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體融合下的林業期刊現狀和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大格局的展開,媒體融合將不僅僅是新舊媒體的合作,更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迫切要求所在。通過探究林業期刊媒體融合現狀的優、劣勢,提出相應發展對策,旨在為新媒體時代林業期刊傳播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從而優化傳播模式,提升林業期刊的信息傳播能力。
【關鍵詞】媒體融合;林業期刊;發展對策伴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信息傳播領域發生了巨大的革新。豐富的信息交流手段加速了信息的流動,改變了交流方式,重塑了受眾。期刊作為傳播各類內容的重要載體,用媒體融合的方式實現全媒體運營、多平臺的運行,使期刊自身價值得到進一步發展,也讓學術信息的傳播迸發出更大的能量。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林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林業期刊在宣傳黨的林業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搭建林業學術交流平臺,普及林業科學知識,推動林業產學研結合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美麗中國”新目標的進程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媒體力量。通過了解、分析林業期刊的基本情況,本文根據2019年中國期刊統計數據,對采集到的96種林業期刊數據進行分析,為林業期刊媒體融合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林業期刊融合發展現狀
根據2019年中國期刊統計數據,全國共有96種林業期刊。
(一)分類情況1.依據主辦單位分類,可將全國林業期刊分為5類第1類為全國綠化委員會主辦的林業期刊共1種,為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國土綠化》;第2類為國家林業局及直屬事業單位主辦的林業期刊共25種,主要有: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主辦的《林業資源管理》等;第3類為全國性學會、協會主辦的林業期刊共9種,主要有:中國生態文化協會主辦的《生態文明世界》等;第4類為農林高校主辦的林業期刊共12種,主要有:東北林業大學主辦的《東北林業大學學報》等;第5類為省級林業廳、林學會、林業科研單位主辦的林業期刊共49種,主要有:河北省林業宣傳中心主辦的《河北林業》等。2.依據期刊性質分類,可將全國林業期刊分為3類第1類為法律類林業期刊共1種,為國家林業局政法司主辦的《國家林業局公報》;第2類為社科類林業期刊共17種,主要有:北京市園林綠化宣傳中心主辦的《綠化與生活》等;第3類為科技類林業期刊共78種,主要有:國家林業局科技處主辦的《世界竹藤通訊》等。3.依據文種分類,可將全國林業期刊分為2類第1類為中文類林業期刊,共92種。其中漢語類林業期刊共91種,主要有:中國林學會主辦的《林業科學》等;維吾爾語類林業期刊共1種,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宣傳信息中心主辦的《新疆林業(維文版)》;第2類為外文類林業期刊共4種,主要有: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ForestEcosystems(森林生態系統)》等。
(二)新媒體應用統計情況截至2019年出版的96種林業期刊中,分別從網站、微博、微信、APP四個方面對新媒體使用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二、以林業科技類期刊(核心)為例分析媒體融合使用情況
2019年我國林業期刊共計96種,其中林業科技類期刊有78種,占比高達81.3%。依據201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數據為例,對所入圍的23種林業科技類期刊(核心)前10名的期刊為研究對象(表2),分別從網站、微博、微信、APP四個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希望為林業期刊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更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網站根據表2可以看出10種期刊都已開通網站。其中6家期刊擁有中英文兩個語言版本的網站,占10家期刊總數的60%。大部分期刊都使用全文上網方式進行開放獲取,并都通過PDF模式進行瀏覽(其中2家期刊同時擁有PDF和Html的模式進行瀏覽,占10家期刊總數的20%),同時都擁有在線采編系統。網站日訪問量在0~50的期刊有6家,占10家期刊總數的60%;日訪問量在51~100的期刊有2家,占10家期刊總數的20%;日訪問量大于100的期刊有2家,占10家期刊總數的20%。