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人員災害護理能力培養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護士災害護理能力的探討及分析,提出護理人員災害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以提高護士在災害事件中的救援能力,幫助護士在災害護理救援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減少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傷亡,同時也為災害救援隊伍提供高素質的護理人員儲備力量。
關鍵詞:災害;護理;培養
世界衛生組織對災害的定義———任何能夠造成設施破壞、經濟嚴重損失、人員傷亡、人的健康狀況及社會衛生服務條件惡化的事件,當其破壞力超過了發生地區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地區以外的地區求援時,都可以定為災害。災害護理是指系統地、靈活地應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和其他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為人類的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在地球上無論哪一個國家地區,都會多多少少的經歷過不同大小的不同程度不可預想的不同災害,對我們人類造成了許多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精神創傷。而我國正是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自然也是災害的多發區。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對我國人民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也是對我國的災害護理的一種嚴峻的考驗。由于災害現場的復雜性,多變性和緊急性,護士作為救援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救援工作中承擔了現場救護、受傷人員檢傷分類、轉運、災后康復等一系列工作[1],護士的災害護理能力對發生災害時應對和受害人員災害康復影響巨大[2]。可見護士的災害護理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因此有目的、有計劃挖掘人才并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知識全面、技術精湛的精干災害救援備災護理隊伍,顯得異常急迫[3]。本研究擬對護士災害能力進行探討與分析,提出相應的培訓內容,以提高護士在災害護理中的作用,同時為災害護理提供精良的人員儲備。
1護理人員災害能力分析
1.1我國災害護理的現狀
由于現在全球災害的發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發,災害的預防與應對已經成為各國關心的重要議題。國外的災害護理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累積了很豐富的知識經驗。而我國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對災害護理的意識逐漸的增強,并且已經意識到災害護理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華護理學會也于2011年加入了世界災害組織,為我國的災害護理發展搭建了平臺。但由于我國的災害護理的起步比較晚,我們現在并沒有開設災害護理方面的教育課程,也沒有災害護理繼續教育的培訓體系。在災害救援中護士都是從不同科室抽取知識經驗豐富的護士參與救援,他們當然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這些護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缺乏救援的經驗,身體和心理都沒有做好野外作業的準備,影響了我們災害救援的救治水平。因此有一套完善的災害護理的培訓體系,應該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重點。
1.2護理人員災害護理能力的水平
災害護理能力(DisasterNursingCompetencies,DNC)的培養與研究對于災害救援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近年來,在護理專家不斷地努力下,研制出了許多對護理人員災害護理的評測工具。盡管這些還處于一個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但對護理人員DNC現狀的評估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通過這些評測工具了解到我國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及不足,為護理人員DNC的培養提供了參考的依據。經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缺乏相當專業的專科災害護理人員,參與救援工作的護理人員的專業受教育程度偏低,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搶救設備相對落后,護理人員的應急的意識和處理能力相對薄弱,心理素質的準備也不夠穩定,參與現場救援的經驗缺乏,心理救援的專業知識技能的缺乏等。總的來說就是:我國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災害護理能力,但總體水平不高,這些能力在災害救援時凸顯不足[4],還需要在未來的路上不斷地探索與發展。
2護理人員災害護理能力的培訓
2.1災害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災害發生前即災害護理的準備期,是災害護理中的重要內容,這期間對未來可能需要參與災害救援的護理人員進行教育工作是平時災害護理中的核心工作[5-6]。所有的綜合能力的養成都是建立在強大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而災害護理是一門靈活多變的技能,涉及的知識也包括了很多方面,甚至有些不止停留在醫學方面。張琳等[7]通過德爾菲法確定了護士災難護理學課程的培訓內容,包括災難護理學概論、災難護理學核心知識和技能、災難中傷員的急救與護理、災難心理護理和災難護理管理5項指標。除了這些相關專業之外,還應該開展相關的公共衛生學、流行病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學習。
