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教育類節目創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電視廣播媒體帶來了沖擊,大多數人選擇手機新聞客戶端等方式來獲取最新資訊,很少通過電視廣播來了解。廣播電視媒體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大環境中更好地生存。教育類節目作為廣播電視節目重要的組成部分,更要及時發現不足,深入改革,明確節目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媒體事業;廣播電視;教育類節目;發展方向
近年來,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各個電視臺爭先恐后地推出教育類節目,以便跟上時代的潮流。不過數量并不代表質量,就算有再多的節目,如果做得一塌糊涂,也是毫無意義的。如何創作好廣播電視教育類節目,本文具體探究這一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
一、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的宗旨
從廣義上看,教育類電視節目是用來普及知識、提高大眾文化水平的,這也是它的宗旨。與其他廣播電視類節目不同的是,教育類節目更重視學術性、實用性。要想讓教育電視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進步,就要考慮長遠的發展方向。要秉承樹人育人、服務社會的宗旨,不能為了加快速度,就忘記了初心。有一些節目效仿綜藝節目的做法,雖然得到了一時的利益,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樣的例子就是深刻的教訓。精準的節目定位會帶領節目腳踏實地地走向成功。例如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把“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作為核心理念,拒絕低俗化娛樂節目,提升頻道整體形象,充分滿足觀眾獲取知識、獲取觀點、獲取思想的需要,形成鮮明特色。發展中,科教頻道沒有因為堅守“三品”定位而“曲高和寡”,反而憑借優質的節目吸引了大批的觀眾,形成了《百家講壇》《走近科學》等許多獨具特色的品牌欄目,逐漸成為全國著名的科教類專業頻道,收視份額不斷增長。
二、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
教師、學生和家長是教育類電視節目的主要收視群體,另外還有一些教育管理人員以及教育研究者。這里的學生范圍是廣義的,不僅是在校學生,也指需要學習的各階層人員。像農民、工人都可以是學生,他們也需要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工作技術,也在節目的受眾范圍中。廣播電視相比其他媒體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聲音、畫面來傳遞情感。節目中不僅有主持人與嘉賓的對話,還要插入恰當的背景音樂來錦上添花、烘托節目氣氛,從而引起受眾的共鳴。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這樣才能穩定收視群體,保證收視率。教育題材的廣泛性并不等于教育類節目定位的寬泛性。欄目化并不是教育類節目的最佳形式,教育類節目應以系列化節目為主,節目生產專題化、項目化,通過論證選題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經費預算、觀眾定位、收視預期、節目回報等之后,再投入制作,確保節目在市場上的生存能力。教育類節目如果定位過于寬泛,會失去固定的受眾群,越專業的教育類節目越能吸引目標受眾和廣告客戶的眼光。
三、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的市場化運作
廣播電視媒體是一個利潤極高的產業,通過與教育事業的結合,使其擁有了更加廣泛的市場范圍、更加美好的前景。教育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很多產業的進步,消費市場也逐漸擴大。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也不例外,同樣擁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如何將廣播電視節目做得更好,就要求播音員及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在教育學方面掌握更專業的知識。調查發現,專業性越強的教育類節目收視率越高,受眾群體越廣泛。
四、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當前的困境
在明確了教育節目的宗旨、受眾群體范圍以及如何進行市場運作后,還需要認真分析當前教育類節目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做到精益求精,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而是要全面發展,使節目有更長的壽命。1.采訪內容、對象、角度的局限性一些學校為了宣傳會邀請媒體來為學校作報道。大部分的教育節目內容圍繞學校和教育局展開。但是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收看群體的需求。節目面向的觀眾,不僅是學生、老師、家長,還有其他人。要想拓展收看群體范圍,就要圍繞教育來進行,在節目中呈現多樣的資訊。節目要重視社會上各界人士的不同看法,集思廣益,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探討教育方面的熱點問題,豐富采訪的內容,讓電視節目更加精彩。2.節目內容形式單一性目前很多教育類節目比較枯燥,原因就是形式太單一,讓受眾產生了視覺疲勞。把受眾當作受教育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傳播信息,教導味濃重,節目乏味、無趣。無論是節目創意、采訪內容、播出形式,都需要不斷創新。不要總是囿于專題講座、嘉賓訪談等形式,要不斷開拓新形式。3.成人化現象較為嚴重不得不承認的是,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的觀眾大部分都是中小學生。但是由于節目制作組都是成年人,所以慣用成年人的思維來設計節目,忽視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為了更好地貼近他們,制作人員應該學習兒童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等有關知識,主持人也要適當改變主持風格。
五、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發展的思考
教育類節目發展遲遲得不到新的突破,其中的制約因素有許多,像硬件設施、內容題材等都存在著不足。主持人一定要增強業務水平和應急能力,能夠巧妙地解決節目中發生的問題,避免在直播節目中犯錯。節目播出后,也要時常和觀眾互動。教育過程應該是雙向的,但目前的教育類節目缺乏互動性,僅僅是“我播你看”,沒有及時的反饋,即使有所反饋,也存在滯后性,影響受眾的收視熱情。
六、結語
教育類廣播電視節目要牢記節目的宗旨,鞏固受眾基礎,找到合適的市場運營方案,解決當前出現的難題,創新節目形式、滿足受眾需求、突破傳統題材、深入一線采訪、增強互動交流,創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程宏玲.融媒體時代對農電視節目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張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形態及傳播影響力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薛涵藝 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