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施農業新技術發展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設施農業新技術,是利用現代機械和工程技術,改變植物生存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光照、水肥、氣體等環境條件)的一項技術。隨著設施農業新技術的發展,中國特色的農業設施體系已初步形成,在我國北方高寒地區,不用升溫技術,也能生產果菜,緩解了冬春季節果菜短缺局面;在我國南方地區,大力推廣塑料大棚和遮陽網栽培技術,也解決了夏季降溫和防雨等問題。
一、設施農業新技術的發展
1.無土栽培無土栽培技術,是將作物種植在營養液裝置中,或種植在充滿營養液的砂、珍珠巖、蔗渣、稻殼、礫石等種植床上,通過營養液來替代傳統農業人工施肥,解決作物栽植在土壤中的水分、養分、空氣等供需矛盾,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受到廣大種植戶的歡迎。由于種植裝置或種植床中無土壤,因此,人們稱它為無土栽培,也有人稱它為營養液栽培。無土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擴大了我國農業生產空間,人們利用荒山、沙漠、荒地、海島等閑置場地,各種果菜進行無土栽培,改變了傳統種植方式,推動了新栽培技術發展,使農業進入高新技術時期。目前,全世界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國家已達100多個,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栽培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在我國設施農業的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發展速度迅猛,種植蔬菜水果面積也越來越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由于連作次數較多,土壤板結化和酸化問題較突出,根結線蟲病和土傳病害發生頻繁,病害嚴重地塊已無法持續利用。因此,亟待采取換土、換茬、土壤消毒等措施,扭轉土壤持續利用局面,而大棚和溫室面積大,換土、換茬、土壤消毒等工作量和實施難度較大,在此情況下采用無土栽培方式,即可有效解決換土、換茬、土壤消毒等困難,有效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還能提高蔬菜水果品質和產量,進而提高種植經濟效益。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包括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其主要措施是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繁殖優勢天敵、發展性激素防治害蟲,是人類依靠科技進步向病蟲害做斗爭的重要措施之一。如用寄生蜂、線蟲、寄生蠅、微孢子蟲、原生動物、瓢蟲、草蛉、獵蝽、蜘蛛等防治作物蟲害;用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白僵菌、顆粒體病毒等防治作物蟲害;用阿維菌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防治作物病害;用玉米螟性誘劑、梨小食心蟲性誘劑、小菜蛾性誘劑等誘殺作物害蟲;用抗病蟲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等百種新品種防控病蟲發生。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先后在北京、福建、遼寧等地,建設了一批生物防治綜合試驗示范基地,并在全國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有效防治各種病蟲害,同時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在我國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生物防治技術已成為首選應用技術。
3.農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技術,是用計算機對土壤養分、土壤墑情、土壤溫度、大棚溫室、田間管理等進行控制和管理,用無線射頻技術(RFID)和無線傳感器,對農副產品、農資追溯、農業培育、作物生長環境等進行系統控制。該項技術的發展,有效實現農作物隨時處于正常生長狀態,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也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這項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運用,已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將拓展到整體物聯網的應用發展空間。
二、存在的問題
1.設備老式簡易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溫室設施面積高達410.9萬頃。但由于內部設備老式簡易,只能滿足傳統農業生產的需要,無法滿足現代農業溫、光、水、氣、肥等綜合調控需要,導致農產品產量低。
2.操作和管理技術落后目前,我國設施農業內,由于設備簡易,在設備操作和日常管理方面,大多采取人工操作和經驗管理方式,工作環境差,工作效率低,生產出的農作物,品質和產量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偏低。
3.設備研發水平低我國在設施農業設備研發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例如:我國日光溫室的建設,雖然經濟投入較少,也取得較多作物產出,但畢竟投入的是常規研發設備,與發達國家高端研發設備相比,產出數量相差較大。
4.經營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國設施農業經營管理方面,大多采取粗放經營和經驗管理等辦法,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機制,致作物產量不高。例如:我國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水果,室內設備簡易落后,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年產量也只有10~15噸/畝,且生產出來的蔬菜水果質量相對較差,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而發達國家除了擁有先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技術,還有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管理辦法,生產出來的農作物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銷路非常看好。例如:荷蘭一家蔬菜公司,在4公頃的溫室大棚里,年產量達15~35噸/畝,由于運用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上午采收完一種已成熟的蔬菜,下午就移栽完另一種蔬菜幼苗,在1天內完成收獲與栽培2項作業,由此可見其經營管理水平之高。
三、對策
1.健全農業管理組織機構、多方面爭取資金一是建立設施農業管理組織機構,形成統一的發展標準和發展規劃;二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制定出發展產業優惠政策,引進外資廠商企業前來投資設施農業,不斷推進產業化進程,提高設施農業檔次;三是積極爭取購買設備的財政資金補貼、社會發展設施農業投入資金及各地銀行小額貸款,不斷壯大設施農業投入,高質量發展當地設施農業。
2.加強新技術推廣設施農業建設基地,要突出以點帶面,重點搞好科技園區布置和示范區建設,統籌安排設施農業區,推廣先進的日光溫室結構、優良作物品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蟲草害技術,結合各地技術資源,配套組裝更新技術,引進高素質人才,成立設施農業技術引進和推廣站,生產綠色環保農產品,提高設施農業種植效益。
3.搞好技術儲備工作設施農業單位,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搞好技術儲備工作。設施農業單位隨時與技術推廣部門和科研部門搞好合作,聯合開展各種新科技攻關工作,即:設施農業單位出場地,技術推廣部門出技術人員,科研部門出技術攻關實施方案,三者聯合共同攻關新技術,通過新成果、新技術、傳統技術等科學組裝集成,為設施農業單位提供更多的技術儲備,推動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發展。
4.搞好人才培訓工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要不斷對農民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設備操作技能和作物栽培技術。請設施農業專家編寫教材,請設施農業推廣部門專家講授課程,對當地設施農業農民和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對設施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使他們成為有文化、會經營、懂管理、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和技術人員。
作者:周世明 周雄 單位:重慶市萬州區白羊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