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位于山西省高平的前和煤業有限公司借鑒吸收了本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創建了“善、勤、信、學、愛、謙、和”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也創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本文以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為出發點,研究了前和煤業安全文化建設,對前和煤業的350名職工進行安全文化相關的問卷調查。調查分析了地域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和安全理念的影響;企業安全文化與人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崗位以及工作時間的聯系;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安全以及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標準化
山西晉城高平是炎帝故里,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深遠悠久。山西晉城高平前和煤業通過研究山西地域文化及中華優秀文化,以“忠厚吃苦、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卓越之上”的山西煤炭精神為基石,提煉出了“善、勤、信、學、愛、謙、和”的七字箴言,作為前和全體員工做人做事的價值標準,作為前和安全文化的價值體系。本文以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為出發點,對前和煤業安全文化建設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地域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和安全理念的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安全以及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
1安全文化建設分析
安全文化從層次結構上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安全觀念文化,二是安全行為文化,三是安全制度文化,四是安全物態文化。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觀念文化是煤礦企業生產經營決策者、管理者及基層職工共同認可和應當具備安全價值、標準、意識和理念,它是安全文化體系的內核,在建設及發展行為、制度和物態文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行為文化,它是指在生產開采和日常活動中,煤礦生產和管理人員人們對待危害和事故在安全觀念的指導下的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安全制度文化,它是通過建立規范、約束性制度、規范和標準對煤礦企業組織人員意識和行為產生改變和影響,以此樹立、強化和端正法治意識和態度。安全物態文化,它作為安全文化的最表層部分是形成觀念、行為和制度文化的必要條件,它往往能夠反映折射出煤礦企業生產領導和管理層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和認可態度、應對措施和安全成效。
2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安全以及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
煤礦企業經濟效益與安全文化建設是一種雙向關系,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兩者彼此之間關系重大,密不可分減少,畢竟物質和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煤礦企業經濟效益本身的所得及效益的增加使得煤礦企業對安全文化建設加大投入安全文化建設資金,以此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獲取更多的客觀的經濟收益,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安全文化建設愈加完善,經濟收益也逐漸提升。
3問卷調查設計及特征分析
3.1問卷調查的設計思路。設計的大致思路是:為了保證評價指標的有效性,首先根據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及安全物態文化要求,設計若干題項構成煤礦安全文化水平的調查問卷,并進行試調查,其目的是檢驗這些問題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對調查問卷中的題項進行刪減,并建立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3.2問卷調查回收率。根據對前和煤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問卷調查,對前和煤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效果進行剖析。本次對前和煤業進行的問卷調查,共發放350份問卷,前后歷時一個星期,共回收327份,回收率為93.43%,部分問卷調查填寫的數據不完整,經過判斷扣除無效問卷51份,最后獲得有效問卷2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8.86%,樣本數能夠很好的滿足統計要求。3.3樣本基本特征分析。表1是回收樣本的基本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樣本中被調查的男性占86.23%,25歲以上占到93.48%;從受教育程度看,高中和大專占有較大比例,達到了84.78%;從工作時間看,5年以上的占到75.36%;目前職務為一般工人的占到77.54%。這次安全文化及安全標準化的調查,基本上反映了煤礦員工的一般特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安全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4.1基本信息分析。根據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和結構,把前和安全文化分為觀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態文化,并分別設計了反映各文化層次特點的若干問題,其中,分別把觀念文化概括為15個題項,把制度文化概括為9個題項,把行為文化概括為17個題項,把物態文化概括為19個題項。每個題目按照Likert五分量表的編制方法進行設計,分別設置的回答為完全同意、同意、中立、反對和完全反對,對應的得分分別為0分、1分、2分、3分和4分。所以分數越低代表文化越高,把問卷用于對前和煤業職工進行調查,并根據每份問卷的回答轉換成分數,把所有問卷的得分平均起來,就得到煤礦職工對安全文化建設的總體態度,從而可以了解安全文化的建設水平。4.2安全文化建設的總體情況。4.2.1安全觀念文化總體分析。