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無公害淡水養殖的病害防治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質及飲食結構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近年來,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支撐下,我國淡水養殖及海洋漁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產出的水產品品質優良、種類豐富,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需要。目前,在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海洋資源不斷匱乏,水產養殖成本越來越高,大力發展淡水養殖已成為當前水產品養殖的主要方式。但是,與海洋養殖業相比,我國在淡水養殖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各種病害問題頻發,嚴重阻礙了我國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對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進行簡要探析,為我國淡水養殖的病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淡水養殖;病害防治
近年來,在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食品安全問題逐步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人們開始了解有關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并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無公害食品成為了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無公害食品生產過程中,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無公害食品的產品、生產地及加工工序作出科學規定。與海洋養殖不同,淡水養殖需要通過水庫、池塘及江河等進行魚類、蝦蟹類養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養殖的規模。另外,與海洋相比,內陸水域沒有較好的流動性,從根本上增加了水產品病害防治的難度。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實地調研,從以下六個方面對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
1養殖水域設計與建造
在淡水養殖中,最為關鍵的是養殖水域的設計與建造。在設計建造之前,要提前對水源地點進行嚴格的勘察,在保證水源質量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后,方能進行養殖水域的設計與建造。具體來講,水域水質要滿足淡水生物生產標準,不能含有大量污染物、金屬物質與病原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制訂了漁業水質生產標準,在勘察水源時,可以依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與建造。在建造養殖場地時,要根據養殖規模、養殖場地面積等綜合設計出科學的養殖地,要在養殖區域內設置出入水口以及完整的進排水系統,務必保證每一個獨立的養殖場都能夠擁有完整的進排水系統。另外,在引進水源時,要做好水源的消毒工作,并保證氧氣容量與水溫達到國家規定的養殖標準。
2病原體控制與消滅
與海洋養殖區域不同的是,我國內陸的淡水養殖區域內水源流動性較差,必須時刻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才能真正達到病原體控制與消滅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通過改善水域水質實現病原體控制與消滅的目的。具體來講,可以在池塘水域內定期投放漂白粉、生石灰等物質來調節池塘水質。另外,在投放魚苗等水產品幼苗之前,首先要根據《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對這些幼苗進行檢疫,不僅可以保證幼苗的質量,而且能夠保證幼苗的繁殖能力。最后,要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殺菌消毒工作,從水質、苗種、場地、工具及飼料五方面加強病原體的控制[1]。
3無公害漁藥的使用
所謂無公害漁藥,主要是指其具體成分中沒有無毒成分存在,而且能夠快速在水環境中分解,不會對水質產生影響。通常來講,無公害漁藥都有相關的生產與使用標準,可以根據這些標準來選擇無公害漁藥。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堅持預防為主。要定期對養殖水域投入無公害漁藥,定期殺滅其中的蟲害及病毒,堅持防治結合,盡可能多地使用生態環境友好型漁藥,從根本上降低對水池生態環境的破壞。第二,堅持安全性原則。要嚴格按照國家安全標準進行淡水養殖,必須保證使用的漁藥屬于無公害類型,從根本上保證淡水養殖的安全性與科學性。
4季節性疾病的防控
在淡水養殖中,有些疾病屬于季節性頻發的疾病,一般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因此,養殖場要結合實際情況,搞好季節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草藥預防、外用藥物及飼料使用都能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對外用藥物來講,可以直接把藥物潑灑到養殖水域,也可以通過在養殖場地懸掛藥用竹簍進行疾病的防治,這種方式可以對魚類體表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銅、漂白粉及硫酸亞鐵是常用的藥物。另外,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大蒜素等藥物來防治魚類的腸炎。對于中草藥預防來講,可以針對魚類的皮膚病利用流蘇子等中草藥進行預防與治理,進而增強魚類的抵抗力,為促進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2]。
5提高水產品抗病力
對于水產品病蟲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加強外部防治力度,利用藥物的投放來防治魚類病蟲害;另一方面要從魚類自身出發,不斷提高水產品抗病力。具體來講,第一,要實行科學的放養。在放養之前,首先要科學選擇合適的品種,盡可能保證魚類放養的單一性,避免混養帶來的疾病感染。另外,可以在北方地區進行冬季放養。第二,科學投放飼料。在投放飼料之前,要對養殖水域進行調查,保證水溫、天氣及水質等達到漁飼的投放標準,盡可能保證科學投放飼料。第三,調節水質。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池塘中的空間會逐漸變小。因此,可以采取隔天向池塘灌注新鮮水源的方式增加養殖場水域的流動性與活性。
6標準化生產技術
在具體的生產技術運用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要結合養殖產品的特征,不斷完善操作流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飼料喂養、日常維護、苗種引進、疾病預防等,可以通過標準化生產技術對每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水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全生產[3]。
7結語
要想實現淡水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應用,如提高水產品抗病能力,合理設計與建造養殖水域,加強病原體的控制與滅殺,推廣使用無公害漁藥,及時防控季節性疾病,才能實現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6(7):96.
[2]陳海沖.淡水養殖病害生態防治技術[J].海洋與漁業,2008(10):39-40.
[3]張冠宏.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J].水產科技,2006(5):28-29.
作者:朱寶斌 單位:睢寧縣凌城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