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部分期刊對于網站的建設非常重視,一是網站是展示期刊形象、傳播品牌價值的重要的數字化平臺,可實現數字出版、學科動態、專業讀作者聚集等功能。二是在運營上期刊掌控主動權,相較于剛剛起步的新媒體工具較為成熟,其成本投入也遠低于開發APP應用等。尤其是英文網站的建設不僅可以吸引海外論文和國際數據庫的注意,更有利于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各個林業期刊應在互聯網發展的契機中,依據期刊的不同辦刊特色、讀者定位等,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網站,以提高專業稿件的質量、增進讀者的黏合度、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微博根據表2可以看出10種期刊都未開通微博。而沒進前10的期刊如《森林與人類》其微博“森林與人類雜志”獲得了微博認證,更新微博2270條,有粉絲5萬多位,著重更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動植物信息,深受讀者喜愛。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部分期刊對于微博的使用率不高,一是由微博的用戶群體決定。根據2018~2019年我國數字產業報告中可以看出微博的收益主要來源于視頻、娛樂、粉絲打賞等項目,且微博用戶使用門檻低,用戶的層次分布跨越大,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類期刊的傳播范圍。二是各個期刊媒體融合方式的差異化。個別期刊由于自身期刊性質、辦刊理念及評審標準等因素,新媒體的使用范圍有限,不對公眾進行大范圍的稿件受理,因此也造成了在微博領域使用的空白。
(三)微信根據表2可以看出10種期刊都已開通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內容質量較高、讀者群體相對穩定,但更新的頻率不是很高,與讀者的互動情況不是很好。前10名的期刊微信公眾號不活躍的不在少數,而沒進前10的期刊如《木材工業》其微信公眾號“木材工業雜志”辦得很有特色,欄目有“信息咨詢”“微信小店”“廣告洽談”等,信息量大,更新頻率可以做到一周至少三次。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部分期刊對于微信的使用率較高,一是紙質期刊通過與微信相結合,能夠彌補傳統期刊某方面的不足,它在創新模式和用戶體驗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科技期刊微信平臺的受眾群體和科技期刊的受眾群體基本吻合,他們基本都是科研工作者,訂閱相關期刊微信公眾號均出自理性需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功利性。二是科技類期刊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嚴謹性以及連續閱讀等特點。但諸如微信的新媒體傳播手段所傳遞的一般都是碎片化內容,其適用于非期刊主體內容,例如摘要、稿件信息、最新目錄等相關內容。三是媒體融合對于期刊的發展來說是件好事,但其任務任重而道遠。各自期刊要依托其辦刊特色、受眾群體、合理化需求等方面,理性地判斷是否需要開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功能,不能盲目地跟隨大眾。
(四)APP根據表2可以看出10種期刊都未使用APP。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絕大部分期刊對于APP的使用率為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成本問題。APP從開發研制到上架的過程中,期刊的APP制作在國內的發展相對緩慢,前期開發和建模都要根據期刊自身需求量身打造,其成本耗費高,后期的宣傳投入大。二是后期維護問題。對于APP來說,必須有后臺管理和定時維護升級,這對于目前的大多數出版社來講還存在著一定技術上的障礙。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林業期刊發展優勢與劣勢
(一)優勢1.林業發展關乎民族長遠大計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工作的重點。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之下,林業期刊作為宣傳林業知識的重要傳播手段之一,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把握好新時代的新機遇,使林業期刊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下,借助互聯網媒體融合之力成功轉型升級。2.利用林業期刊網站與國內外讀者和作者進行信息溝通林業期刊網站的主要功能可以分為在線投稿、查閱相關學術信息等功能。通過網站拉近編輯與讀者和作者之間的距離,并且能夠及時更好地溝通。大多數林業期刊重視英文網站的設計與建設,逐漸縮小與國際優秀林業期刊之間的差距,爭取在全球林業學術出版的激烈角逐中牢牢掌握話語權,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同時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3.受眾的黏合度更高由于林業期刊的內容是針對林業整個行業的觀察和思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整體性,它不同于大眾傳媒,其主要以信息化和娛樂性為基礎。因此,林業期刊的讀者一般是林業專業的從業人員或者林業專業的高校學生,而由于其內容對日常工作學習具有現實借鑒和指導意義,所以林業期刊和受眾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也擁有更高的黏合度。