安全觀念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7,說明煤礦職工在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以及思維模式等方面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對安全文化建設持理解、認同的態度,充分反映了煤礦安全文化建設成效明顯。總體上看,安全觀念方面的問題仍是文化建設中的首要問題。從對前和煤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職工的安全觀念仍需要進一步轉變,尤其是安全理念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來看,大部分職工認為安全是需要兼顧進度成本目標的,而沒有在思想上做到“不安全就不生產”。這在反映前和煤業嚴格的成本管理意識的同時,也說明對“精準投入”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安全第一”的理念還不夠深入人心。此外,極少數職工還存在錯誤的安全觀念。4.2.2安全制度文化總體分析。安全制度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3,也在1分以下,說明廣大職工對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基本上持贊同、認可的態度,這為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前和煤業作為科興能源集團的骨干礦井之一,在制度建設方面成效顯著,但是一些管理制度的執行方面卻并不盡如人意。根據對該礦安全文化建設的調查結果發現,一部分職工認為該礦在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規定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及用具、嚴格獎懲兌現等方面沒有認真執行。這充分反映了前和煤業的制度執行力還不夠,甚至可能由此引起職工對安全目標的動搖。因此,前和煤業應在今后的文化建設中繼續抓住“管理制度落實”這一關鍵環節,細化管理規定,提高操作性,提高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從而完善管理漏洞。4.2.3安全行為文化總體分析。安全行為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66,雖然比前面的平均得分都稍微高點,但是也在1分以下,整體情況良好,說明廣大職工對安全行為具有較高的認同度,都能按照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做到不違章作業和不違章指揮,從根本上保證了煤礦的安全生產。說明有些員工的安全行為還是不到位,卻有員工為圖省事而違反操作規程,雖然至今還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但是煤礦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管理。4.2.4安全物態文化總體分析。安全物態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4,說明安全文化建設在物質形態領域效果明顯,為安全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整體可以看出前和煤業目前所處的狀態基本上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但同時也意味著在這些方面煤礦還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其中,工作面是“混亂”還是“整齊”,會直接影響到作業的安全性,這是安全物態文化的重要表現。從物態文化方面來看,調查發現,前和煤業在開展安全文化活動方面也不能滿足文化建設的要求。這說明前和煤業在這些物態文化的建設方面還做得明顯不夠,還需要在安全地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充分調動職工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寓教于樂的安全文化建設。
5結束語
(1)企業安全文化的四個方面與職工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崗位以及工作年限這5個指標有密切聯系。(2)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安全以及企業安全文化之間是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優秀企業安全文化有利于保障企業安全,從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職工企業安全文化觀念薄弱,不利于保障企業安全,因此經濟效益無法得到保證。(3)從對前和煤業的調查結果來看,安全觀念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7,安全制度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3,安全物態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44,安全行為文化的平均得分為0.66,說明煤礦職工在安全理念、規章制度以及物態文化建設等方面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但安全行為文化得分表明職工在業務技能和應急救援技能等方面重視不夠。
參考文獻
[1]陳維民.神華集團企業安全文化評價系統[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9):95-99.
[2]譚洪強,吳超.安全文化學核心原理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24(08):14-20.
[3]毛海峰,郭曉宏.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及其多維結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12):3-8.
[4]YihongWang,LimingXia,JinshuangPan,HenghengZong,ApplicationofFactorRestructuringAnalysisinEnterpriseSafetyCultureEvaluation,PhysicsProcedia,Volume24,PartC,2012:1642-1648.
[5]BingWang,ChaoWu,Safetyculturedevelopment,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inChina:Anoverview,ProgressinNuclearEnergy,Volume110,2019:289-300.
[6]傅貴,何冬云,張蘇,等.再論安全文化的定義及建設水平評估指標[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04):140-145.
[7]AnastacioPintoGoncalvesFilho,PatrickWaterson,Maturitymodelsandsafetyculture:Acriticalreview,SafetyScience,Volume105,2018:192-211.
作者:汪志萼 袁樹杰 徐景德 單位:1.安徽理工大學 2.華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