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通過對“翻轉課堂”“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內涵進行分析,提出了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四個要素,即強化高校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新生入黨啟蒙教育資源體系建設、不斷創新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方式與方法、建立高校新生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翻轉課堂”;入黨啟蒙教育;高校新生生入黨啟蒙教育質量。
一、強化高校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建設
1.實現基層黨組織的有效覆蓋
按照相關文件規定與要求,根據高校實際情況和特點,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有利于密切聯系與服務師生的原則,確保每一名黨員都納入黨支部的有效教育管理監督體系,有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高?;鶎狱h組織設置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2.強化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建設
一是把政治素質強、善于作為和能力突出的黨員選拔到黨務工作崗位上來;二是強化對干部的崗位業務理論和實踐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各種本領;三是大力支持和鼓勵開展黨建工作調研和學術研究,探索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四是把高?;鶎狱h務干部的選拔培養納入高校干部管理的培養體系,統一規劃管理,建立健全考評和激勵機制。
3.強化制度體系建設
要根據黨建各項工作規定和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對原有的制度進行梳理,堅持“廢”要徹底、“改”要完善、“立”要全面,不斷建立健全《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工作細則》《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管理與考評細則》等制度,形成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二、加強新生入黨啟蒙教育資源體系建設
1.科學規劃教育內容體系
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內容體系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思想理論內容體系,主要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發展歷程及黨的優良傳統;入黨動機及如何以實際行動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流程等。二是實踐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與考察、專題調研、志愿者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活動等。思想理論方面教育內容是主體核心內容,是高?;鶎狱h組織突出政治功能,對新生形成強大的政治導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領的集中體現;實踐方面教育內容是對思想理論教育內容的深化與運用。
2.建立合理的教育項目體系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就是教育項目體系的構建。以3~5名新生為一個思想理論學習或實踐小組,緊密圍繞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思想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在教師或高年級學生黨員的指導下,每個小組自主地查找和整理資料、確立項目內容、制作PPT或視頻、完成項目演講答辯或情景劇展示等。教育內容項目化的有效實施,實現了教師講授為主到新生自主學習討論為主的“翻轉課堂”,使新生對教育和學習內容入眼、入心、入腦,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體系
進行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教師是給新生播下追求崇高理想種子的園丁,是引導新生扣好人生政治追求和發展第一粒扣子的領路人。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師資隊伍體系建設。這個師資隊伍既包括校內各級黨組織和黨群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思政課及相關專業教師,也包括政治素質過硬、善于課堂講授的校外黨政軍領導干部、先進典型人物、知名專家學者等。
4.網絡教育資源體系建設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要強化網絡教育資源體系建設。一是要加強高校網絡黨課學習系統平臺建設,設計出開放性廣、交互性強、適合新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網絡教育資源系統。該系統包括思想理論內容與實踐教育內容,還包括學習測評與考試、跟蹤評價等。二是不斷豐富網絡教育資源,貼近新生心理特征,激發新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網絡教育平臺成為新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促進新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陣地。
三、不斷創新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方式與方法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要不斷創新教育方式與方法。一是注重集中培訓教育與“微黨課”相結合?!拔Ⅻh課”突出“微”“新”“活”,主題要聚而精、切入要小而巧、架構要簡而清以及即時學習等特點。二是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強化項目體系建設,促進新生對思想理論知識的內化,并轉化為個人主體的自覺行為。三是注重自主學習與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的學習相結合。安排新生對相關聯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切實做好考核測評等工作。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評價是“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凇胺D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保證”,就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包括兩大部分:一方面是整個教育培訓過程中的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學習態度考核評價。通過新生對學習內容認識程度、學過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程度、自主學習程度、情感體驗程度和意志狀態程度等來判定和評價;二是學習過程考核評價。通過新生實際參與度、線上與線下實際學時數、階段性學習實踐成果等進行考核評價;三是學習效果與質量。通過結業考試、線上學習成績等進行總體考核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后續的教育管理以及行為表現的考核評價體系。一是政治是否合格。二是道德品行是否高尚。三是能力素質是否合格。四是學習成績是否優良。五是現實表現是否優良。通過對后續教育管理及行為表現的考核評價,實現兩個階段考核評價的有效銜接,保證教育管理的連續性和整體性,為壯大高質量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不斷提高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麗媛,盧秀穎,駱磊.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則[J].決策探索(下半月刊),2019(6):32-33.
[2]于國妮.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反思——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3(6):36-38.
作者:王濱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