(二)劣勢1.缺乏具有媒體融合思維的復合型編輯專業人才媒體融合最關鍵的節點是人才的復合,缺乏復合型編輯人才,使林業期刊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融合。新媒體環境下的編輯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既要懂專業學術知識又要對新媒體技術手段有一定的掌握,借助策劃設計適用于媒體融合衍生和傳播的新內容,并加以編輯制作和運營。2.數字出版情況遠遠落后于媒體融合的需要目前林業期刊的整體數字化發展程度一般,尚有一些行業共性的技術問題成為數字出版乃至媒體融合發展的瓶頸所在。相對于傳統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傳播者能與受眾進行互動。在當前林業期刊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由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融合范圍上不全面,導致信息傳播的全產業鏈并未被打通,新媒體傳播的時效性等特點無法真正發揮優勢。這也正說明林業期刊在各個領域提供的平臺之上還未將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發揮出來,與社會實踐還存在脫軌現象。3.媒體融合模式單打獨斗沒有形成合力媒體融合不是一家期刊就可以做大做強。一家期刊可以使用新媒體來宣傳自己的內容產品并提供服務,但新媒體的運用必然使新技術、新力量全面介入,合作共贏才是成功的基礎。單一期刊的媒體融合可以做出點成就,但不成規模也就無法做深做廣。用借力的思想,走合作、集團化、協同發展之路,嘗試建立基于不同范圍、不同廣度的林業期刊出版集團。
四、媒體融合背景下林業期刊發展對策
(一)林業期刊內容質量是關鍵作為一種相對小眾的紙質媒體,必須以期刊的內容質量為基礎。好的內容首先是要有優秀的作者群體來支撐,經過長期發展林業期刊一般都有一批從事農業研究、生產的專家學者隊伍作為專家庫,提供具有較高價值的原創文章。專業化的內容制作,高質量的原創文章通過強大采編團隊、權威信息資源、規范的編輯流程得以實現。同時把期刊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的速度優勢相結合,為互聯網的交互性和碎片化需求提供了“短、精、快”的優質內容,以適應新媒體傳播渠道的變化。
(二)以復合型人才為保障新媒體時代的編輯不僅要掌握傳統的編校理論和方法,更要在林業專業基礎上掌握計算機及新型網絡技術,從文字到圖像制作、再到電子文件處理,將高科技的網絡技術運用到工作中。正是這樣的時代要求,編輯更不能止步于傳統知識,要實現單一型向多元化人才的轉型,實現自己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嚴把內容出版質量關新媒體具有數據獲取簡單、信息更新速度快等諸多優點,但也存在信息來源不明、內容存在歧義等一些問題。如沒有經過嚴格的編輯校對程序,容易以訛傳訛或錯誤較多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要嚴格把控加工過程,實行“三審三校”制度,提供更準確、權威、實用的內容,提高學術水平和期刊的公信力形象。
結語
隨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林業期刊在宣傳政策法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林業現代化發展等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體的出現對林業期刊的發展是把雙刃劍,不僅能夠帶來信息的快速以及獲得途徑變多等優勢,同時也會帶來信息真假難以分辨等負面影響。在未來的發展中需將傳統出版與新媒體出版兩種形式融合在一起,通過專業化的定位、多媒體共同發展、采取多種營銷策略以及抓住政策機遇,林業期刊一定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并為我國的林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6.
[2]張艷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行模式研究-基于4種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3]蔡端午.新時期農業科普期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16-119.
[4]楊祖增.媒體融合時代傳統期刊互聯網路徑探索[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5(6):52-56.
作者:諸葛寰 單位:宇國家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