,在英語學習中也會用這樣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而中西方文化有著顯著差異,有些語言習慣甚至截然相反,若將漢語思維套用到英語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必然會走更多的彎路,他們在跨文化交流時也容易出現尷尬,引起國外友人的反感。然而高職英語教師并不注重語言環境的創建,學生的英語交流只局限在課堂上,得到的實踐鍛煉機會少之又少。此外,有些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因害怕受到他人的嘲笑而羞于開口說英語。這些都限制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使其難以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
3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對策
3.1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
要想保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效性,首要前提就是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置,明確提出高職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職業場景。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將其當成一項終身事業。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利用好碎片時間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英語技能。如果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英語水平成長極為迅速,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就會取得突出成效[4]。
3.2完善英語教材建設
教材是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于教材內容,學生可以在課下自學,然后在課堂上提出疑問,由教師答疑解惑。而教師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則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使教材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對高職英語教材予以精心編撰,加強其與專業課程的聯系,向學生展示英語知識是如何被應用到職業崗位工作中的,學生就會產生恍然大悟之感,學習態度不再被動,同時會爆發出對英語學習的無限熱情,高職英語教學氛圍也將煥然一新。高職院校編撰的教材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囊括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規律,講述不同場景下的英語應用要點,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其次,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合適的英語資料,使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的英語交際詞匯,可以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后,善于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將國內外最新前沿成果制作成教學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所在專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形勢,為英語課堂增光添彩。這樣,學生對于就業將不再感到迷茫,將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和職業目標,并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只有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從根本上發生轉變,高職英語課堂才會成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新陣地。
3.3運用項目化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使用英語的平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高職英語教學與職業崗位的成功對接,從而使高職學生的就業道路越走越寬。項目化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有效舉措,其以真實項目為依托,讓學生在工作場景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英語技能的訓練。學生需要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的解決之策,并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共同完成項目。項目化教學模式充分彰顯了職業英語教學的價值,將會給高職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精心挑選實用性較強且符合高職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項目,由淺入深地對學生的英語技能進行訓練;其次,教師要使用輔助性教學設備或道具,盡可能按照職業場景營造氛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扮演中。例如,教師可安排旅游專業的學生自由選擇導游和游客的角色,進行情景對話,使用“We'dliketogoto...”“MayIhelpyou?”等句式。最后,教師要采用學生和團隊自評、互評等形式對每組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并指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項目探索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穩步提升。
3.4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相關調查顯示,幼兒之所以能夠迅速學會母語,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所處的良好語言環境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和吸收語言信息,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效率。這一理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同樣適用。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可以準確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解決學生的困惑;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長處,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履行自己的職責,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致力于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具體實施要點為,在傳授英語基礎理論知識時,教師應注重自身語言技巧的應用,與學生平等交流,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期許。當學生犯錯時也要委婉指出,為學生提供改進方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好感,使學生敞開心扉,勤于思考,善于溝通,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喜好,積極開展英語跨文化交際活動,比如真實情景交際、電影人物模仿等,引導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掌握英語知識的應用方法,并幫助其逐漸建立英語表達的信心,使其愿意開口說英語,從而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4結語
傳統高職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無法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自然也無法給學生的就業帶來幫助。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已然成為新時代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高職院校應重新設置教學目標,增強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的關聯性,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為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學生的早日成才,讓他們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芙.就業導向下的高職英語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19(36):174-175.
[2]任秀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與建議[J].海外英語,2019(22):5-6.
[3]沈艷.引入分級閱讀提升高職學生英語閱讀素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9(50):267-268.
[4]段翠英.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J].輕工科技,2019,35(12):152-153.
作者:尹梅 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