2.2災害護理實踐能力的培訓
涉及專業知識較深,簡短的培訓仍不能明顯提高判斷正確率。因此,重視模擬訓練,不失為災害醫療救援準備工作中護理人員培訓的一種快捷方法,有利于快速提高其災害救援中批量傷員處置能力[8]。可以有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觀看視頻等多種形式。而其中以現場模擬演練為主,真正參與其中,才能有效地提升護理人員解決和應變能力。應該定期進行演練,強化各項急救技能,讓護理人員能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充分的發揮應急處理能力,爭分奪秒,就地取材,進行緊急救援,減少傷害,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
2.3護理人員的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
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都是對野外救護的護理人員最基本的要求。災害現場的環境通常都是很惡劣很艱苦的,物質匱乏,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交通不便利,而且隨時都很生命的危險,這個護理人員的身心都是嚴峻的考驗。所以平時應加強體能訓練、野外生存訓練、徒步訓練等。災害對每個人的心理都會造成一定的恐懼感,而護理人員也不例外。平時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讓護理人員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克服心理的恐懼感,做到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完成自己的生命,發揮在大災大難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2.4重視災害心理的重建
災害發生后由于事發突然,絕大多數人心理上是難以接受的,有些人會產生否認、憤怒、恐懼、抑郁等心理變化,嚴重者產生各種心理疾病,這嚴重影響傷者的醫療救護,不利于救護工作及時有效的展開。因此,應設置心理學相關課程,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干預師”[8]。災害心理護理包括災害發生時的心理反應、心理干預技巧、人際溝通技能、常見災后心理障礙救護[9]。護理人員應對災害的心理方面進行全面的學習并具備這一技能,幫助病人及其家屬能夠在心理上應對災害帶來的各種復雜的心理變化,順利的渡過這個應激期,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增強災后的適應能力,維持社會的穩定。
2.5加強國際災害護理的交流和學習
由于我國災害護理還比較落后,而加強國際交流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地參加各種國際性的會議,參與各種國際性的災害救援行動,學習其他國家的理念和經驗。總結每一次災害發生后救援行動的經驗教訓,然后與各國進行學習和分享,這樣促進才能我國災害護理學的發展,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的災害護理培訓計劃。綜上所述,隨著現在災害發生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我國的災害護理已經到必須要發展的地步。建立一個完善健全的災害培訓機制,提高護理人員在災害現場的救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讓護理人員在災害救援中發揮最大的能力,拯救受災的人群,保障人們的健康和安全。同時我們也應該多促進國內外的學習,學習先進的理念和經驗,構建一個完整的災害護理體系和災害護理培訓計劃,讓災害護理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歌.海嘯救援中的護理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66.
[2]南裕子.災害的預防準備及重建:災害前沿護士的職責[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061-1064.
[3]趙光昱,朱興蓮,劉梅瑤,等.災害救援護理備災體系的構建與管理[J].護理學報,2013,20(12A):19-21.
[4]李玉樂,李凡,史冬雷,等.我國災害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115-118
[5]南裕子,渡邊智惠,張曉春,等.日本災害護理學的發展與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632-635.
[6]BrownLM.Disastersandcatastrophicevents:theroleofrehabili-tationnursesinpreparednessresponseandrecov-ery[J].RehabiNurs,2010,23(6):236-241.
[7]張琳,李亞潔,趙喜蘭,等.應用Delphi法確定護士災難護理學課程設置的內容[J].護理學報,2011,18(5A):4-9.
[8]劉逸文,成翼娟,廖燕.從汶川地震緊急醫療救援實踐探討我國災害救援護士的培養[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598-599.
[9]李書紅,趙薇.我國災害護理教育與培訓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33-34.
[10]唐孝玲,劉華渝,沈岳.創傷外科護士醫療救援模擬訓練———檢傷分類訓練模式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14,16(6):534-537.
作者: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