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問題及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作物種植行業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理位置跨度大,不同地方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各不相同。甘肅省位于我國三大高原交界處,地形復雜且氣候和環境特殊,因此,主要推廣旱作種植。筆者以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為例,詳細分析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鄉鎮;現狀分析;對策
1農業技術推廣意義
在農村人口流失的情況下,如何用少量的勞力達到高產的目的,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農業技術的推廣十分必要。加大對農民進行科普教育的力度,選擇適應當地的農作物進行培育,并針對該地的特點,增加適合的新型科技幫助農作物生長,普及農業知識、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耕種的技術性、科學性,從而實現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1]。在傳統的農業技術中,老百姓們更相信靠天吃飯,因為沒有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試驗,老百姓主要靠自己的經驗進行耕種。而引入新型的農業技術既可以增加農民的基本收入,又能開拓農民的視野,可以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形成,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農產品本身的價值不高,但是農產品的附帶價值卻不容小覷。開展相關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在對農業技術進行大規模改進之后,針對多出來的農作物開發相關的農產品商品經濟,則會給當地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到銷售,同樣也可為返鄉大學生或缺少主要勞動力的家庭帶來工作崗位和收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體系。政府一直很重視“三農”問題,農業技術推廣也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建設新農村,經濟建設是基礎,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技術是關鍵。此外,政府也在不斷地推出各種惠民政策,給予相關農業從事人員一定的專業培訓等,以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序進行[2-3]。
2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2.1農民文化程度低
農民群體相對綜合素質較低,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接受新的知識能力較差,對新的技術掌握能力較低,阻礙了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農民們普遍年齡偏大,人員結構老齡化,勞動素質低。因為農業效益差,農民自身也存在對其不夠重視的情況。農村鄉鎮企業的技術推廣開展同樣很匱乏,傳統的農耕思想依然深深扎根于他們思想深處,對新興技術還比較抵觸。同時,由于通渭縣的大部分農田為小型家庭作坊式,在通過試驗田進行試驗推廣時同樣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土地規模過于小,許多新型的農業試驗無法開展。
2.2資金短缺
在鄉鎮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導致項目開展困難。而農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偏低還會導致人才的流失,從而導致相關農業技術在推廣經濟和技術方面均出現很大的問題。進而導致先進的物聯網檢測、儀器調制等均無法順利應用到農業生產中[4-6]。因此,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待遇,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3自然條件
通渭縣主要作物均為旱地作物,日照充分,熱量充足,但存在自然降雨量少的問題,雨熱同期,常常發生春夏旱的情況,導致作物的播種期受到影響,作物產量少,效益低。該地的農業用地主要分布在丘陵或者山區地勢上,因此,存在交通不便、不易于大規模種植的問題,該地的農作物生產方式也基本為家庭小作坊生產式[7]。通渭縣的自然條件相對惡劣,降雨量少,氣候相對干燥。其農業用地區域多處于丘陵、小山坡地段,常有山地意外事故發生,包括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傳統的耕作方式與甘肅通渭縣的氣候環境不符合,許多產量大的農作物并不適合種植,導致相關地區的作物產量少,效率低。過去通渭縣曾有過借鑒其他地區種植方式,但是由于照搬過來沒有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效果不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2.4強制推廣
部分鄉鎮領導針對上級下達的任務只知道悶頭去干,沒有對農業技術進行全面的分析,在自己尚未弄清楚、甚至部分本地技術人員都無法掌握的情況下,也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就進行相應的技術推廣,且在推廣之初就對其會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鼓吹。農民工在糊里糊涂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技術的革新,但往往最后效果欠佳,再加上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在執行推廣工作時常常對不配合的農民采取強制性措施,讓農民對農業技術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只有合理科學地進行推廣,新的農業技術才會扎根在祖國的大地上[8]。
3農業技術推廣對策
3.1因地制宜,科學推廣
不少地方存在農民“跟風”情況,跟隨其他人意見進行相關作物的種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應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根據通渭縣特有的環境氣候特點,對農民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推廣相關旱地作物時,同樣需根據春夏旱期采取預防措施,通過雨水注入、點澆點灌等提高幼苗成活率。與此同時,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讓農民了解到科學種植能帶來的好處,結合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進行相關授課。通過以鄉鎮為代表,設立示范田提前做出示范,讓農民從示范中直觀地看到科學種植帶來的好處,兩相結合,效果會更顯著[9]。
3.2加大資金投入
高薪聘請高技術層次的科技人員,針對通渭縣特有的情況,進行深層次的改革。由于農業推廣工作之前一直屬于農業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甚至沒有編制或其他福利保障自己的生活。因此,需要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將他們納入相關編制管理,保障其基本生活,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不可因農閑或其他原因出現借調的情況。要大力采用人才引進計劃,針對大學生返鄉進行政策扶持,支持年輕人回鄉創業。在此基礎上,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引入相關設備,用科學的手段進行管控,適當擴大小型家庭作坊規模,便于農業機械作業[10]。針對各個地區的特點,提出統一的耕種建議,相關技術人員也可減少相應工作量,做到科學耕種。
3.3整合現代化設備
如今,各級農業部門都具備一套完整的農業基礎數據,包括具體的土壤肥力(土肥站),或者近期天氣勘測(氣象局)等。但目前還沒有相關部門對各個農業基礎數據進行相關整合,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共享公共信息的難度大。因此,筆者建議通渭縣政府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整合現有資源,實現數據共享,建立一個公共農業數據庫,同時要針對行業和農民的需求,持續地維護和更新。與此同時,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農民對科技農業的認識,讓他們明白科技農業的重要性,在進行相關宣傳時要結合農民本身的利益點,避開空話大話。其次,由于各個地方發展水平不一樣,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民更舍得投入,購買更為先進的農業設備,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由于沒有資金,故也沒有先進適用的大型農機設備。基于此,筆者建議整合各地科技資源,建立物聯網監控平臺,建立相關的遠程監測中心,由專業人員實時查看,可精準化提高服務水平,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共享資源,共享數據。
4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技術推廣是一件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戰性的工作。在探索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同時應鼓勵高級農業技術人員到廣闊的農村去鍛煉,到田間地頭去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做好新時期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助力鄉村振興事業。
作者:趙莉葒 單位:通渭縣平襄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