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科技的進步與農業技術的推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農業技術的推廣還能夠促使農業向現代化和產業化轉變,所以應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模式進行積極的優化。決定著農業技術推廣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推廣資源、農戶,以及經濟體制等,應該根據農業實際發展現狀,來確定農業技術科學合理的推廣。文章重點分析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探討了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并提出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優化策略
大力創新和完善農業技術,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為了推廣農業科技成果,需要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幫助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農業生產力。發展和研究農業科技,給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中國農業技術推廣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新時期,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可以使科研技術更進一步普及,促進農業發展。
1分析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潛在的問題
1.1農業科技成果供求呈現結構性矛盾一直以來,因為我國并沒有進行反復的檢驗以及論證農業科技成果的適應性,只有少數成果能夠真正進行高價值地推廣,給有效農業科技的供給帶來不足的影響。現階段,最熱門的“熱點型成果”僅占農業科技成果的百分之二十,農民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但要通過宣傳推廣,逐步了解,而其他的“溫型成果”和“冷型成果”卻很少被農民接受。
1.2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及其相關機構之間各自為政
農業技術推廣各個部門如農機、畜牧、水果、種子等都是相互獨立的,都有自己的宣傳渠道和宣傳手段,關于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嚴重缺乏,這會對整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造成不協調的影響。此外,其他物資、財務、管理部門也相互獨立,這對資金來源的推廣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1.3推廣模式不能適應市場農業對科技的有效需求
其一,嚴重缺少技術力量,服務項目不完善,服務功能比較差。根據有關資料表明,從1966年到1997年,我國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由6610人增加到17250人,但技術干部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二點六,推廣人員與農民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高達1/2240。這表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人員的數量很難對農業的需要進行滿足,加上缺乏專業匹配,許多非常迫切的服務項目不能實施。其二,推廣方法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在以往的推廣中,新的農業科技信息是通過會議的,對各種要求進行了規定,對農民作為個體生產者的思想感情沒有進行充分的考慮。
2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探究
1)政府主導型推廣模式。政府主導型推廣模式是由各級政府領導下的農機推廣部門組成的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主要推廣涉及的內容有很多,例如害蟲防治、農業技術宣傳與培訓、引進新技術等。因為本地農民的商品意識淡薄,整體農業技術水平還不高,運用政府主導型推廣模式可以給本地農民以指導作用。為了更好地對政府主導型推廣模式進行用,我國建設了省、縣、鄉三級農業技術推廣網絡。能及時反饋農民的技術需求,在農業品種和種植業發展中推廣效果非常好。然而,政府主導型推廣模式存在一些缺陷。政府采用推廣管理模式時,農民處于被動接受和推廣技術的狀態,農民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效率低下。2)農業技術協會型推廣模式。農業技術協會型推廣模式匯集了許多的具有新思路以及新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有能力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適當地開發農業技術推廣模式進行研究。通過建設技術推廣結構,以及建設農戶生產基地等途徑,提升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增進了基地農民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之間的緊密關系。此外,協會還致力于培訓農民,要求他們參與新技術的推廣,教導農民對最新的技術要點進行不斷掌握,培養一批農業財富領袖,使當地農業經濟走向產業化。但資金投入不足影響著農業技術協會型推廣模式,造成了后勁欠佳的局面,給市場銷售造成盲目性以及風險性的影響。3)科技示范園區型推廣模式。科技示范園區型推廣模式適應了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式,當地農業結構的調整得以實現。為了能夠對示范園區每一項生產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我國將確定主要示范園區的項目是蔬菜種植,對蔬菜產業園進行建立,并實現充分利用水土資源,河流資源,以及光照資源等,對農民的增收以及農業發展的優質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受到科技人員的專業素質比較低,以及早期建設投資比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仍然需要不斷的完善。
3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有效措施
3.1關于農業技術推廣中的體制,政策和投入問題等應及時解決
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推廣部門也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為農民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技術服務,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制度、投資資金等方面來對農民的觀念進行轉變。80年代初,各縣級單位改建為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然而,實踐證明,大多數“中心”是按照原有專業推廣機構的模式運作的,也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所以,新的推廣模式應從優化社會福利服務為主的公用事業管理和創收企業管理兩個方面來進行,對于社會福利性的農業推廣,政府應保證一定數額的宣傳資金,有兩個省份已經開始實施這一模式。
3.2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受到農民科學素質的直接影響,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某省文盲人數已達百分之六十,隨著知識的普及,雖然已經下降到二分之一,但從事農業的大多數人都是老年人,45歲以下的青年和中年人主要從事工商運輸等工作。所以,要對農村人力資源進行積極開發,加強農民的科學知識體系,通過建立農業技術學校和發展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的生產觀念。
3.3緊密的結合農技推廣與農業科研和教育
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看,農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教學,科研,推廣的結合,三者相輔相成,互利共贏。高等學校具備人才條件、科研條件和最新的信息設等有效條件,然而,關于農業推廣部門的行政管理以及組織手段嚴重缺乏。與此同時,專業研究機構雖然學術精通,但學科狹窄,可以看出三者之間可以更好的優化農業技術推廣的模式。以我國為例,多個科技部門與農業推廣部門的結合達到了雙贏的局面,證明了緊密的結合農技推廣與農業科研和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
4結束語
在我國基礎性產業中,農業是其支柱,對我國農業發展而言,農業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必須優化和改革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使之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孫洪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優化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20):201-202.
[2]雷莉.地方農業院校科技成果推廣模式與優化策略分析[J].南方農業,2016,10(3):190-191.
[3]張曉娟.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優化探討[J].北京農業,2016(6):200.
作者:劉峰 單位:汶上縣南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