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建設中綠色植保的重要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黨和國家為植保事業賦予了新的使命,就是建設以“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為理念的現代植保,建設現代植保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之一,建設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而生態農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要內容。多年來我市植保工作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中心,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改革,銳意進取,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社會發展對農業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掀起了一場生態農業技術革命。打造綠色植保,構建和諧平安生態城市,推動農業持續發展,其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1正確理解“綠色植保”理念
“綠色植保”是科學發展觀催生的植保新理念,即通過使用各種綠色植保技術,包括農業、生態、物理等非化學防控技術,以及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和農藥增效劑等應用技術,控制病蟲危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污染,確保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熱點。農藥殘留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障礙。一方面是農業有害生物數量增加、頻率加快、蔓延范圍擴大、危害加劇、經濟損失加重,另一方面是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病蟲抗藥性增加,農藥殘留以及病蟲再猖獗現象日趨嚴重。諸多現象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關注,由此呼吁,病蟲害防治要大力推廣以物理誘控、生物防控等為主的綠色植保技術控害降殘,力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植保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一方面要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低毒、高效、環境友好型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另一方面要回歸自然,營造農田多樣性,避免大面積地種植同一品種農作物,比如種植抗蟲性不同的水稻品種,或者在水稻田里再養鴨養魚,它們不僅可以吃掉害蟲,還能肥田,農民為了保護魚鴨也不會濫打農藥,可謂一舉多得,實現“綠色家園”。現代社會生活呼喚生態農產品,呼喚綠色植保,綠色植保是現代農業的必然之義,推行綠色植保將為生態農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2綠色植保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性
以綠色植保為理念的植保工作是生態農業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隨著農業發展環境和生產方式的變化,綠色植保在生態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
2.1綠色植保是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環節
建設“生態農業”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市”目標的重要內容,生態農業是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基礎產業,有利于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有利于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持續利用,是參與國內外競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生產有害生物不可能消失,化學農藥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學農藥不合理使用等因素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單位面積農藥的使用量仍居高不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從建設綠色農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來看,綠色植保是如何降低農藥使用量,嚴格控制農業污染,保護農業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生產綠色農產品的關鍵環節,是從根本上減輕農藥等化學投入品對作物、環境和人類的污染,從而為生產綠色農產品,營造綠色家園創造有利條件。毫無疑問,綠色植保今天是,今后仍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是打造生態農業的關鍵。
2.2綠色植保是生態農業生產安全的有力保障
據統計,在全國發生的1648種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中,大多有發生危害,僅水稻上發生的病害、蟲害就達十幾種,對農業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特別是近年來受種植業結構調整、耕作制度改變和異常天氣影響,農作物病蟲災害呈多發趨勢,威脅著農業生產。綠色植保根據綜合防治的原則和農業生態的特點,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術進行組裝,協調地發揮農業防治壓基數,保護天敵促平衡、科學用藥控為害的作用。化學農藥使用有效低劑量,挑治、兼治相結合,不但能夠減少用藥面積和用藥次數,有效地控制病蟲草鼠害發生,而且極大地穩定了糧食等作物產量,生態農業生產安全得到有利保障,也是生態農業建設的必然要求。
2.3綠色植保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力支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優質、安全、營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在生產環節。近年來,由于氣候原因、老基地重茬種植以及復種指數的提高,致使農作物病蟲害呈混合、交替、頻繁、復雜、趨多、趨重發生,頻繁超劑量使用農藥是一個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因素。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加快提高農產品質量衛生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農業植保工作者與農戶形成合力,牢固樹立生態意識,堅定不移地貫徹“綠色植保”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宣傳和應用科學的綠色植保技術,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綜合運用農業的、物理的、生物的手段,不僅可以極大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減少環境污染,達到無害化生產,給農產品質量安全構筑了堅固防線,而且還可大大地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給農產品質量安全以支撐。
2.4綠色植保是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環境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的自然資源,協調的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農業要高產出、高效益、可持續,高效、生態農業是今后方向,是對效益農業的提升。但目前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仍以“一家一戶”分散防治為主,農業標準化實施不到位。農藥不合理使用、超量使用現象普遍存在,不僅農藥有效利用率不高,而且影響生物多樣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易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害蟲抗藥性增加,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性存在著隱患。而綠色植保倡導的農業、生態、物理、生物防治則維護了生態平衡,無污染和無抗性,保證了人畜安全,能夠避免化學防治所帶來的許多弊病,也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有效措施。從造福子孫后代的高度,堅決禁用“兩高”農藥勢在必行,積極推進新農藥替代。應用綠色植保防控和科學施藥技術,不僅可有效的防治病蟲害,而且還能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和避免化學農藥對農田環境的污染,保護天敵和生物多樣性。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農產品品質得到提高,也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
作者:李瑜 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