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地方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經濟在我國現代經濟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推動農村的產業融合,對于促進農村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首先簡要介紹了農業產業融合的概念及其主要模式,并分析了在農業產業融合中地方所經常面臨的問題,最后詳細論述了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產業融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實施,對于農業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民群眾增收等都提出來一系列的要求。促進三農發展,關鍵應該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尤其是應該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融合,以農業產業要素的流動以及農業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核心,對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全面優化,構建符合農業產業發展特色的產業體系、經營體系以及生產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競爭力,促進農村建設水平和農民群眾收入水平的提升。
一、農業產業融合的概念及模式
農業產業融合,主要是指農村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將一定區域內與農業相關的行業領域聯系起來,比如將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倉儲物流、休閑旅游等有關的行業領域聯結起來,進而達到農業增值、實現農業效益增收的農業產業經營方式。農業產業融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現了農業產業之間相關的分工合作以及交叉融合,在資源要素的配置方面更加科學合理。農業產業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模式就是在農業產業中滲透融合高新技術,通過傳統農業產業技術與高新技術之間的融合,打造聯結力更強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衍生新產品、新服務以及新業態,促進實現農業產業的長遠發展。第二種模式就是農業產業間的延伸融合,也就是通過農業產業在橫向上的互補融合或者縱向的上下游產業鏈融合,通過產業間的融合來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第三種模式就是農業產業的內部重組,通過農業產業內部相關聯的產業融合等,實現農業市場上的新供給,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二、當前農業產業融合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在農業產業融合方面,不少地方還面臨著動力不足、支撐不足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經營主體對于農業產業融合的帶動力不強在當前農業的產業發展方面,不少地方都存在著農業經營主體實力不夠均衡的問題,雖然現階段各類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各類龍頭企業等不斷涌現,但是具有相應帶動能力的經營主體組織仍然相對較少,經營主體的自我發展能力有待提升,對于農業產業中各類要素以及資源的整合能力不足,因而不利于推動農業產業融合。
(二)農業產業融合的基礎條件不足農業產業融合依賴于多方面的基礎限制,但是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現狀中還存在著不少的薄弱短板,不少地方的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不夠高,土地作為農業產業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如果無法實現統籌集約配置使用,將會直接阻滯農業產業融合的推進實施。同時,在農業產業融合方面,科技水平有待提升,各類科技要素的投入不足,都對農業產業融合的實施造成了制約。
(三)涉及農業產業融合的各類服務供給不夠完善在影響農業產業融合的各類因素中,涉及農業產業融合的各類服務供給體系也不夠完善。首先,農業產業融合的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的問題較為明顯,這些對農業產業經營主體的運營及擴張都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其次,農村的基礎設施水平建設較為落后以及信息化水平滯后等,都會對農業產業融合帶來各種不利影響。
三、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一)加快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農業產業融合,首要就是應該注重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具體來說,應該積極深化發展農村+農戶、合作社+農戶、生產基地+公司+農戶等多種經營主體形式,打造各種龍頭企業帶動或者農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同時,在農業產業融合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結合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按照自然環境、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發展特色種植、休閑旅游等精品化特色化的農業產業發展道路。此外,在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還應該注重積極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尤其是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集聚,特別是通過將互聯網高新技術等融入到農業產業之中,形成各類農商直銷、創意農業、個人定制以及共享農業等農業產業新業態。
(二)探索創新農業產業融合的各類途徑對于農業產業融合的途徑,應該根據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等來創新制定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比如,可以打造田園綜合體,融合現代農業以及休閑農業或者田園社區等,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農村發展增長新空間,加快農業產業和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比如,可以建設特色小鎮,將傳統農業產業打造為包含綠色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特色種養等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的鏈條。比如,可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技術密集型的農業發展產業,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理念,打造特色、多元和綜合的農業特色產業,構建產業鏈條更加完整的現代農業體系。
(三)強化農業產業融合的各類配套支撐在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實施方面,還應該注重進一步強化農業產業融合的配套支撐措施。一方面,應該充分發揮好各類農業產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尤其是發揮好農戶、種養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不同經營主體的作用,帶動產業融合推進。同時,更加注重全面加強農村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尤其是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服務設施等,通過高水平的服務設施建設提供等,不僅可以吸收資本的進入,同時也更利于實現產業貿易的便利化。另一方面,應該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及信息體系的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通過經營或者參股等形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各類金融服務,為各類經營主體實施產業融合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打通農業產業尤其是農產品的信息傳遞通道等,不僅可以及時了解農業市場需求同時通過農業產業化,也更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智慧化。
四、結束語
對于地方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應該根據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建立更加系統科學的農業產業融合機制,積極拓展促進農業產業融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策略,優化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環境,加快促進實現農業產業融合,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夏榮靜.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探討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6.
[2]宗錦耀.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15.
[3]梁立華.農村地區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發展模式及實施策略[J].改革與戰略,2016.
作者:李玉霞 單位:廣饒縣丁莊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