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史料解讀能力培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用史命題,變學生為命題者
為了激發學生解讀史料的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嘗試充當歷史材料題的命題者,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曾持續讓學生進行練習,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材料一 君主專制對統一全國有利,但專制過頭也會引起朝政的混亂和地方不安。在一定條件下,女王專政、外戚和宦官專權的產生,都跟封建專制有關?!讐垡汀吨袊ㄊ?#8226;導論》材料二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沿著秦所開辟的道路行進的。在這條道路上,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方文明……它的長期延續與極端化的發展,曾嚴重地阻滯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周良霄《皇帝與皇權》針對這兩則史料,筆者曾讓兩名學生進行設問命題。學生A從文本意思出發,設計了有關中國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制度影響的問題。而學生B則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延伸到有關的形成背景、發展過程、時代特點,甚至專制到民主的特點、中西方政治思想等內容。相比較而言,學生B的解讀更全面而到位。經過這類訓練,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和方法自然就會增強。
二、保證時間,讓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解讀史料時間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它要求的能力是潛移默化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為此每節歷史課一定要設置相應的環節,要有適合學生解讀的史料并指導學生正確有效解讀,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史料解讀,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三、訓練有法,保證訓練有效
筆者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提煉,形成了一套較為實用的史料解讀步驟,并讓其成為學生解讀史料的一般方法,進而成為一種歷史思維。史料解讀的一般步驟:
①遵循閱讀四原則閱讀史料;
②縱橫聯系分析史料;
③針對史料信息提出問題;
④記錄史料呈現的相關知識;
⑤針對問題提煉觀點,準確總結表述。比如:材料一 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張維屏《三元里》材料二 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愿人人戰死而失臺,絕不愿拱手而讓臺?!S遵憲《七子之歌•臺灣》第一步:關鍵詞原則?!叭铩北砻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內容;“倭人竟割臺灣去”說明是甲午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第二步: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可以聯想到鴉片戰爭的相關背景、過程、結果、影響。第三步:針對材料的內容提出問題。三元里人民為什么要進行斗爭?他們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斗爭的?這場斗爭的對象為什么會和以三元里人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發生沖突?斗爭的結果怎樣?你怎樣評價這場斗爭?每個訓練環節按照基本步驟進行操作,讓學生形成一種技能,同時形成一種聯系相關歷史的思維方式。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史料解讀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師者的智慧和學者的專注。浩如煙海的史料是每個歷史學習者的精神給養,不能全數去掠取,只有借助于思維方法和能力去收獲精華。
作者:張偉琴 單位:浙江云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