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器樂演奏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器樂演奏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等方面起著正面積極的作用和價值。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將器樂演奏納入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授中小學生器樂演奏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本文主要從如何讓器樂演奏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方面展開闡述,希望可以為音樂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器樂演奏;中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究
器樂演奏教學與普通的知識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重視實踐,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教學的專業性較強。
一、器樂演奏的意義
從北師大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可以發現許多美育元素,注重對學生發現、感知、欣賞和評價美的培育,而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和創造表現的興趣和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器樂演奏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在音樂課堂上演奏器樂可以讓中小學生感受到豎笛、口琴、口風琴、陶笛等器樂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習器樂的動力與欲望,學生想要上音樂課,喜歡上音樂課。器樂演奏可以為音樂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親近音樂的良好態度。其次,器樂演奏促進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欲望[1];學生通過欣賞和親身實踐器樂演奏可以感受音樂美和藝術美,很好地理解和體會音樂的內涵,提升自我表現力。同時,器樂表演還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音準把握能力,在器樂的輔導幫助下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發聲練習,增強學生發聲的自信心。第三,器樂演奏能夠提高中小學生對音樂基礎性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的把握;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歌唱,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音樂課堂非常枯燥,中小學生很快就會產生倦怠心理,提升不起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將器樂演奏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就會對學習器樂產生向往,上音樂課時就會努力學習教師教授的專業演奏知識技能,學習新的演奏知識,不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之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得到極大地提升和增強,中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會大大得到增強和提升[2]。最后,器樂演奏具有藝術性、情感性和技巧性;學習器樂可以促進學生多器官協調發展,激發學生思維和智力方面獲得一定的發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感受、理解、欣賞和表現音樂的能力,促進學生陶冶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提升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獲得全面發展。器樂演奏有利于促進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與美的感動相結合,從而進行滲透人心的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核心素養。由此可知,將器樂演奏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可以提升幫助學生提升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對學生的美育進行培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與進步。
二、“器樂進課堂”存在的問題
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生掌握器樂的情況和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學校師資力量缺乏,學校重視程度不夠;一些中小學學校音樂教師數量較少,一個教師往往需要負責整個教學班級,教師的教學負擔非常重,很難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而且一部分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學生學習語數外物化才是重點,學習音樂知識無關緊要,音樂課得不到保障,缺乏器樂設備的配備等。其次,教師對器樂演奏教學方法掌握不到位,教學目標不明確;雖然一些音樂教師嘗試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但是受到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影響,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音樂水平制定器樂演奏教學目標,采取恰當合理的器樂演奏方式幫助中小學生盡快地掌握彈奏器樂的技巧,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卻無法讓學生學到專業的器樂演奏知識技能[3]。最后,器樂演奏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導致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缺失;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的曲目過于陳舊,學生無法集中自身注意力和興趣學習音樂課堂上的曲目,無法理解曲目表達的情景,處于一種非常迷茫的狀態。這些都是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的阻礙因素,只有全面認識到這些因素才可以更好地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演奏器樂,幫助中小學生掌握器樂演奏的專業技能。
三、“器樂進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多種教學形式結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中小學音樂課堂引入器樂演奏時一定要將器樂演奏與歌曲、欣賞和音準教學相結合,不能使其處于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新課程標準指出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引入器樂演奏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器樂演奏的技巧,而是為了在器樂演奏的輔助教學之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增強[4]。因此,各個中小學校在展開豎笛、口琴、口風琴、陶笛等器樂形式的教學時應該將其與其他音樂形式進行結合,減少單純的器樂技術練習,這樣的教學形式才可以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器樂演奏的輔助教學之下,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世界,在器樂的輔助之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對音樂進行欣賞,獲得更多的音樂美感。將器樂演奏與歌曲、欣賞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提升藝術鑒賞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長期堅持器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技能
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上要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應該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器樂知識、演奏技能和方法的積累,而排笛、葫蘆絲、口風琴等音樂教材上涉及的器樂都是需要學生花費長期學習和練習才可以掌握演奏技巧,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的,因此各個學校要想將這些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就必須長期堅持,器樂演奏本就是一項長期性的教學工作,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才可以取得教學效果。各級中小學校在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之前一定要廣泛地進行調研,結合本校中小學實際情況制定器樂演奏教學目標、教授方式和教學進度[5]。雖然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堂涉及演奏的器樂難度不大,但是大部分中小學生缺乏相應的音樂基礎和音樂素養,每周學習的時長有限,因此各校教師在進行器樂演奏教學時一定要細水長流,幫助學生打好器樂演奏的基礎,將每一種器樂形式演奏時如何讓器樂演奏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李莉(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教育體育局江蘇南通226001)需要注意的各類細節和事項教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器樂演奏的技巧。如果一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一股腦地將器樂演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受到自身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影響,無法很好地將其進行吸收和掌握。這樣的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通過長期對器樂的學習,學生能夠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障礙,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并且將這樣的學習模式遷移到其他學習和生活當中,堅持不懈、奮斗到底,養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價值掛念,可以取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三)遵循學生主體地位,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發現、感知、欣賞和評價美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在將器樂演奏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各級教師應該了解器樂演奏本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練習。傳統的音樂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采取填鴨式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音樂課堂。因此,我提倡教師在進行器樂演奏教學時應該多多教授學生一些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漸掌握相對應的器樂,遵循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對器樂演奏進行探索。而且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直接講出自己在演奏器樂時存在問題和疑惑,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逐漸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擁有了這樣的能力,學生才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四、結束語
將器樂演奏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上能夠使中小學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充滿生機與活力。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提升音樂的審美力和創造力,提升中小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核心素養。學生在學校除了可以學到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可以學會器樂的演奏,這樣可以豐富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幫助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競爭當中占據一席之地,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教師要注意中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器樂教學并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應該多多探索和交流心得器樂演奏教學方法,加強與其他教師的探討、交流和研究,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提升中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核心素質。
參考文獻:
[1]羅棟.民族器樂葫蘆絲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百科知識,2020(21):57-58.
[2]王雅潔.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策略[J].黃河之聲,2020(13):85-86.
[3]張曉祥.淺論民族器樂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0(7):22.
[4]文凌霞.讓小打器樂敲響學生心中的音符[J].課程教育研究,2020(8):216.
[5]李婧涵.優秀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鋼琴伴奏能力分析[J].黃河之聲,2020(4):120.
作者:李莉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